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華
[摘 要]隨著一系列醫療衛生改革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給醫院財務管理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日益激烈的醫療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是每個醫療單位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醫院實施全成本核算管理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醫療體制改革下醫院發展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單位響應國家號召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根據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醫院在實施成本核算管理后,成本投入有所降低,成本收益卻明顯增加,藥品收益占凈收入比例明顯降低,由此可見,醫院成本核算管理可實現單位增收減支、提高成本收益率的目標。
[關鍵詞]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07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0-00-02
0 引 言
近年來,醫院全成本核算、全成本控制分析及全成本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深化和完善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應用是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醫院實施全成本核算管理有利于改變過去“以藥補醫”的不良發展模式,有利于節省成本、提高效益,促使醫療服務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衛生服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基于此,各醫院應正確認識全成本核算管理這一概念,重視其在單位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真分析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開展中遇到的問題,并尋找科學的解決之策。
1 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內涵
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指對醫院各項成本費用進行分類、記錄、分析、考核、控制的一種管理行為和方法,符合國家提出的醫院要走“優質”“高效”“低耗”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也是促進醫院實現由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依賴傳統經驗向依靠現代科技轉變的重要舉措,更是提高公立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衛生材料加成降低,分級診療制度等醫改政策不斷推行,醫院推行全成本核算管理應用迫在眉睫。醫院采用全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分類、歸集及確認醫療服務和消耗成本費用,全面了解單位各個科室和項目的收支情況,并真實、客觀地反映醫療活動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規范單位日常經濟管理的同時,有效控制支出,節能減耗,降低醫療運營成本,提高醫院服務水平,確保醫院良性運行和持續發展,促進整個醫療衛生事業繁榮發展。
2 醫院實施全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2.1 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全面推進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應用是社會主義體制下公立醫院的基本任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十二五”醫改規劃明確指出醫院應加強成本核算與控制,提高醫院成本管理和服務水平,公立醫院收入補償方式由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財政補助3個渠道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其中,財政補助僅占5%左右,主要收入還要依靠醫院自身。此時,全成本核算應運而生,其適應了新時代公立醫院的發展方式,從根本上控制了醫療組織的成本,提高了醫院的服務水平,在降低患者醫療負擔的同時還能為單位帶來更多的收益。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是醫療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醫院建設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有力抓手,符合艱苦奮斗的政治要求,符合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長遠目標,符合醫院減支增益的發展要求,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
2.2 滿足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形勢的需求
近年來,我國的改革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醫療衛生事業亦如此。改革意味著變化,為適應變化就要做出相應調整,特別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改革后,醫院要更加廣泛地面向社會,為更多的對象提供服務,同時還要解決成本效益、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公立醫院作為社會公益事業,要承擔社會責任,為群眾提供就醫便利,改革后雖然在財政上有一定補貼,但全國平均值不到5%,單位的主要經濟來源還是醫療收入,如果核算方式沒有與時俱進,不能及時把收支核算改為成本核算,將很難滿足新醫改的發展需要。
2.3 響應國家號召,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新醫改破除了以往以藥補醫的弊端,完善了補償機制,調整了醫院收入渠道,同時還發揮了醫保的補償和控費作用,降低了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降低了大型醫用設備檢查價格,合理提高診療費、護理費、手術費等醫療服務價格,體現醫療服務的合理成本和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這一改革舉措旨在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在此背景下,醫院要保證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有必要采用全成本核算,能很好地解決高成本和低收入之間的矛盾,在支持國家降價、減少醫院收入的同時還能確保經濟收入。在開展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過程中,醫院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計劃成本控制體系,在實踐中正確運用成本控制理論和核算方法,確保醫療成本費用在可控范圍內,同時還要規范診療行為,提高服務質量,降低病人的醫療負擔,推進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
