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亭
山東省作為我國的農業大省,在其整體經濟結構中,農業經濟占據著極大比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山東省的農業經濟基礎建設得以加強,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也得到了轉型升級,再加上農業投資力度的加大,山東農業經濟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因此,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來到了農業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為進一步促進山東農業經濟的發展,筆者將結合工作實踐對發展的有效途徑展開探索。
1當前山東省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1.1耕地面積逐年減少
縱觀近年來山東省的農業發展來看,由于耕地中的地下水開采量逐步增多,也導致山東省許多沿海地區的耕地發生了大規模的海水倒灌現象,還有部分耕地遭遇旱澇災害已成為一種常態現象,也存在部分耕地因為長時間過量使用化肥農藥,其耕地土壤的肥力及質量銳減,出現了嚴重的農田沙化現象,從而導致山東糧食產量不斷降低,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意味著山東省目前的可利用耕地面積在正在逐年減少。
1.2農業經濟基礎薄弱
對農業經濟發展而言,其發展效益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規模及產量方面,然而在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中,依舊有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沒有達到預期規模,許多農業生產設施依舊停留在落后水平,難以滿足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需求,進而對農業生產質量與產量形成負面影響。可見,農業經濟發展還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老化等問題,同發達國家相比,在農業技術方面也存在很大距離,無論是技術還是配套服務都已呈現不同等發展的問題。
1.3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頸瓶
一直以來,我國農業社會的經濟發展思想還停留在“分”這一方面,土地所有權的集體化一直被虛置,目前仍舊以農戶自持土地所有權為主。正因為村集體的土地處置權與受益權無法凸顯,那么農村社會的集體經濟發展則有所受限。此外,加之部分地區農村基層組織的不夠健全,工作能力略顯不足,大量有素質有能力的青年人離開農村,整個大環境沒有發生實質改變,自然無法形成合作化發展潮流。
2新形勢下發展山東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2.1調整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為了應對新形勢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應當積極調整過去落后的發展模式,進而推動山東省的農業經濟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在當前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當中,由于發展模式過于粗放,所以會對其經濟增長產生制約,因此我們需要立足于市場經濟的視角進行分析,采取合理措施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中存在的失誤展開合理控制,進而避免出現農業資源及發展資金的浪費情況,提升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效果。
首先,我們需要重視農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山東省的各個地區所種植的農業產品大多類似,缺乏特色的產品種植區,也導致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過于單一,所以今后的發展中應當向多元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充分結合山東農省業資源等優勢,發展特色多元的農業經濟;其次,在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新型且有市場競爭力的全新農業經濟模式發展下,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在政府部門的技術引導下推廣綠色農產品生產技術,與現階段人們對綠色食品的追求相符。
2.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在如今的新形勢之下,山東省的農業發展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并且要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效率,唯有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加強,才可確保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應當采取更為多樣化的方式去推進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①結合山東省農村地區實情,加強當地基礎設施配備工作,對當地農業生產中需要用到的機械設備進行資金投入,同時投入專業技術人才與機構對機械設備展開科學的維修與養護工作;②需要對山東省農業經濟體制進行強有力地改革推進,促進農業生產質量及規模的穩步提升,在集約化農業山東當中去組建更多農業龍頭企業與知名品牌,進而在農戶與企業之間構建合作橋梁,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③政府部門需要充分發揮出指導作用,引導農戶與企業展開積極合作,切實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效益與社會效益。
2.3加大資金與技術的扶持力度
在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中,一定要重視資金與技術對其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唯有這兩個方面得到基礎保障,才能促進農業經濟的高速發展。首先,需要構建健全的農業經濟發展體制,營造更加良好的農業經濟發展大環境,將國家的各項惠農、利農政策落實到位;其次,要對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進行利用,在實際的農業生產當中予以實踐,保證農業生產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再次,為促進農業經濟向市場化方向發展,還應重視資金籌措的渠道拓展工作,確保所有的農業生產都有充足資金作為保障,一方面可將這些資金用作引進農業生產高新技術,另一方面也可用作對優秀農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最后,對于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所投入的各項資金與技術,一定要做好針對性的監管工作,尤其是要確保資金落實到位,發揮出資金推動作用。
2.4改善農業資源的緊張態勢
在農業經濟發展當中,對經濟增長影響最為直接的因素便是農業資源的發展態勢。隨著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號召穩步推進,如何將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可持續利用才是發展農業經濟的關鍵。一方面,我們需要對現有的各類農業資源展開充分運用,確保農業經濟發展實效得以強化;另一方面,對各類農業資源進行合理劃分,確保資源配置實現最優化,在合理的資源分配下實現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比如農村當地合作社或村委會將農戶的承包地經營權進行集中,信托于金融機構,從而委托專業農業企業展開規模化種植,實行嚴格標準以及采取規范化種植管理,大大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這便是農業資源得以合理分配基礎上發揮的巨大作用。
在當前的新形勢下,促進山東省的農業經濟發展需要充分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予以調整,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更多資金與技術方面的支持。因此,在實際探索當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農業經濟發展的復雜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保證山東省農業經濟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276600 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