田洋
農業環境保護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環節,更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因此,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農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生態文明思想觀念,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保護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農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非常大。而要強化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就必須要從環境保護入手,調動人們農業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從源頭上減少農業環境污染,構建綠色和諧的生態文明環境。
1立法引導,限制滯后的生產、生活方式
法制化建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更新農村滯后的環境保護意識,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十分重要。雖然,我國農村的環境保護體系已初步成型,但是,實行力度并不強。所以,應該根據農村發展的實際情況,構建環境保護法治體系,健全相關的法規制度。
其一,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從廣大農民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入手,用法律手段解決好人口、環境、經濟等之間的關系,提倡環境法制,健全監管機制,借助現代先進科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其二,結合我國農村發展的實際,健全環境保護法規制度。用制度規范農業生產行為,保護環境。各村鎮可以依據農村環境保護法規制度,完善相應的條例,建立有關各鄉鎮農業環境保護的法規,防止地方保護主義行為的出現。同時,在對各項法規條例進行宣傳貫徹實施的過程中,各村鎮還需要開展各種創新型工作,對各類環境污染問題進行嚴肅處理,保護農業環境。
2重視農藥的安全使用,推廣降污平衡施肥技術
在農業生產中,農藥及化肥的使用是不可少的,這也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源所在?;诖?,我們必須要重視農藥的安全使用,推廣降污平衡施肥技術。設置合適的監測點,做好農業病蟲害的監測、預防,便于農民及時掌握農作物病蟲害情況。并根據掌握到的情況進行專業化防治,構建專業化防治隊伍,藥劑、器械聯合使用。指導農民科學施藥,選用高效、污染小的農藥,將農藥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小。云南省景谷縣農業環保工作在廳黨組的領導下,各部門的幫助下,對農業內部管理進行了革新,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及時將農業環保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農業環境監測過程中來,農業環境監測、宣傳管理等各項工作都得到了落實,取得了理想效果。
此外,還需要指導廣大農民合理的使用施肥技術,基肥最好使用完全發酵了的農家肥,讓土壤的有機質成分增加,并將有機、無機化肥綜合起來使用。并組織農民進行測土施肥知識的學習,指導他們在肥料不同的地塊科學施肥。在全縣推廣水肥一體、秸稈還田等降污平衡施肥技術,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
3加強農業環境監測,加快生態農業發展
要做好農業環境保護工作,就需要強化廣大農民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加強農業環境監測。云南省景谷縣建立了專門的環境保護監測站,在全縣各村鎮,進行土壤重金屬調查、治理工作,對土體中的砷、鉛等等含量進行測量,這為各村鎮農民及時掌握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開展農業生產提供了參考。同時,針對那些、水源、土體質量難以保證的重要區域更應該進行全面監測,科學評估,若發現問題應及時向農業執法、環保部門反映情況。
加快生態農業的發展,在農村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中,鼓勵建設沼氣池,將人畜糞便等經過處理后作為農業肥料,并加大對沼氣燃料等有機肥料的生產力度,帶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在各村鎮推廣高效、無污染的農業生產技術。向廣大農民免費發送菌劑,技術資料,并為一些示范戶提供免費的運輸車,示范用種等等。同時,推廣畜禽糞便厭氧發酵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多項措施共同使用,減少農業污染。
4加大對廣大農民的科技培訓
要將農業環境保護工作真正落實,就需要廣大農民的配合、努力。云南省景谷縣依據職業農民培訓、科技培訓等幾大培訓項目對全縣農民展開了培訓。首先,讓廣大農民指導如何更加安全、正確的使用農藥,并對農業環保及綠色農產品生產的基礎知識、技能進行培訓。其次,在本地電視臺等一些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教育。并從外聘請專業人員到現場進行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講座,推行“農家富”、“病蟲預報”等等。同時,給廣大農民提供更多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積累更多經驗、技術。通過這些措施,能夠讓農民更全面的掌握農業環境保護知識,了解農業污染問題,進一步強化他們的環保意識,進行綠色農業生產。
5增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
雖然,近年來我國環境治理資金逐年上升,但是治理投入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距離。且這些投入大多運用在城鎮及一些重點領域,用于農村環境治理的投入很少。因此,需要增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政府要將自身投資主體的作用發揮出來,強化資金、項目管控,對涉農資金進行全面統籌,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性,支持并引導生態農業示范縣、村建設。同時,開拓資金投入渠道,支持、鼓勵企業、客養機構合作,共同研發新型的污染治理技術。另外,還可以開展農村生態建設項目。根據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任務、目標,在現有的工程項目上,進一步實施污染治理、保護農業環境等各類工程項目。如,對于農業發展排污嚴重、農產品利用率低等問題,實施資源保護、利用項目,對農藥化肥的使用進行合理控制;對于農村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等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可以實施生態修復項目,維持生態系統平衡,恢復系統服務功能。
農業的發展需要在保護環境的條件下進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態文明,就應該通過立法來引導,限制滯后的生產、生活方式;重視農藥的安全使用,推廣降污平衡施肥技術;加強農業環境監測,加快生態農業發展;加大對廣大農民的科技培訓;增加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投入等,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作者單位:666499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農科局農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