2.4 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成本管理是檢驗醫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水平越高意味著市場競爭力越強,醫院只有加強成本控制和管理,才能做到增收節支,提高市場競爭力。實行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的核心依據是成本動因分析,充分體現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道理,從而保證醫院的成本分配更加精準,有利于降低成本、減少消耗、提高效益。
3 醫院開展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對策
3.1 完善成本核算體系
2016年,對河南省200多家公立醫院的調查顯示:有36%的醫院建立了全成本核算體系,但多數沒有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體系,還有些單位雖然沒有全成本核算體系,但也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相關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單位應重視全成本核算的作用,摒棄傳統成本管理理念,正確認識全成本核算,以便更好地開展相關工作。第一,加強對全成本核算的理解,不能僅局限于行業部門的硬性規定上;第二,嚴格執行權責發生制,同時要保留收付實現制的痕跡;第三,提高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程度;第四,完善全成本核算體系,部分單位有成本控制、預算及醫保支付、綜合全成本核算等相分離的情況,需要相關單位重視并予以解決。
3.2 加強醫療服務質量成本管理
在醫改背景下,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價格不斷下降,醫院檢查費用也不斷下調,減少了醫院的經濟收入。醫院是公益性單位,以病人為主、以質量為核心、以效益為根本,為避免出現因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過度節約影響服務質量的現象,單位應制定嚴格的獎懲制度,以綜合績效考評為指引,正確處理好質量和效益的關系,減少對相關科室效益評估和利益分配的影響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實施成本核算過程中的負面效應,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病人的就醫滿意度,從根本上有效預防醫療風險。
3.3 正確處理全成本核算管理與醫療技術創新的關系
醫院技術水平是醫院綜合實力的反映。新技術的發明、創新與應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應用會節約成本費用。因此,醫院在進行創新和提高新技術水平時要有成本觀念,加強成本分析,把經濟分析與技術分析結合起來,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評價采取的技術措施,從而通過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4 全成本核算管理在醫院的具體應用
4.1 樹立成本核算管理觀念
醫院管理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到全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以及推進醫院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院加強宣傳學習,使全體員工對全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了解,并通過完善單位內部績效考核機制促使醫務人員將節約資源和降低成本的觀念應用在實際工作中,從而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和醫療服務水平。同時,醫院還要健全科學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規范工作行為,平衡財務收支,以醫療服務項目、病種等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4.2 合理分攤相關成本
醫院要想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必須做好數據的收集準備和成本基礎工作,對醫院各科室核算單元進行劃分,參照“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對相關成本進行分攤。同時,醫院要根據業務活動內容將可直接計入科室的成本歸集到相應科室,對于發生的不能直接計入科室的支出,如電梯、公共照明用電、公共維修費等,由成本核算會計在月底按一定的標準細分到相應科室,計入相應成本。成本分攤也應實行四級分攤原則,即管理成本分攤、醫療輔助成本分攤、醫療技術成本分攤、全成本分攤。全院各科室都應積極參與,共同努力攜手做好單位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4.3 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應用
在信息化時代,醫院財務工作應借力于信息化,通過信息化技術管理成本數據和財務信息。成本數據是醫改需要的關鍵數據,財務信息是醫院管理層決策的重要依據。2019年,全國將全面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深化數據系統管理建設。為了進一步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進步,也為了更好地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單位經濟效益,預算管理和全成本核算管理已成為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全成本核算工作的持續推進離不開業務科室、管理科室、醫院領導層以及衛計委等層面的支持,因此,醫院要以資金實時管控為核心,加強內部控制和成本管理,完善醫院精細化運營手段,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5 結 語
醫院實施全成本核算管理是適應改革發展的需要之舉,能夠為公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事實證明,實施全成本核算以后,醫院收入不斷增加,提高了衛生資源使用率,在調整成本結構、降低醫療成本上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促進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穩定進步。
主要參考文獻
[1]鄭園.醫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分析與應用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6(3).
[2]李自娟.醫院全成本核算應用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3).
[3]章偉.過程控制視角下醫院全成本管理探析[J].財會學習,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