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提姑麗·孜拜都拉 阿依布拉克·買買提
(喀什地區葉城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新疆 喀什 844900)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一種好發于老年與幼兒群體的嚴重血腫型疾病,發病后患者多出現頭痛、顱內壓增高,部分老年患者可能出現智力障礙現象[1]。在疾病確診后及時進行治療干預時消除或最大化降低疾病危害的重要保障。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微創引流術進行治療,而在治療的過程中同步實施護理干預則是提高治療效果與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的重要保障。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微創引流術治療,同時,留存有完整治療與護理干預信息的90例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醫療數據進行整理并作為研究的一般資料;隨機拋擲硬幣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5)與觀察組(n=45)。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齡(68.15±1.20)歲,平均血腫量(114.72±10.62)ml,有28例存在明顯外傷史;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齡(67.70±1.15)歲,平均血腫量(115.20±10.80)ml,有29例存在明顯外傷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術前給予患者疾病知識與手術注意事項講解,根據手術室護理規范與主治醫生的要求實施手術過程的護理,術后解答患者的疑問并指導患者用藥,對患者術后特征進行觀察與記錄,對于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給予患者基礎心理安慰等。
觀察組實施圍手術期全程護理:第一,患者入院后安排專門護士進行一對一護理服務,幫助患者辦理必要的手續與引導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的病癥、體征等信息進行記錄并組織醫生進行治療。第二,強化護理人員的手術室配合護理,即,對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護理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應當積極準備手術的各種用具,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配合醫生的工作進行輔助。第三,術后遵照醫囑來指導患者用藥。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生開具的藥物處方來指導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對于患者在用藥上存在的不明確方面進行解答。第四,情志與環境干預。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為幫助其樹立治療的信心,也為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心態,必須對患者進行的情志干預以幫助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形成對疾病治療的積極心態與主動配合的意識。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還應當進一步優化病房環境,從而增加患者的感官舒適度。
根據患者的復發率與并發癥發生率等指標進行評價。復發率=復發例數/總患者例數×100%;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患者例數×100%。
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接受微創引流術治療后未出現復發病例,復發率為0.0%;對照組在接受微創引流術治療后出現3例復發病例,復發率為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未出現并發癥病例,對照組術后出現2例并發癥,但是,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n(%)]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位于硬膜與蛛網膜之間的血腫,臨床上該疾病多為顱腦外傷發病3周后出現。在進行微創引流術干預的過程中為提高患者治療的配合性與改善治療效果,需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2]。在臨床上常規的護理服務缺乏對患者疾病治療需求的全面性考慮,護理內容存在階段性局限(如術前、術中和術后護理的連貫性不強),從而導致護理服務對臨床治療的支持性不強。圍手術期全程護理則將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進行綜合化與系統化,從而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與對疾病治療的支持作用。在圍手術期全程護理中一方面將患者在治療不同階段的護理服務需求進行連續化,另一方面在護理的過程中納入人文關懷與情志護理,從而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與滿意度。由此,發揮護理服務在支持患者治療與情緒引導上的雙重作用[3]。圍手術期全程護理是醫院優質護理服務的體現,對于改善當前的醫患、護患關系具有促進意義。
研究顯示,觀察組在接受微創引流術治療后未出現復發病例,復發率為0,低于對照組;術后未出現并發癥現象。
綜上所述,在慢性硬膜下血腫微創引流術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圍手術期全程護理方案,能夠降低患者的疾病反復率與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