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定香
(重慶市榮昌區中醫院 重慶 402460)
宮頸癌屬于發生率較高的一類婦科疾病,有相關的資料顯示,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之下的惡性腫瘤。我國女性宮頸癌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且隨著女性群體早熟現象和性開放理念等現象影響,宮頸癌出現年輕化越發明顯。P16INK4A、Ki-67及ER對診斷宮頸病變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本文分析在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應用P16INK4A、Ki-67及ER的表達價值。
選擇200例病理科宮頸病變的病理組織蠟塊,選擇時間:2013年3月-2018年3月,分不同病理類型:宮頸鱗癌、CIN ⅡI、CIN Ⅱ、CIN I、尖銳濕疣,上述病理類型統稱為研究組,同期選擇20例正常宮頸組織作為對照組。
其中,200例病理科宮頸病變的病理組織蠟塊按照WHO(2014)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標準作為參考依據。并請全程由經驗豐富的高年資病理醫師質控。
200例病理科宮頸病變的病理組織蠟塊予以石蠟包埋切片,行常規HE染色、免疫組化染色處理。
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宮頸病變陽性表達率(P16INK4A、Ki-67及ER)進行對比分析,對各組標本物陽性區域及強度進行分析,對各組標記物的陽性表達區進行對照分析。
其中,Ki-67及ER在陽性狀態下有棕黃色的細胞核狀態表現;P16INK4A在陽性狀態下有棕黃色的細胞核(質)狀態表現[1-2]。Ki-67本組實驗中我們將對照組中基底細胞層少量表達未計入核算(基底細胞層為增生活躍層).
統計學處理軟件涉及SPSS21.0系統,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涉及的檢驗方式是:χ2檢驗和t檢驗,表示形式分別是:百分率、均數,P<0.05則有差異性。
研究組和對照組陽性表達率(P16INK4A、Ki-67及ER)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研究組和對照組陽性表達率比較(%)
其中,P16INK4A與 Ki-67陽性區域幾乎同時表達,陽性區域從復鱗上皮基底向表層分布并著色強度增強,低級別病變呈斑片狀分布而高級別和宮頸癌病例因其結構失常而彌漫分布。
ER細胞核著色,在宮頸病變各階段均有不同程度丟失。
P16INK4A是CDK4/CDK6的特異性抑制劑,并且是多種惡性腫瘤發生機制相關的抑制基因,P16INK4A的過度表達提示細胞處于細胞周期的阻滯期,因此P16INK4A的表達可作為宮頸病變的標志物。本組研究中,隨著宮頸病變升級,其表達量有顯著遞增的趨勢(0%~98%),同時我們發現,表達區域隨著病變升級而從基底到全層遞增,強度也隨著病變的升級而增強,并且呈點片或彌漫分布的特點,這與P16INK4A表達原理非常吻合。
Ki-67抗原是一種與細胞增殖特異相關的核抗原,主要用于判斷細胞增殖活性,Ki-67過度表達提示細胞處于細胞周期的增殖期。在觀察中我們也注意其在整個病變上皮層的表達區域,并與P16INK4A表達區域進行比對。
Ki-67與P16INK4A:在正常情況下,兩者達相互拮抗,不會同時出現,如果同時過度表達,提示細胞周期調控失調,因此,在同一細胞中同時檢測Ki-67與P16INK4A可作為細胞周期失調的標志物,當兩者檢測陽性時,可強烈提示高級別病變,為區分潛在高級別病變提供了相對客觀的檢測指標。本組研究中,兩個標記物在各病變階段的陽性率幾乎同步,鏡下觀察其分布基本一致,其與宮頸病變分級呈正相關,給我們為病理診斷提供更有力的證據,可用于病變分級的參考。
ER可以對雌、孕激素作用狀態進行高強度表達,有研究顯示[5],除少量可能與雌激素依賴相關的宮頸癌以外,大多數浸潤性宮頸鱗癌患者不存在ER表達,并且,宮頸癌患者的ER陽性率比子宮肌瘤患者的ER陽性率更低,ER表達與宮頸病變的惡性程度之間存在負相關的聯系.本級研究顯示:正常組織中ER的表達陽性率是95%,而宮頸鱗癌組織中ER的表達陽性率在7%左右。
綜上,在宮頸病變中,判斷病變應多個標記物共同分析,結合HE形態,并重視其分布區域,分布特點及強度。本組研究中,P16INK4A、Ki-67陽性率,陽性強度與分布區域與宮頸病變級別呈正相關,且有點片或彌漫分布的不同特點而ER與宮頸病變級別呈負相關,在宮頸病變病理診斷中的意義顯著,能夠發現宮頸病變,提供宮頸病變分級更確切的依據,提高宮頸鱗狀上皮內腫瘤診斷的準確性和重復性,減少診斷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