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瑕 葉忻
(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四川 自貢 643000)
人性化護理是以愛護患者,關心患者,照顧患者,減少疾病痛苦,更好服務患者為中的的護理模式[1]。是當前社會進步,人文理念深入人心的體現。故本研究主要探究在耳鼻喉科手術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的治療效果的影響情況。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00名接受耳鼻喉科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劃分成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各100名。其中對照組有男性患者54人,女性患者46人,年齡在(24~44)歲,平均年齡為(34.1±4.2)歲,病程在10~35天不等,平均病程為(15.2±0.92)天;其中觀察組有男性患者53人,女性患者47人,年齡在(23~45)歲,平均年齡(32.9±4.9)歲,病程在10~35天不等,平均病程為(14.9±1.03)天。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病程等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其差異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案基礎之上應用個性化護理,即在圍手術期以及手術完成后的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同時在圍手術期進行預防感染的護理等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1)喉切除黏膜管重建護理:主要為術前的口腔護理以及心理疏導,通過口腔護理最大程度上保護口腔,預防術后感染。通過心理疏導緩解患者術前緊張,同時做好圍手術期各個緩解的抗感染工作,在手術過程中出現重癥感染及時提醒醫生停止手術,并給予抗生素靜點以及呋喃西林漱口,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感染的發生率[2]。(2)喉內顯微手術護理:在圍手術期反復告知手術的目的及意義,并在再三強調患者手術過程中不會傷害患者聲帶,最大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屬的依從性。(3)環狀軟骨上后不切除術護理:在手術前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我院環狀軟骨上后不切除術成功病例,對患者在圍手術期的疑問進行詳細回答,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焦慮,抵觸的不良心理狀態,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自信心。(4)喉部手術護理: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做好備皮工作,常規的喉部手術備皮范圍一般在下頜至第三肋間,左右范圍至兩側胸鎖骨,同時在治療完成后針對可能出現的手術切口滲血等問題進行針對性護理。
采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本研究所獲得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分析,對本研究所得數據中的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完成后,觀察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當前護理學針對人性化護理解釋為人性化護理模式倡導以患者為中心,并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需求[3]。經過調查發現耳鼻喉科患者在接受手術,以及術后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較為明顯的疼痛感,這嚴重的降低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對醫囑以及護理人員管理的依從性以,同時也嚴重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信心[4]。同時大部分耳鼻喉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在圍手術期優質的護理對手術的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調查發現常規護理方案,護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常規護理方案缺少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關心與關懷,由于患者對醫生以護理人員工作的不理解,而缺少合理的溝通常常出現各種矛盾,導致十分影響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故當前使用人性化護理模式十分必要,目前國外研究人員發現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使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基礎護理以及重癥護理等幾項護理方面的評分大幅度提升,同時對護理人員本身的素質也有著較為明顯的提高[5]。
綜上,針對耳鼻喉科手術患者應用人性化護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在保證治療有效的前提下,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