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李博才
[摘 要]為了將差異化教學方法引入高等醫學院校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從適應性分析入手,從差異勢能存在形式、差異勢能基本策略方案等多方面進行論述,并進行了改革性的研究實踐,實踐包括差異化小組的學習效果實踐、開放式教學環境實踐等方面。結果顯示,基于差異勢能理論的教學解決方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為教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樣本并引入了全新的差異化教學理念。
[關鍵詞]教育教學;信息系統;教學信息化;差異勢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104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0-0-02
1 背景及研究價值
在差異勢能理論中,將學生之間的各種差異定義為重力學中的勢能差,并在教學中采用定向開發的方法釋放勢能,進而解決一些教學中的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趙志秀在《遼寧教育》的報道中指出“差異勢能”教學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增進團隊協作精神等方面擁有顯著的優勢。差異勢能教學法的學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充分尊重和開發個體差異,進而實現整體提升。②高能學生培養和后進學生培養同時進行,形成互為服務、互相激勵,最終獲得整體向上的正能量。③設置多種差異,提升學生的能力。④改變原有呆板的教學模式,制訂多種勢能釋放方案。⑤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管理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學各學科教育也進入急速變革期的空前活躍期。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不斷出現,要想提升教育效果就必須改變教學方法。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是計算機科學、管理科學、信息學的交叉學科,已有的教育教學設計存在諸多制約因素。①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差,很少關注學生的專業、層次。②大學生管理能力、計算機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專業化能力差異明顯。③現代教學向以學生為主的理念轉型,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合理、高效的教學形式與之對應。④管理信息系統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訴求,需要遵循綜合能力培養的方向,繼續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基于上述討論,本文旨在將差異勢能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管理系信息系統課程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差異勢能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在大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進而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2 研究內容
2.1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差異形式解析
(1)基礎技能掌握程度差異。管理信息系統學是經濟學、管理學、運籌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性學科,要求學生掌握多種基礎技能。例如: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和實現技能;數據采集、處理、傳輸及挖掘等基礎技能;信息組織、分析及開發利用等基本技能;文獻、資料及多媒體資源運用技能。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基礎技能掌握水平有較大差異。本文基于數據處理技能、信息檢索技能和計算機基礎(數據庫運用、計算機辦公及網絡運用等)技能運用情況,對醫學管理專業的28名學生進行調查和考核,考核結果以優、良、中、差來評定。結果顯示:優秀4人,良9人,中8人,差7人。學生之間的技能掌握程度差異明顯。
(2)知識儲備深度差異。基于多學科的原因學生之間知識儲備差異明顯,同一領域或方向知識掌握程度也有較大的跨越。本文以管理學為例,基于醫學管理專業的28名學生管理學的理論考核成績分析可知,優、良、中、差及不合格人數分別為3人、10人、8人、6人、1人,差異跨度大且明顯。
(3)對所學內容認識上的主觀性差異。主觀性差異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①來源于基礎性素質(技能掌握程度差異和知識儲備差異)帶來的主觀意識差異。調查顯示,知識儲備及技能掌握在前10名的學生在相關內容的學習上表現出的積極性、自我約束性、自我探究性等方面遠高于后10名的學生。②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導致的主觀性差異,社會環境差異來自家庭環境、學校的社交環境,學生對管理信息系統的認識不相同。③社會實踐經驗的不同帶來的差異。對于未來醫療工作有過較深認識和實踐的學生個體的主觀性遠高于其他學生個體。
2.2 差異勢能釋放策略研究
針對管理信息系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然存在差異,基于差異勢能教學理論,其關鍵是如何將差異經過“重力化”釋放,獲得正能量,最終全面提升管理系信息系統課程學習的效果。研究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尖子生,釋放“交錯式”差異勢能。尖子生和落后生之間的差異是可利用的,讓尖子生將自己的優勢方面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通過講解、研討等多種形式在整個學習群體中得以釋放。對于尖子生其“能量”釋放的過程是自我的提升和肯定。對于其他學習者,首先,效仿尖子生是一種快速高效提升能力的途徑,其次,實現更好的定位,找到管理系信息系統課程相關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可控的差距是最有可能的動力來源。
