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
[摘 要]農村電子商務是互聯網發展衍生的新領域,應建設農村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由市級、縣級以及鄉鎮實現貿易互通,最終實現全國農村電子商務信息聯網。具體來說,一方面,以縣級市為中心的運營服務建設要引進電子商務企業,并與之進行合作,另一方面,還要增加鄉鎮服務以及村級的服務站點,做好倉儲以及配送工作,為農民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農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69
[中圖分類號]F724.6;F2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8-0-02
0 引 言
農村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增收已經成為政府關注的熱點問題。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村經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生產資料在供銷體系建設方面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農村地區商業流通率低,農民缺少獲得商業信息的渠道,導致農民獲得的信息與市場商品信息不對稱;農民自身品牌意識比較弱,無法包裝銷售一些特色農產品,不能增加產業附加值;在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環節,一些具有高附加值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并不通暢,會增加流通環節中的額外費用,無法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在農村地區推廣農村電子商務,能夠有效解決這些瓶頸問題,但是缺少電子商務服務型企業以及人才,已成為制約農村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的主要因素。
1 農村發展電子商務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1.1 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
農民通過豐富的網絡信息能夠確定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形勢以及未來的價格趨勢,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下一步的生產計劃,從而實現土地利用最大化,消除信息不對稱。在農村地區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建設,能夠有效解決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不對稱問題。如果僅靠單個農戶單打獨斗,那么即使其比較了解市場信息,也很容易出現產品同質化的現象,發展電子商務便能很低解決這個問題,能夠面對消費者建立完整的銷售網絡。因此,當地政府有必要介入農村電子商務中,建立適當的銷售平臺以及模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解決農民與市場之間的不對稱問題。
1.2 解決農產品難賣出的問題
農產品在收獲之后難以賣出,是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由于信息的滯后性,部分農民的農產品很容易銷售無門,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借助電子商務,農戶能夠獲得足夠的銷售信息,向全國消費者推薦農產品,使農產品與采購商之間的溝通更加通暢;借助電子商務,可以大大縮短農產品等待出售的周期,加快資金的回籠,有利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農村發展電子商務還能有效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間接增加農民的收入。
1.3 促進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已經成為我國基本的政治決策,在農村發展電子商務有助于農村和城市保持信息同步,并形成本地特色農業,推動農業區域化以及規模化發展。同時,農村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建設,會促進物流等其他配套服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吸引人才回鄉創業。
2 完善農村地區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的對策
2.1 利用互聯網金融服務
互聯網金融服務主要承擔著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培訓和推廣工作,我國應在農村地區增加銀行營業網點,讓農行服務網絡延伸到每一個村莊,解決農民借貸難得問題。當地銀行應服務上門,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各種互聯網金融服務。
2.2 加快農村信息化服務建設
當地政府應加快農村信息化服務建設,并做好網上推廣服務,推廣本地區的特色農產品或特色旅游產品,比如鼓勵農民通過開設網店、編輯宣傳圖片整理視頻等途徑,做好信息化服務工作。
2.3 做好農村科技培訓
當地政府應注重引進國內外相關專家與技術人員,根據農村以及農業發展中涉及的相關問題為農民提供相關培訓。同時,當地可引進在線課程,在鄉村科技服務站內輔導農民在線學習或者以實地觀摩的方式學習種植養殖技巧。
2.4 推動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服務
當地政府應樹立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典型,向農民推薦農村電商達人,讓其向農民講授網絡營銷的成功案例,并對當地農民進行相關培訓,挑選出優秀的電商管理案例,在鄉一級的服務站內與當地農民進行交流學習。
2.5 地級市要建立農副產品的推廣中心
