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嫻 朱兵
[摘 要]農民工的區域流向與市民化,對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各區域一體化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四川省的386份調研樣本數據,從農民工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兩個方面,對目前已遷移城市并在城市工作、生活的5個經濟區農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交叉分析與相關性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針對性地提出相應建議,對縮小5個經濟區之間的發展差異、促進四川省協調一體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區域流向;市民化意愿;交叉分析;相關性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63
[中圖分類號]F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8-0-06
0 引 言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關鍵,我國現在處于矛盾多發期,保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加快農民工市民化對于促進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只有在研究農民工流向和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才能了解影響農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因素,才能提出相關建議,政府才能制定合理的政策,正確引導農民工流動,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進程,縮小各經濟區的差異化發展。
1 研究路線
1.1 研究設計
本文的研究數據采集于2016年暑假,問卷顯示共386人流向四川省5個經濟區工作,基于研究需要,選取了其中相關變量,并將這些變量分為自身因素和社會因素,作為本次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響因素。本文以在四川省務工的農民工為調查研究對象,從實證的視角,通過描述性統計、交叉分析與相關性分析,揭示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之間的關聯性及影響程度,并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1.2 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分為兩個一級變量,10個二級變量,各自變量的類型及假設說明如下。①自身因素。農民工的學歷越高、年齡越小、技術水平越高、工作能力越強,市民化意愿越強。②社會因素。工資越高、職業技能培訓次數越多、在城市中的孤單感越少、得到的尊重越多、文化建設越多、公共設施越完善和服務便捷度越高,市民化意愿越強。
1.3 變量賦值
為了便于實證分析,本文將因變量與自變量歸類、合并、賦值。
(1)市民化意愿。以愿意遷到什么類型的城市為標準測度各經濟區農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其中愿意遷到鎮級別城市生活為1,縣城為2,地級市為3,省會城市或其他大城市為4。
(2)自身因素。年齡18~25歲為2,26~36歲為3,36~45為4,46歲以上為5。文盲或半文盲為0,小學為1,初中為2,高中職高為3,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為4。工作能力強為4,較強為3,一般為2,較差為1。技術水平高為4,較高為3,一般為2,基本無技術為1。
(3)社會因素。工資2 000元以下為2,2 000~3 000元為3,3 000~5 000元為4,5 000元以上為5。職業技能培訓0次為0,1次為1,2次為2,3次及以上為3。在城市感到很孤單非常符合為1,比較符合為2,不太符合為3,很不符合為4。在城市得不到尊重非常符合為1,比較符合為2,不太符合為3,很不符合為4。文化建設不能滿足需要非常符合為1,比較符合為2,不太符合為3,很不符合為4。公共設施服務不便非常符合為1,比較符合為2,不太符合為3,很不符合為4。
2 交叉分析
2.1 成都平原經濟區
2.1.1 個人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1的自身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工作能力強弱與技術水平高低需要卡方值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年齡大小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文化程度高低卡方值為0.008<0.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高顯著性的影響。
2.1.2 社會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1的社會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在城市是否感到孤單與城市文化是否滿足求知需要卡方值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與公共設施是否便捷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工資多少與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卡方值分別為0.025與0.047,均小于0.05,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高顯著性影響。
2.2 川東北經濟區
2.2.1 個人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2的自身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工作能力強弱與技術水平高低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
2.2.2 川東北經濟區社會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2的社會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工資多少、在城市是否感到孤單、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城市文化是否滿足求知需要、公共設施是否便捷的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卡方值為0.048<0.05,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
2.3 川南經濟區
2.3.1 個人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3的自身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年齡大小與技術水平高低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工作能力強弱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文化程度高低卡方值為0.033<0.05,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
2.3.2 社會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3的社會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工資多少、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在城市是否感覺到孤單、公共設施是否便捷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城市文化是否滿足求知需要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卡方值為0.042<0.05,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
2.4 川西北經濟區
2.4.1 個人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4的自身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年齡大小、工作能力強弱與技術水平高低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文化程度高低卡方值為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
2.4.2 社會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4的社會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工資多少、職業技能培訓次數與在城市是否感覺到孤單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與城市文化是否滿足求知需要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公共設施是否便捷卡方值為0.042<0.05,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
2.5 攀西經濟區
2.5.1 個人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5的自身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年齡大小、文化程度高低與工作能力強弱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技術水平高低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
2.5.2 社會屬性變量與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交叉分析
從表5的社會變量卡方獨立檢驗數據可得出:工資多少、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與城市文化是否滿足求知需要卡方值均大于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在城市是否感覺到孤單與公共設施是否便捷卡方值為0.083<0.1,表明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
3 相關性分析
從表6中的相關性系數和顯著性水平數據分析5個經濟區農民工的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3.1 成都平原經濟區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1)個人屬性。年齡、工作能力與技術水平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文化程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高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
(2)社會屬性。工資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在城市得到尊重與地位、城市文化建設滿足求知需要、公共設施服務便捷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在城市的孤單感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符。
3.2 川東北經濟區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1)個人屬性。年齡與技術水平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文化程度與工作能力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相符。
(2)社會屬性。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工資、在城市的孤單感、在城市得到的尊重與地位、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城市文化建設滿足求知需要與公共設施服務便捷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符。
3.3 川南經濟區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1)個人屬性。工作能力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技術水平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年齡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相符,雖然文化程度與研究假設不相符,但文化程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
(2)社會屬性。在城市得到尊重與地位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工資、城市文化建設滿足求知需要與公共設施服務便捷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職業技能培訓次數與在城市的孤單感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符。
3.4 川西北經濟區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1)個人屬性。年齡、文化程度與工作能力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技術水平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相符,
(2)社會屬性。工資、職業技能培訓次數與公共設施服務便捷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在城市的孤單感與在城市得到的尊重與地位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符。雖然城市文化建設滿足求知需要與研究假設不相符,但其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
3.5 攀西經濟區個人屬性和社會屬性
(1)個人屬性。技術水平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文化程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相符;年齡與工作能力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相符,
(2)社會屬性。工資、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在城市得到尊重與地位與公共設施服務便捷度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相符;在城市的孤單感與城市文化建設滿足求知需要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無顯著性影響,與研究假設不符。
由于單因素分析在研究各個變量對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影響的同時,并未控制其他重要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結果并不一定準確。
4 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各經濟區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各不相同,文化程度高低對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高顯著性影響,工資多少對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的影響;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對成都平原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職業技能培訓次數對川東北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影響;文化程度高低、工作能力強弱與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對川南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顯著性影響;城市文化建設與公共設施便捷度對川西北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影響;技術水平高低對攀西經濟區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有低顯著性影響。
4.2 研究建議
(1)文化程度。監管9年義務教育的完成度,加大再繼續教育的鼓勵政策;對即將就業的初中畢業生可根據其就業意愿選擇專業,到指定的職業技術學校免費參加職業教育。
(2)職業技能培訓。將農民工的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地區規劃,通過崗前培訓、實踐培訓、夜大培訓等途徑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從而提高農民工的專業能力。
(3)工資多少。提高對最低工資標準重要性的認識,充分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合理制定最低工資標準。
(4)在城市是否得到尊重。加大提高市民素質方面的教育,進行適時宣傳引導,建立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長效機制。
(5)公共設施是否便捷。深入推進地區市政公用事業的市場化改革,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節的資金投入,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
主要參考文獻
[1]于云波.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
[2]李佑靜.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農民工市民化意愿[J].重慶社會科學,2016(8).
[3]梅建明,袁玉潔.農民工市民化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全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3 375份農民工調研數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