(2)構建管理信息系統教學環境及實踐教學資源,釋放“情境性”差異勢能。在主觀差異中,社會實踐經驗不足是造成主觀差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學環境中,可以充分構建實踐交流研討環境,使優勢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得到共享。同時,也要營造實踐教學平臺環境,使學習者獲得真實的社會實踐體驗。
(3)挑選可以快速提升的學習對象,釋放“突破性”差異勢能。“突破性”差異勢能重點是培養后進對象,目的在于借助后進者榜樣的力量告訴其他后進者,通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可以提升學習效果。
2.3 差異勢能教學方案研究
由前述論述可知,管理信息系統課程中的“勢能”經過正確的引導和利用對提升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教學效果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勢能”釋放必須要有相應的可行性教學方案與之適應。
(1)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建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差異勢能教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各種形式釋放學生的自我能量。因此,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開放式教學方案主要包括開放的教學場地、開放的教學形式、開放的自我學習模式。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實驗室環境構建常規開放式場地。開放的場地不只是開放時間,同時也要將管理系信息教學中的各種多媒體資源(如醫院管理信息系統模擬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的案例資源等)進行開放,使學生能夠時刻投入真切的場景。對于開放的學習形式,其核心是摒棄教師講授式教學。討論是開放的表述,因此在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應大力開展討論式教學,教師則作為討論的引導和協作者。開放的自我學習模式,則要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途徑,包括供隨時隨地可查詢的共享資源、多種接入手段(如在線學習和討論、視頻教學等)。
(2)依據存在“差異”構建縱向的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式學習。縱向學習小組是指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包括技能差異、知識儲備差異和主觀性差異,差異是由教師在開課前的測試中及教學活動運行中測試和觀測中定量和定性分析給出的)構建綜合性學習小組,盡量涵蓋各個差異層次的學生,拉開差異使其成為可利用的正能量。
(3)規劃教學內容實現基于任務或問題的PBL教學。PBL教學實現了以現實世界為基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基于PBL教學,使學習者能在主觀的學習氛圍中積極進行自我表述和表達,也能獲取其他學習者的信息。這是在差異勢能中采用PBL教學形式的直接因素之一。PBL在認知規律及能力培養方面的巨大優勢也正是差異勢能教學所要實現的目標。
3 實踐與結論
研究者針對基于任務驅動的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研究基于第一次課的成績摸底,依據考核技能及知識水平對13級學醫學管理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了縱向5組6人制的小組化PBL教學。教學內容以醫院信息化應用項目為依托,教學時數為20學時,通過記錄平時學習情況和期末的綜合成績考評,結果顯現:與13級不同學期非差異化教育相比,學生綜合平均成績提升12%,技能掌握度及對相關學科及社會應用關注度普遍提升。實踐中,在管理信息系統實踐課程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及醫院信息系統應用虛擬環境兩方面進行了開放式差異教學場所建設研究,結果顯示新的開放式教學場所對差異勢能教育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4 結 語
差異勢能教學理論引入大學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教學中,在提升學生的總體學習效果方面擁有較好的應用前景,未來需要進一步從教學資源設計、教學形式采用、教學過程控制及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探求更加科學和完備的教學實施方案。
主要參考文獻
[1]趙志秀.“差異勢能”教學的“八大”優勢[J].遼寧教育,2015(10).
[2]嚴燕.論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文化意識沖突與融合[J].教育評論,2018(12).
[3]趙慧.虛擬環境下HIS點播式教學實踐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1).
[4]趙慧.管理信息系統案例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9).
[5]趙慧.醫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實踐技能需求分析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22).
[6]趙慧.以醫院信息系統應用為目標的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