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波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陜西省發改委原副主任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綜合研判2018年的經濟形勢,國際環境和世界經濟依然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沒有變,但三大需求全面放緩,實體經濟困難和金融風險并存,區域行業企業分化態勢仍在加深;省內經濟主體活力和質量提升取得積極進展,主要經濟指標符合預期,但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外部風險挑戰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針對當前陜西經濟中的一些問題,對2019年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增強憂患意識,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準確把握穩中有變的經濟形勢,抓住用好發展機遇,切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確保全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穩增長預期的重要因素。要出臺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健康成長,以更好的體現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國策。一是優惠減負政策一定要落到實處,讓企業切身有感。二是加大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統籌協調力度,提高政策的穩定性和透明度。三是堅持制度創新,破除民營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隱性障礙,取消不合理附加條件。四是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解決“貧血”問題。
優化營商環境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一個地方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必須下大力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發展、市場繁榮、吸引外資創造良好環境。一是要堅持問題導向,重視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二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放寬市場準入;三是避免對企業自主經營的不當干擾,加強公正監管、制止亂收費亂檢查;四是對標國際化標準,創造一流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迸發。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當前,各項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步入深水區,但改革的重點一定要注意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一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把有利于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對收入分配、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環境治理、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結合群眾現實需要,有針對性的推出一批改革舉措;二是引導干部樹立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務實戒虛、敢于擔當的思想作風,形成允許改革有失誤,但不允許不改革的鮮明導向;三是建立健全和落實改革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調動廣大干部勇于改革、投身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圖為西安創業大街

創造一流營商環境,圖為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