一級地級市要建立特色的農產品推廣中心,相關市級專家要深入農村地區,對農民特色種植進行輔導,形成一個村莊一個特色的農產品品牌,讓農民形成品牌化的意識。各村莊應根據本村的實際特點,重點扶持自己的品牌特色,比如農家樂旅游、特色手工產品、特色農副產品、一些農產品加工等,形成每個村莊的特色展覽館。
2.6 鼓勵建立電子商務企業的孵化中心
地級市相關部門應定期舉辦電子商務創業大賽,并為其提供比賽場地以及相關技術指導。如果在創業大賽中發現有創業前景的項目以及比較可靠的創業人才,當地政府應從促進農村就業的角度出發,為其提供優惠的落戶條件,吸引人才到當地創業,推動當地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2.7 做好電子商務企業的咨詢服務工作
當地企業應廣泛開展電子商務服務咨詢工作,做好網絡營銷和推廣工作,為其提供專業化的咨詢和服務。同時,當地政府應在企業之間定期舉辦電子商務沙龍,讓電子商務成功者分享經驗;為企業提供相關場地,方便企業電子商務部門入駐,為企業提供相應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
2.8 建設物流配送中心
要想促進農村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我國必須要構建具有特色的、覆蓋地級市的電子商務配送物流網絡體系,特別是部分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可享受綠色通道政策。依照此規定,相關部門必須要合理規劃從農村的生產基地到批發市場之間的運輸路線,形成覆蓋地級市、縣級市、鄉鎮以及農村的配送網點以及配送線路。
2.8.1 完善村級電商服務站建設
農村電商服務站是城鄉服務的中轉站,除了流通功能外,還必須具備以下幾種功能。第一,教學培訓工作,承擔本村的在線教育工作;第二,加強電子商務的實踐能力,使電子商務經營者學習網絡營銷的技巧以及如何進行網絡購物;第三,推廣科技種植養殖技術,提供在線或者遠程交流服務;第四,為群眾發布各種訴求,并建立各種自媒體;第五,將網絡金融服務引入鄉村。
2.8.2 完善交易平臺以及服務平臺建設
農村電子商務的運營公司需要考慮本地區實際的經濟發展水平,結合金融服務的相關特征,構建以下金融服務平臺。第一,建立交易管理平臺。必須做好特色農業以及特色農產品的網絡推廣及銷售工作,做好物流之間的配送與銜接,促進農村旅游產品的推廣建設。第二,建設多媒體服務平臺。平臺建設者應從多方進行搜集有關于農村互聯網建設的相關應用,并采用多媒體信息方式,在“兩微一端”推出相應的農產品服務信息,主要包括有關農業的相關信息、農業品服務、融資融券的相關信息、農產品的相關供應和價格信息、部分農民在自媒體中發布的信息等。第三,建設有關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的在線課程以及輔導平臺。一般來說,當地的電子服務以及物流體系建設都具有鮮明的地域化特征,都構建了一整套服務體系,其業務流程以及支付流程都是個性化的,操作界面也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因此,在培訓內容上,要注重個性化的變化。農村村級服務平臺應設置相關培訓課程,設置現場輔導以及講座,幫助農民推廣特色農產品、做好網絡營銷工作、建設有關農村電子商務公司的全套服務流程;組織農民進行現場觀摩和學習,推廣特色農產品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在全市范圍內組織相關電子商務大賽,讓一些農村電子商務能手以及致富能手帶動其他農民,這種帶有選拔性質的比賽,通過村一級、鎮一級以及縣一級的層層選拔,最后到地級市中決出最終冠軍。這種選拔電子商務大賽能夠在區域內選拔出創業能手,有利于促進農民的就業。在選拔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較好的創意,當地政府可以給予相應的金融與場地支持,為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創業條件,吸引人才到當地就業。
4 結 語
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在地級市中建立運營服務體系以及物流配送體系,完善村級服務站點建設,做好村級服務站點的優化與升級,從而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以及集中化,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此外,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相關部門必須要加以重視。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芬.下鄉“刷墻”:電商的新戰場[J].中國經濟信息,2014(11).
[2]李冰漪.電商:從發展軌跡看未來趨勢[J].中國儲運,2016(3).
[3]李玲芳,徐思遠,洪占卿.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
[4]武曉釗.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流通經濟,2016(8).
[5]趙耀,劉亞莉.現代農村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17).
[6]衛宗超.互聯網環境下農村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運營服務機制建設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5).
[7]劉利猛,夏利利.論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協同發展[J].現代商業,2015(24).
[8]廖娟,阮運飛.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網絡配送體系建設研究——以黔東南州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7).
[9]范林榜.農村電子商務快遞下鄉配送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2016(9).
[10]張冉.行唐縣電商物流配送體系規劃研究[D].石家莊:石家莊鐵道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