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帆 黃依薇
摘 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我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在文化領域進行合作,可以增強相互的認同感,為“一帶一路”建設加深民意根基。本文以文化產品貿易為切入點,利用UNCATD統計的2006年-2015年間關于文化創意產品的數據,研究中國和東盟文化產品貿易關系及互補性。結果表明:中國在工藝品、新媒體上具有比較優勢,而東盟在影視媒體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從中國出口角度看,中國和東盟的貿易互補性強于競爭性。最后針對分析結果提出了促進中國與東盟文化貿易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文化產品貿易;RCA指數;貿易互補性指數;ESI指數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快速轉型、區域經濟不斷發展,在“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文化貿易的作用不斷顯現。世界文化貿易在2006年-2015年以年均4.46%的速度增長。一方面,東盟國家因為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傳承因素,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因為文化產品的特殊性,加強文化貿易合作能加強人文交流,增強雙方在南亞地區的認同感。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雙方文化貿易結構與特點,弄清當前文化貿易的優勢與短板。
一、中國和東盟文化產品雙邊貿易結構分析
1.中國-東盟文化產品雙邊貿易規模
中國、東盟在各自市場上的文化產品貿易均保持著順差,且順差在不斷擴大。中國和東盟文化產品的雙邊貿易近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但是貿易總量仍然偏小。中國東盟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在2006年-2015年間年均增長率為31.15%,高于世界文化產品貿易額年平均增長率。從貿易均衡性來看,中國對東盟文化產品的順差在不斷擴大。在2006年-2015年間,中國對東盟文化產品出口額、進口額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33.95%、22.11%。
2.中國-東盟文化產品貿易結構
中國出口到東盟的文化產品當中,設計類產品比重最高,一般占到出口總額的50%以上,并且近年來比重不斷增加。工藝品類產品的比重次之維持在10%-20%水平,其他文化產品的比重均在10%以下。從東盟進口的產品中,影視媒介類占有較大比重,但近年來逐漸被設計類所取代。
二、中國東盟文化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分析
1.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分析
RCA用以衡量一國(地區)的產品在國際上占優勢的程度。計算公式為:
■
■表示i國k產品的出口額,■表示世界k產品的出口額。■越小,比較劣勢越明顯。
表1 2006年-2015年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RCA指數
■
從文化產品貿易總額看,中國文化產品出口具有比較優勢,RCA指數不斷提高,而東盟文化產品出口則不具有比較優勢,RCA指數近年不斷下降。
從7個中類產品的RCA指數可以看出,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出版物上都不具備比較優勢。中國的競爭產品主要是工藝品、設計、新媒體、表演藝術,在影視媒介和出版物方面國際競爭力較弱。東盟文化產品的出口在影視媒介方面有較強競爭力,并且在這方面中國的競爭力遠低于東盟。
從變化趨勢來看,中國的新媒體逐漸失去比較優勢,出版物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其競爭力在不斷提高,影視媒介一直是中國文化產品出口的弱項。東盟的影視媒介競爭力上升趨勢明顯,其RCA指數從2006年的0.28上升到2015年的2.54。
2.貿易互補性指數分析
貿易互補性指數可以反映兩國貿易的互補程度,據此來判斷兩國貿易發展潛力。
中國作為出口方、東盟作為進口方時,文化產品的貿易互補性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個中類產品中工藝品、設計、新媒體、表演藝術具有貿易互補性,其中工藝品的貿易互補性一直處于較高水平,設計類產品的貿易互補性近年來不斷提高。
以東盟作為出口方、中國作為進口方時,文化產品的貿易互補性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影視媒介上的互補性水平近年來不斷提高,在2015年貿易互補性指數達到3.5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整體來看文化產品貿易的貿易互補性,中國與東盟用中國出口衡量的文化產品貿易指數近五年平均為1.60,用中國進口衡量的文化產品貿易互補指數近五年平均值為0.26,說明從中國出口角度看,兩國的貿易互補性較高,這可能與兩國的統計口徑有關。
3.出口相似度指數分析
出口相似度指數用于衡量兩國商品在共同市場上出口的相似程度。取值范圍為0-100。取值越大說明兩國出口相似程度越高。
中國與東盟的文化產品出口相似度指數近年來有下降趨勢,且出口相似度指數數值較大,說明中國與東盟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但是仔細分析后,筆者發現其競爭性主要體現在設計類產品的出口上。剔除設計類產品的出口后,ESI大幅減小,較低的ESI說明在除設計類產品的其他文化產品上,中國東盟貿易互補性要強于競爭性。
三、結論及政策建議
總的來說,近年來中國文化產品出口迅速擴大,增強了其出口顯示性優勢,促進了中國出口角度的貿易互補性的提高。但雙方文化產品貿易互補性仍有待提高,有較大發展潛力和空間。第一,中國和東盟文化貿易總量有待進一步提升,貿易潛力巨大,尤其是工藝品、設計類產品、影視媒介這塊。第二,中國和東盟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具有顯著差異。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集中在工藝品、設計、視覺藝術,東盟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集中在影視媒介,中國和東盟的貿易總體來講還是按照比較優勢來進行的,兩國主要文化產品出口到國際市場時除設計類產品外沒有明顯競爭性。第三,中國和東盟文化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強于競爭性,但仍處于低位。未來中國和東盟應充分利用地緣文化優勢與自貿區的貿易優勢,積極推動差異化競爭和規模經濟,努力實現在雙邊市場和國際市場上的合理競爭與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李亞波.中國與智利雙邊貿易競爭性和互補性研究[J].商業研究,2014(04):91-96.
[2]曲如曉,韓麗麗.中國文化商品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0(11):19-31.
[3]馮根堯,馮千駒.中韓文化創意產品貿易的競合關系與比較優勢[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