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生態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共識。城市居民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對城市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產生一系列環境影響。城區居民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要適應綠色生態經濟發展這一趨勢,這種消費觀念是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對于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綠色的消費理念和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不但有利于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還能提高城鎮化的水平和質量,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本文試分析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的重要影響、背景和意義,引導城區居民樹立正確消費觀,提出相關的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激勵政策,希望進一步推動我國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改善城鄉居住環境。
關鍵詞:城區發展;綠色生態;綠色消費觀念;激勵政策
一、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背景
1.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迫切要求推動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進程中,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著一味追求經濟增速、忽視環境保護的問題,這就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和破壞,危害極大。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環境破壞、能源消耗為代價,帶來了空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許多問題,對人類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反對。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是城市建筑轉型升級的體現,也是實現經濟、自然和社會和諧共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更加重視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的法制體系建設,開展一系列長遠的、開創的、根本的工作,大力推動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打造美麗中國。
2.綠色生態經濟城市發展模式日趨成熟,走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共識
生態城市并不等同于綠色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應該是在一個城市生態系統內,既能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又能保證自然永續發展,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高度契合,所有系統內的因子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用通俗的話來說,生態城市就是產業綠色發展,資源循環利用,居民生活方便、出行便捷,市風純樸,整個城市和諧安寧、高效運轉。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慢慢地意識到城市雖然是人類創造價值和追求理想的地方,但同時也可能成為湮滅人類的場所。人類自從進入工業文明社會后,雖然城市的規模得到急速的擴張,但是一味追逐經濟利益,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與此同時還存在失業、收入差距大和交通堵塞等問題,這是對人類未來發展的巨大威脅。由此,人們普遍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提出要走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綠色城市、低碳城市、生態城市,以造福子孫后代。
3.生態文明發展理念的地位逐漸上升對城區居民消費觀念轉變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中共的十七大報告第一次提出“生態文明”,并作出具體闡釋,生態文明由此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此后,生態文明的內涵得到不斷的補充和完善,在國家政策和國家戰略等方面也開始逐步全面地推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相互促進、相互協調。《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些都在表明國家對綠色發展的關注與重視,環保部、財政部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門還出臺了許多積極推動綠色生態建設的策略,促進了綠色生態城區的蓬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引導城市居民綠色消費觀念,居民綠色消費習慣的養成有助于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
二、城區居民綠色消費觀念對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的重要影響
1.有利于改善環境質量,形成綠色生態城區的外部環境
綠色象征著生命、活力、自然與和諧,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理念使得人類與自然和睦相處,為人類帶來清新、舒適、安全而充滿生機的居住環境。建設綠色生態城區,就是要把美學、社會學和生態學理念與園林綠化、城市建筑等工作結合起來,把保護自然與經濟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創新意識,從而創造出趨向天然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環境。綠色生態城區不但有著充足的綠地面積,還有著健全的綠色文明,諸如節約資源、合理消費等健康的生產與消費觀念,這一方面使得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使得資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改善和保護環境,還能為人們創造一個健康、舒適、安全的社會環境,使得人們身心健康,安家樂業,讓城市生活更美好,進而推動社會的長遠發展。
2.城區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推動城鄉生態經濟建設模式轉型升級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嚴重問題,在全世界范圍內正在上演一場社會與經濟發展走向的改革,生態城市的創建成為了全人類的目標。以往陳舊的破壞環境的消費方式和行為及理念已經不適合現代生態城區的發展要求。低碳、環保、綠色、生態等等新消費概念的出現,使城市的規劃設計理念蕰含了更豐富的內涵,以保護自然、順應自然為核心的設計理念,更符合當代人對生態城市的要求。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城區,需要城區居民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徹底進行轉變,這種轉變就是要提倡節能、節地、環保、節材、節水,應用智能化、數字化等新時代的高科技產品,通過數字模擬、實地調研、精確診斷等手段對生態環境進行相關的分析與評估,從而為城市的發展戰略提供思路或建議,這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此外,發展綠色生態城區,提倡建筑節能,有助于帶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服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推動建筑業的轉型,改變我國傳統的、不合理的城鄉建設發展模式,推動城鄉建設模式轉型升級,繼而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實現自然、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3.城區居民綠色消費觀念有利于推動城區綠色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
