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嘉杰 孫曉東
1示范推廣背景
隨著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需求逐步提高,農村舊宅基地和搬遷宅基地數量也逐年增多。因復墾后的使用權都屬集體,由于耕地質量偏差,又無其它政策的扶持,大部分耕地為閑置荒蕪,較為便利的,土質較好的,都由農戶自由種植。按照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對宅基復墾地要求整理成為基本農田耕地,并配套建設好農田基礎設施,以滿足農作物種植要求。由于宅基復墾地土壤肥力不足、種植效益低下等原因,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為此,對復墾宅基地開展土壤肥力有效培育,實現農戶對復墾地進行有效種植,對今后新農村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2示范推廣做法
2.1充分排查,整理基礎。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地力培肥模式。對要復墾的耕地開展以下五項基礎性工作:一是清理建筑垃圾。按照種植要求清理掉建筑垃圾,平整好土地。二是保護現有耕作層。將適宜耕作的表土收集并妥善存放,待土地平整后覆蓋其表面。三是修建好基本農田水利配套設施。復墾區內做到溝、渠、路配套完善,以保證較好的耕作條件。四是改善土壤物理性狀。通過深翻土壤、蓄水浸泡、晾曬敲碎等措施以改善耕作層土壤的物理性狀。五是回填表土。復墾區表土層厚度要達到18厘米以上,以滿足作物種植要求。
2.2強化測土,分類配方。復墾后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一是采用秸稈還田和增施農家肥等方式增加肥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二是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每畝有機肥使用200公斤以上;三是優化種植結構,加強耕作層的改造,慎防水土流失,進行水旱輪作,一方面提高復種指數,另一方面增加土壤有機肥源,提高土壤肥力;四是加強水利設施的合理利用,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和生產環境。
2.3探索模式,抓好示范。利用蘑菇灰覆蓋畦面,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進行秸稈還田,采用深翻,提高土壤通風透氣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根據平湖市土壤養分、種植習慣等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3種不同的種植模式:水稻—小麥、棉花—小麥和毛豆—小麥。
2.4加強領導,重視培訓。成立示范推廣協作小組,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人,確保各項工作實施到位。對所涉及農戶,進行登記造冊,通過農民信箱,建立網絡群,不間斷進行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同時組織農戶參加各類演示和交流會議,實現技術要點不走樣。
3示范推廣成效
各實施點土壤有機質嚴重偏低,地力肥力極差,每季增施有機肥100-150kg,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各點有效磷、速鉀養分較低,畝施專用肥10-20kg,以增加土壤中磷、鉀養分。重視作物收割后的秸稈還田,水稻收獲后,使用機械將秸稈粉碎并均勻撒在田地之中,之后利用開溝機盡快將秸稈翻耕入土。這樣一方面可以讓秸稈盡快翻入土壤,加快秸稈分解的速度,另一方面還可以避免秸稈損失。粉碎后的秸稈如未能及時翻入土壤,干燥后容易被風吹跑,秸稈扎堆還影響耕地,造成大小麥出苗困難。
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掌握復墾、新造耕地土壤養分情況。對示范區內復墾地進行PH值、有機質、有效磷、速效鉀、全氮等指標進行檢測并對復墾耕地進行評價。復墾耕地及新造耕地pH值平均7.9,偏酸性;有機質平均數為22.1g/kg,土壤肥力普遍很差;有效磷36.7mg/kg,土壤中有效磷含量達到作物生長基本要求;速效鉀平均15.2mg/kg,普遍缺乏;全氮平均為1.3g/kg。
通過對復墾耕地土樣進行檢測分析,對不同區域進行了評價,建議在村內剩余勞力充足地區采用水稻-小麥、毛豆-小麥或棉花-小麥模式;在村內剩余勞力少地區采用水稻-小麥模式。
本項目成效統計依據,單產以項目組指定測產為依據,生產成本、銷售數據以示范點農戶臺帳為依據。示范點以外的實施區,以示范點統計數據換算。全年效益采用春、夏二季合并計算。2018年示范點300畝,推廣輻射面積2300畝,春夏二季實現總產173.3萬kg,總產值422.76萬元,投入總成本為163.1萬元,凈利潤為259.6萬元;畝投入成本658.7元,平均畝凈利潤為1233元。水稻-小麥模式畝純收益1104元,毛豆-小麥模式畝純收益1122元,棉花-小麥模式畝純收益1473元。
4示范推廣體會
通過示范推廣,提高了新墾耕地的種植水平,提出的種植和培肥模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宅基地復墾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積,配套完善了水、電、路、綠化等設施,提高農村生態文明的水平,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復墾宅基地培肥地力示范推廣提高了新墾耕地的種植水平,減少了表面徑流對耕作層的侵蝕,有效控制了新墾耕地的水土流失,探索了新墾耕地的管理機制,明確了進一步加強新墾耕地管理的技術措施,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由于資金投入原因,造成復墾耕作層質量欠佳,磚石含量高,嚴重影響了規模機械化作業。宅基地復墾為耕地,復墾后的耕地需逐年進行土壤改良和培肥,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不斷投入才能逐步得以實現。只有這樣,才能把復墾后的土壤改良好、地力培肥好,讓農民受益、滿意。
(作者單位:1.314204平湖市獨山港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2.314202平湖市林埭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