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越來越需要具備綜合財務管理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但目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培養的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要。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開設的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為例,通過分析該實踐課程取得的教學效果,探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路徑。
[關鍵詞]財務管理;實踐課程改革;投資項目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08.088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08-0-02
0 引 言
隨著企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不僅局限于日常做賬、現金收支管理和報稅等基礎事務性工作,更期望招聘到可以從容面對各種內外部復雜的財務環境,在企業籌資、投資、營運資金管理和收益分配方面可以進行綜合統籌,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和專業財務建議的綜合性財務管理人員。這也正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縱觀現各大應用型本科院校開設的財務管理專業,理論體系構建相對完善,但實踐環節還存在培養方式落后、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與實際脫節等各種問題。本文從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入手,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開設的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為例,對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進行探索。
1 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
1.1 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
所謂應用型本科,特色在于“應用”二字,要想真正實現企業期望的較高水平實踐性人才的培養目標,關鍵在于科學設置實踐課程。但是,目前大多數院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情況:一是實踐課程設置學時不足,課程教學浮于表面,學生未真正掌握所需技能;二是實踐課程設置隨意,往往為完成上級要求的加強實踐課程學時要求,在專業理論課基礎上冠以“XX實訓課”名義,但實際淪為該理論課的補充習題課、自習課;三是缺乏統一、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課程內容,導致實踐課程之間并未形成橫向或縱向的有機聯系,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1.2 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不足,培養方式落后
部分院校通過請專家、做調研的方式設置較為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但在執行過程中由于學校的軟硬件配套設施不足或者是授課方式落后,導致施行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對于財務管理實訓課程,較為理想的情形是利用專業的財務教學軟件,通過做案例的方式,讓學生在電腦上親自動手完成一個企業從籌資、營運資金管理到投資及利潤分配決策的全過程,但是有些學校由于經費不足,電腦及軟件配套不足,導致課程被安排在普通教室,教學過程被分解成傳統的模塊化講解,缺乏統一連貫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3 課程培養內容和實際脫節
實踐課程設置被廣為詬病的一點還在于課程培養內容脫離實際。例如,現在會計電算化普遍應用,電子做賬幾乎已經完全取代手工賬,但是有些學校在會計實踐課程設置中還是將手工賬的實踐課程作為重點,設置大量的學時學分訓練學生手工做賬的能力,而不重視設置電子賬方面的課程,從而導致學生進入企業或單位會計崗工作的時,不能熟練使用基礎的電算化軟件,極大影響工作效率,也間接導致企業降低對該校畢業生的口碑評價。
1.4 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欠缺
實踐教學施行過程中還遇到的普遍性難題在于任課教師的自身實踐經驗不足,難以將課程本質和精華傳授給學生。這個問題源于許多老師科班出身,碩士或博士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任教,并未有過相關的企業或單位的實踐經驗,從而導致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處于一種學習摸索狀態,教師并未能將實踐課程中的關鍵節點或重點講明講透,教學效果自然無法達到預期。
2 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介紹
基于應用型本科實踐課程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開設的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為例,探索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
2.1 課程設置初衷
現在紛紛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要想創業成功光是有一個好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有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包括產品是什么(有什么樣的特色)、市場和客戶群在哪里、需要多少的啟動資金、運營過程資金需求、資金從哪里獲得(籌資渠道)、進入正軌后回籠資金的運用(投資分析)以及最后的利潤分配等。創業計劃書的構成實質就是一份投資項目的可研報告的簡略版。而且企業開發投資部門和財務部門、銀行公司客戶部、政府新設項目等都需要涉及投資項目知識,要求掌握撰寫至少是讀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因此基于大學生自主創業需求以及后續工作的崗位需求,2017年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中首次提出設置投資項目分析課程。
