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實
人們在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同時,已經普遍增強可持續發展意識。尤其是在林木資源保護種植當中,已經開始利用科學的種植方法開展造林工作。不斷發展的造林技術以及林業建設工程對種植工作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種植過程中不能適當選擇樹種以及立地條件較差等,都是導致林木出現生長不良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開展種植工作時必須嚴格遵循因地適宜這原則,保障樹木健康順利的生長,這對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最合適的生長區域栽種相應的樹木就是適地適樹原則。不同樹種在生物學特征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差異,對生存環境也會提出諸多要求,所以在開展林木種植工作時,需要實現對栽種區域立地條件的客觀分析,然后根據所得結果恰當選擇相應的樹種,這是從根本上滿足樹種生長需求的前提條件,也為樹木后續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取得理想的種植目標。逐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遵循適地適樹原則的重要性
適地適樹就是讓造林樹種的生態學特點能夠與造林地的立地條件相符合,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達到該立地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能達到的高產水平。簡而言之,就是將樹木栽種到最適宜其生長的地方。適地指的是應對造林區域所具備的氣候、土壤、地形等立地條件進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據這些條件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適樹就是對樹種自身的生物學及生態學特性進行掌握,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造林地。如果在林木種植中,存在種植地及樹種選擇不當問題,短期內這種選擇的后果并不會明顯地表現出來,而長期就會看到這種不當選擇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林木的生長會逐漸惡化。比如,刺槐比較適合在低海拔山地區域種植,該樹種的根系比較淺,抗風能力差,所以栽種時應避免選擇風大的區域,否則就容易出現風倒、傾斜等問題。
二、適地適樹相應的標準
適地適樹原則是林木種植始終遵循的核心觀念,該項原則中有一定的相對性存在。但是在客觀角度來說仍然具備一定的標準,例如部分園林建設需要滿足在藝術方面提出的需求。最為明顯的就是林木需要表現出蒼勁挺拔的感覺。這類樹木在栽種工作完成后,如果可以維持正常的代謝以及營養,即可判斷其滿足適地適樹的需求,注意這類樹木必須達到平均的生長壽命。園林建設需要對上述藝術性進行較為直觀的表現,但是也不能忽略生態科學性這一重大前提,可從景觀方面的要求著手開展園林綠化設計工作。將樹種作為依據,實現對適合種植地的科學選擇,也可通過適當改造局部的方式,營造出適宜樹木生長的環境。柳暗花明的效果最適宜河岸或者河堤邊,這對樹種色彩的搭配提出較高要求。種植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樹木的耐水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能忽略遮光狀況,保障季節性最高水位不會超出種植地的相應標準。很多樹種耐水性較差,浸水后會出現嚴重的枯萎以及死亡問題,因此,在種植樹木時必須嚴格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
三、適地適樹原則在林木種植中的應用策略
1.合理的選擇地形
要想將適地適樹原則在林木種植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需要對林地實際的立地條件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并且給予其客觀的評價,還需要掌握林地的立地性能,充分了解其中的各個因素。其中,地形就是立地因素之一,在進行林木種植時,造林地的海拔及坡向等條件的差異,對樹種生長產生的影響是比較顯著的。海拔會對該區域的氣溫、降水等造成非常明顯的影響,在海拔高度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氣溫會越來越低,高度每升高100m,溫度通常會下降0.5℃左右。
空氣具備的絕對濕度會出現相反的變化,海拔越高濕度就會越低,其相對濕度在夏季也會呈現這種變化趨勢。從降水量層面來看,一般海拔越高降水越多,其中還會出現一個最大的降水帶,超過后降水又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對于坡向的選擇來說,陽坡所具備的日照時間較長,而且溫度高,有較強的太陽輻射,結霜降雪也會稍遲一些,而且土壤解凍會比較早,濕度比較低,陰坡的各種條件是與其相反的。對這些地形條件的分析可知,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適合種植抗寒性能強的植物,低海拔地帶則應種植喜溫樹種;陰坡適合種植抗風、抗寒的樹種,陽坡應種植喜溫的植物類型。
2.客觀分析水文條件
在判斷區域內的水文條件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別為含沙量、汛期、結冰期以及凈流量。河流流經的主要地區是分析含沙量情況的前提條件。例如黃土高原是黃河的主要流經區域,黃河含沙量相對于其他河流來說較大。汛期主要是針對河流經過區域的氣候狀況進行客觀分析。在考察結冰期時,需要針對具體的河流。我國北方地區溫度較低,河流結冰期相對較長。凈流量分析帶有一定的綜合性,需要融合支流匯入情況以及所在地降水情況來判定,所以其復雜性較為明顯。植物生長環境在水文條件的影響下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改變,這是其與當地整體生態環境之間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該種情況下,為實現對適地適樹原則提出需求的滿足,必須全面透徹的分析區域內實際狀況,然后結合分析結果選擇恰當的樹種開展種植工作。
3.明確土壤條件
土壤條件會對林木種植工作造成較為直接的影響,通過對土壤生存條件進行分析后可以發現,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化學性質對林木種植造成的影響。在探究土壤性質時,可從物理以及化學性質兩個角度進行。PH值、鹽分濃度是土壤生存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兩種主要化學性質指標。在種植時一定要提高對土壤實際PH情況的重視程度。土壤PH值對林木種植造成的表現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直觀體現。
(1)在不同酸堿環境的影響之下,林木獲取營養元素的有效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2)存在差異的酸堿環境也會直接影響到土壤條件。實際上會有不同含量的鈣質存在于土壤當中。相對于堿性土壤來說,酸性土壤中會含有較少量的鈣質。
(3)土壤的實際酸堿環境與微生物種類之間存在不可密切的分割聯系,微生物是構成土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這類物質都會對林木生長造成直接影響。例如菌根以及硝化菌,對土壤PH值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
(4)林木并不會對土壤中的鈣質提出同樣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需要將樹種作為依據恰當選擇土壤類型。在種植之前需要明確掌握上述差異,真正意義上做到適地適樹原則,這也是獲取理想樹木種植效果的先決條件,促使其在林業發展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價值。
綜上所述,采取正確的栽植方式開展林業建設工作,可實現改善環境的目標。在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在選擇林木種類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涉及種植地區環境條件以及特點。然后通過科學種植的方式,滿足生態環保效果提出的要求。這對林木資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推動作用,也為后續林業發展奠定基礎,推動我國生態事業取得全新的進步。
(作者單位:151800黑龍江省巴彥縣黑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