城市是人類居住的主要場所,也是人類政治、經濟和精神活動的中心地帶,它不但代表著物質環境,也是社會文化的載體,涉及到社會政治、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社會秩序、社會公共場所和社會保障體系等方方面面。城區居民綠色消費觀念有利于推動發展綠色生態城區,注重物質環境的改善,重視提高社會綜合環境的質量,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區居民綠色消費觀念會促進企業生產綠色環保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要求推動環保、低碳、節能型產業的發展,比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新型材料、綠色建材等相關產業,這不但能夠拉動就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還能推動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讓城區居民形成綠色消費理念促進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激勵措施
1.政府積極支持和引導,用綠色消費理念支持綠色生態經濟的發展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在某些領域也存在失靈的現象,比如供水、石油、電力等壟斷部門,這時候就需要政府的干預和管理,從而使得社會效益達到最大化。政府需要積極支持和引導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的發展,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生態城區,在法律法規給予保障,在政策措施方面給予優惠鼓勵,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獎懲機制,從而推動綠色生態城市的健康發展。比如阿聯酋在建設馬斯達爾生態城區時,在用地規劃和招商策略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府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和免稅優惠等政策,以便支持與促進項目的實施和落實,推動區域真正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丹麥的卡倫堡水資源極其匱乏,其政府為了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對于排放污染的企業實施高收費的政策,同時對減少污染排放的企業給予獎勵,有力地帶動綠色生態城區的發展。
2.設立綠色建筑示范區,引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環保,節約資源和能源
綠色生態城區倡導建設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區域,有利于創造出自然、經濟和社會協調共進的系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節約能源資源、改善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目標。但是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并不是簡單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也需要不斷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相關經驗,以便推動綠色生態城區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設立綠色建筑示范區,能夠在規劃理念、總體規劃、詳細規劃等方面提供發展思路,從而更好地保障綠色低碳指標的落實,保證綠色建筑的實施。比如天津中新生態示范區,它是繼蘇州工業園后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有利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天津中新生態示范區依據區域的環境、資源和人居現狀,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涵蓋社會和諧進步、生態環境健康、經濟蓬勃高效等指標,全方面打造生態、宜居、和諧、活力為一體的現代化城區,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提供積極的探討和典型示范。
3.強化監督管理,引導消費者注重對垃圾的處置,不造成環境污染
中國在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階段,也處于城市實現生態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發展綠色生態城區,對城市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加大對綠色城市建筑的開發與管理,完善公共服務措施,有助于增強城市的包容性,實現現代城市的轉型升級。發展綠色生態城區,離不開政府的監督和管理。中央政府要著眼于全局和整體規劃,頒布有助于推動發展綠色城區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地方政府是促進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主體,它能否有效、科學地執行中央的政策措施,是中央政府管理國家的關鍵。因此,地方政府一方面要貫徹落實國家的大政方針,及時把政策的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反饋給上級政府,一方面要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政策或相關標準規范的前提下,積極制定適合本地區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計劃,制定適合本地區的綠色建筑標準規范,同時積極發揮監督管理的職能,以規范綠色生態城區從規劃到運行的各個環節,從而推動預期目標的實現,推動綠色生態城區的蓬勃發展。
四、結語
城市與建筑一直是人類全生態環境的科學與藝術。在21世紀前,我國建筑學觀念就已有了新發展,主要表現在城市與建筑應進一步生態化、綠色化。綠色生態建筑的誕生,是對自然環境的反思,是對建筑學觀念的深化,對開啟新時代有著重要意義。21世紀,人類對自身的發展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全世界人民紛紛加入到建設生態城市的隊伍,城市的發展模式更加成熟。綠色生態城區秉持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的建筑理念,推動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能夠為人類營造良好的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促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共進。為了提高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水平,需要更好地落實激勵政策,發揮政府的引導和監督作用,積極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綠色建筑,讓更多人參與到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中來,從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李熙春.建設生態城市的實踐探索和對策建議[J].社會主義論壇,2018年10期.
[2]方朝暉.基于綠色生態城市的規劃設計理念及策略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年44期.
[3]杜慧.我國城市空間中綠色生態建筑的研究[J].大眾文藝,2018年19期.
作者簡介:岳玉利(1974- ),男,漢族,遼寧省建昌縣人,經濟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經濟學學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