2.2 課程教師背景
擔任投資項目分析課程的教師是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班妙璇,廣西大學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方向)研究生畢業,碩士,中級經濟師。該教師擁有8年在廣西某大型房地產集團工作的經驗,就職于集團開發部,先后任科員、主管和經理職務,曾參與和主持多個房地產新項目的前期投資分析,擁有豐富的項目投資開發經驗。
2.3 課程內容和特色
投資項目分析課程共設置45個學時,其中25個學時為課堂講授,系統介紹有關項目投資分析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就項目可行性方面做詳盡介紹,具體教學內容包括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分析、投資項目選址分析、項目的市場與生產規模分析、項目的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項目財務數據及效益評價分析、項目不確定性分析以及項目國民經濟與社會評價分析等(說明:涉及籌資、投資、財務分析等相關知識已在財務管理的課程教授過,課堂講授時略過),為投資人做投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接下來20個學時以實踐教學為主,主要通過案例教授學生撰寫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課程設計:首先將可研報告的模板和已經做過的實際案例分享給學生,接著將學生分為8個小組(6~7人一組),組內分工落實可研報告各部分內容;接著模擬南寧市國土資源局土地出讓公告設計南寧城區8塊房地產地塊出讓信息,讓學生根據已知信息撰寫房地產前期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在撰寫過程中,教師不僅指導學生使用經濟數據查詢方法,而且為使實踐過程更貼合實際,在收集南寧市房價信息過程中,還組織部分學生到周邊房地產樓盤進行踩盤調研房價,打電話給連鎖中介咨詢最新的房價走勢,為預測上市房價提供較為真實可靠的數據。筆者認為實踐教學的宗旨在于盡可能還原實際,因此創造機會讓學生在真實市場中完成課程,以盡量確保所學內容可以實際應用于今
后的工作。
3 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教學效果
教學結束,每個小組上交了自己的《××房地產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頁數基本在50~70頁。從撰寫結果來看,基本掌握了可研報告的撰寫框架,同時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具體包括:①初步掌握資料查找、整理和規范的方法;②市場分析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對區域市場調研分析進而做出未來銷售預測和精準營銷策略);③綜合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學生通過動態(財務內部收益率、動態投資回收期、凈現值等)和靜態(投資利潤率、投資收益率、靜態回收期等)指標分析項目可行性,給出是否投資該地塊的合理化建議。當然從學生最終完成報告的質量來看,還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對于財務部分的成本分攤、現金流量表編制、投資收益率計算、凈資產收益率計算掌握有待改進,很多指標計算存在問題。
4 投資項目分析實踐課程對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啟示
基于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設置的投資項目分析課程取得的教學成果來看,本文對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改革有幾點心得。
4.1 課程設置要結合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實踐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輸送能用、好用的人才。因此學校在設置實踐課程時一定要多做調研,尤其是在有較多學生就業的企業和單位中調研,根據企業需求調整和設置課程內容。
4.2 注重實踐基地建設、改進和豐富培養方式
學校需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根據需求建設保質保量、設置合理的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實訓教室,且要不定期更新各類實訓軟件,保證知識的時效性。在培養方式上,學校要一改過去教師授課、學生聽課外加課后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根據實踐課的特點,教師可以更多讓位于學生,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來掌握知識技能,教師更多的是發揮從旁指導作用;在教學手段方面,可以通過實訓軟件模塊化操作、沙盤模擬操作、小組討論競賽等方式豐富教學過程;可以考慮校企合作的培養方式,讓學生提前感受實際工作環境。
4.3 切實提高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
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可以考慮以下幾種途徑。①考慮招聘富有實務經驗的教師,使實踐教學更具操作性和效果。②聘請行業內具有實務經驗的財務專家組織不定期實務講座和進行教師培訓,提高任課教師的實務水平。③聘請行業內具有實務經驗的財務專家參與實踐教學活動,參與學生的實踐課程指導。④選派專職教師到相關企業,如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掛職、培訓,切實提高其實踐教學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戴婷婷.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基于校企合作[J].人力資源管理,2018(4).
[2]顧艷,楊英.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
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
[3]羅喆.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