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李承明

千陽矮化蘋果園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結構升級、方式轉變、動力轉換”的緊要“關口”,陜西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是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戰略之舉,將讓農業特色產業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加速器”,對破解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的重要指示精神,陜西發布《關于實施“3+X”工程加快推進產業脫貧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意見》,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大力發展以千億級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千億級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以千億級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因地制宜做優做強魔芋、中藥材、核桃、紅棗和有機、富硒、林特系列產品等區域特色產業,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動因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結構升級、方式轉變、動力轉換”的緊要“關口”。陜西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是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科學發展的戰略之舉,將對破解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意見》突出圍繞“果業打造百年產業、羊乳打造世界級產業、建設設施農業西部強省”,突出果業大提質、畜牧上水平、設施擴規模,到2020年,全省蘋果種植面積1200萬畝,產值1000億元;奶山羊存欄300萬只,全產業鏈產值355億元;設施農業規模360萬畝,產值1000億元;區域特色產業布局優化、要素聚集、效益提升。陜西將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蘋果、設施農業在千億元產值的基礎上,綜合產值再提升;到2025年,羊乳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農業特色產業質量、效益、競爭力全面提升。
《意見》要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精準布局產業,通過規模流轉、農地入股、托管聯營等形式,推動規模經營,提高產業聚集度,形成三大主導產業引領、區域特色產業板塊推進集群發展產業格局。
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重在優布局提品質。要聚焦蘋果、獼猴桃兩個拳頭產品,圍繞“種苗、布局、有機肥”三個關鍵,擴優生規模、拓高端市場、創世界品牌;同時,加快發展貯藏冷鏈設施和精深加工,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推進果業國際化進程。
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重在上規模促轉型。要揚長避短,突出優勢,堅持非對稱發展,著力擴大奶山羊產業規模,多措并舉,走高端、占市場、創品牌;以關中渭北為重點,加快發展肉牛標準化養殖場和養殖大戶,著力打造渭北果區果畜結合生豬產業板塊,同時加快陜南傳統生豬養殖區轉型升級,做大做強陜北肉羊產業。
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重在建板塊增產能。立足省內,面向西部,突出集中連片的土地資源、項目承載的市場主體、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帶動農民增收的有效機制“四有標準”,圍繞蔬菜、食用菌、時令果、花卉“四類品種”,以冬春反季節生產為重點,兼顧春提秋延,一手抓新建擴張,一手抓改造提升,打造沿黃公路南端百萬畝連片、富閻一體化高效設施、榆林百萬畝大漠設施、延安山地設施瓜果“四大板塊”,建設秦巴山區食用菌設施大縣。
“X”產業立足比較優勢重在彰特色拓市場。要突出貧困片區,挖掘資源潛力,發揮比較優勢,推動區域特色產業科學布局、集約集聚、精準覆蓋,要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特色,差異競爭,發展一批契合市場需求的小眾特色產品。
五大舉措力推特色農業“3+X”工程
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將“產業興旺”放在了第一位,確定了發展壯大產業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和根本保障。《意見》部署五大舉措推進實施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同時,通過發展壯大現代特色產業,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

大棚蔬菜基地
一是因產施策優化布局,打造規模化區域板塊。《意見》提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精準布局產業。通過規模流轉、農地入股、托管聯營等形式,推動規模經營,提高產業聚集度,重點推進三大主導產業引領、區域特色產業板塊推進集群發展產業格局。
二是全覆蓋強帶動建機制,推動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意見》安排省級重點抓“3個千億產業”,突破行政區域,集中建設一批設施化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組織化程度高、貧困戶廣泛參與的產業園區。市縣重點抓“X”,以扶貧產業園為抓手,圍繞“縣縣有主導產業、村村有特色產品、戶戶有增收項目”,實現特色產業對產業脫貧戶全覆蓋。
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生產、打造品牌、對接市場,將貧困戶精準嵌入產業鏈和利益鏈。強化政策約束引導,將帶動貧困戶作為經營主體申報產業項目的前置條件,核定帶貧數量,確定帶動方式。推行財政資金項目形成的資產用于資產收益扶貧模式,探索財政投資收益權讓渡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利益聯結方式。引導貧困村推行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依托集體經濟組織對接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
三是聚焦營銷補齊短板,推進三產融合提升效益。《意見》提出采取“政府獎補、企業主體”的方式,發揮各類媒體優勢,豐富宣傳形式,拓寬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塑造陜農特色品牌,打造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做強“洛川蘋果”國際品牌、“陜西羊乳”公用品牌和陜南“富硒特色產品”區域品牌,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發展地理標志產品。運用地域差異、品種特性,創建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農產品品牌。
加快果蔬冷藏貯運和以蘋果、獼猴桃為重點的精深加工發展。依托線上線下營銷平臺,強化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充分發揮陜西特色農產品質量優勢,改善當前重生產輕營銷的現狀,達到加工增值、品牌溢價的目的。
《意見》要求拓展陜西特色農業的新產業新業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區建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地方特色自然和文化資源,地區生態環境、農耕文化優勢,建設產業特征鮮明、宜業宜商宜游的特色產業小鎮和田園綜合體,采摘體驗園、農莊等都市農業和休閑觀光產業。

獼猴桃變身扶貧“奇異果”

無人機噴灑農藥
四是科技支撐主體帶動,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意見》強調對現代特色農業的科技創新支撐,加快特色產業良種選育、擴繁技術攻關,推進智能設施、綠色生產、生態循環技術創新和成果示范。建設國家級蘋果大數據中心,加快推廣高效節水、水肥一體、環境智能控制、物聯網等新技術。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等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和本土人才培養。
《意見》要求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行動,做優做強主體。采取財政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和“3+X”工程。突出“3個千億產業”,以培育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為支點,培育一批集加工、銷售為一體大型果業集團、大型乳品集團、大型蔬菜產銷企業。
五是統籌創新支持政策,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創新財稅和金融服務,建立省市縣財政投入優先保障、分級分工支持機制。市縣強化涉農資金整合,貧困縣把涉農整合資金重點用于“3+X”工程。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開發信貸產品。穩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林權等抵押貸款試點。加快發展普惠金融,重點支持發展特色產業的新型主體加快形成龍頭企業抓加工銷售,小微企業、合作社組織生產的產業化聯合體、集團式農民合作社聯合社。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積極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自愿有償流轉,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支持設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意見》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攬,以推進精準脫貧、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比較優勢,堅持市場導向、綠色導向、質量導向,推行“主體承載、項目帶動、農民參與、政策協同”,加快培育蘋果、羊乳、設施農業3個千億產業,做優做強區域特色產業,以“3+X”工程推進產業、要素、資金、政策向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聚集,實現產業布局優、規模大、品質高、品牌靚、銷售暢、產業強、農民富,為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