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卿
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
2019年,陜西經濟發展面臨較好的機遇,也有必須全力應對的挑戰。就目前來看,陜西經濟發展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區位、科教等勢能進一步釋放,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三個經濟”持續發力,各類要素加速集聚,奠定了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紅利、市場活力和發展動力。因此,陜西經濟發展應該在以下五個方面保持勢頭、化危為機、揚長補短、再創佳績。
一是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工業經濟,推動能源工業持續快速增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非能產業占比。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高新產業,做大做強文化旅游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構建軍民融合和產學研用金緊密結合創新體系。持續壯大民營經濟,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在全省經濟的份額。
二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村三產融合,催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全面建設美麗鄉村,大力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提升農村發展水平。
三是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緊盯高風險農信社和金控集團風險,力爭大幅降低金融風險。大力推進脫貧攻堅,重點抓好深度貧困地區、三大片區和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確保年度脫貧任務順利完成。持續推進污染防治,著力打好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場保衛戰,推動全省生態環境持續全面改善。

現代農業
四是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抓好穩定就業和居民增收,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轉崗職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引導各類企業合理確定職工工資增幅,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全民健康保障、社會服務兜底、文化旅游提升、公共體育普及、保障住房供給等社會領域工程,確保人民群眾享受不斷改善的基本公共服務。
五是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完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給予經營主體更多優惠政策,積極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強化人才隊伍,實施數字人才引進培養行動計劃,吸引更多青年數字人才來陜創新創業,同時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做好人才儲備。發展數字業態,積極培育機器人、云端服務等信息相關產業,持續推進陜西大數據“一網一池”建設,推動平臺經濟、分享經濟發展,促進傳統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數字就業,制定更加積極的數字行業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政策,充分支持靈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