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燕
(廣元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 四川 廣元 628000)
現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關于該病的治療越來越微創化,輸尿管軟鏡憑借自身清晰的數字圖像及安全、可靠性,可以與鈥激光碎石術聯合起來使用,有助于增強治療效果,可以幫助患者盡快恢復健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幫助患者恢復需要再圍手術期做好臨床護理工作[1]。現選取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做好護理工作而展開詳細的探究。
對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進行治療的100例開展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的患者進行研究,男52例、女48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42.62±8.71)歲;結石直徑0.7~3.1厘米,平均直徑(1.5±0.3)厘米。兩組間差異性不明顯,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即按照手術實施做好相關護理工作,致力于治療效果的提升。
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圍手術期護理,具體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和術后護理工作[2]。
詳細記錄患者的各項手術治療指標并進行對比,觀察術后康復情況與護理滿意度。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比較,觀察組各項治療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下表。
表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的對比(±s)

表 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的對比(±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尿管留置(d)住院時間(d)觀察組5042.51±3.6114.52±6.372.91±0.843.25±1.53對照組5048.23±4.7845.28±10.454.62±1.045.81±1.76 t 5.649314.86947.56736.4943 P<0.05<0.05<0.05<0.05
觀察組術后康復率高達94.00%(47/50)、滿意度高達92.00%(46/50),對照組分別為74.00%(37/50)、72.00%(36/5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階段,關于泌尿系統結石的治療臨床上多采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為充分的發揮微創、病癥少且微創的特點,需要開展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常規護理盡管有助于恢復患者的身體健康的,但是不具備系統性與針對性。在圍手術期通過開展護理干預,可以從各個治療環節出發致力于護理工作系統性與針對性的顯著提升,且能夠在實際護理中真正貫徹于落實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3]。
術前一天,患者在護理人員的陪同下對手術室進行觀察,并對手術器械、方法和預后效果進行充分的了解,針對患者對于室內溫度與濕度方面的要求需要認真記錄下來。同時,在病床上協助患者對相應的體位進行鍛煉,以此有助于不良情緒的緩解,能夠更好地配合手術治療。護理人員需要術后可能發生的不良情況和相關注意事項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避免造成情緒上的波動[4]。
開始手術前幫助患者將靜脈通路建立起來,協助麻醉師做好全身麻醉處理,待麻醉發生作用后將眼藥膏均勻的涂抹在患者的眼部,并使用敷貼覆蓋眼皮,防止長時間的頭低腳高位而造成眼部充血情況的出現。手術期間將軟墊放置在患者的腘窩處,以此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在放置輸尿管軟鏡之前需要以輸尿管硬鏡檢查輸尿管有無狹窄,灌注液為無菌生理鹽水,在灌注泵的幫助下使其灌入到腎盂內,壓力控制在80~160mmHg之間,灌注時選擇清晰時最小檔流量。完成手術后需要安置輸尿管支架管與導尿管的留置操作。
結束手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進行全面檢測,重點監控下肢體溫,若溫度角度則可以使用適溫熱水袋開展熱敷操作,且定時對位置進行更換防止將患者的皮膚燙傷。對導尿管內尿液的顏色進行密切觀察,紅色代表存在感染或內出血的情況,需使用抗生素與生理鹽水藥液開展沖洗操作,且需要對引流管進行定時更換。飲食方面,早期以流食、半流食為主,待可以下床活動后可進食固體食物,以此有助于去自主排尿率的增加,確保泌尿系統功能能夠快速恢復[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導管留置時間明顯較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康復情況良好,患者滿意度高,相比較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優勢,P<0.05。
綜上所述,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可以更好地配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的開展,提高術后康復率與患者滿意度,在臨床上有很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