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張義學
2018年12月11日,西安市迎來2018年度新落戶的第75萬名“新西安人”——連運杰。他今年40歲,是一位高級工程師,從客居西安的“城市建設者”轉型為擁有西安戶籍的“新西安人”。這標志著,西安戶籍新政實施以來,西安“新市民”超過一百萬。
憑什么短短不到兩年時間,西安就能吸引百萬人口?說到底,這些手持西安戶口簿的一百萬“新西安人”,是人才爭奪戰中西安的赫赫戰績,也是中西部人口持續回流的重要信號。回流人口絕大多數并沒有退回農村,而是落腳聚集到省會城市。
城市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自2017年起,西部城市西安、成都、重慶、貴陽和沈陽、長沙、武漢、鄭州等東部、中部城市都推出了寬松的戶口政策,掀起了全國性的人才爭奪戰。西安市在這場鏖戰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據西安市公安局實時統計,2018年1月1日至12月11日12時,西安市外遷入共751356人。其中博士以上1219人,碩士研究生25745人,本科229208人,人才引進30655人。加上2017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市外遷入的25.7萬“新西安人”,戶籍新政實施以來陜西西安新增人口突破100萬,全市戶籍人口總數接近1000萬。西安,即將躋身人口“千萬俱樂部”城市名單。
取得百萬人口“戰績”的背后,是西安市不斷升級的“戶籍新政”。
2017年3月1日,西安出臺了史上最低門檻的戶籍新政,率先在全國同等城市中推出“流程最簡、門檻最低、條件最少”的“三放四降”落戶政策!“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才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并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2017年6月中旬,西安進一步放寬部分戶籍準入條件,將本科以上學歷落戶年齡放寬至45歲;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不設年齡限制。
在2018年伊始,西安市500余名戶籍管理民警就舉行了誓師大會,集體宣誓堅決打贏西安人才人口爭奪攻堅戰。
2018年2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2.0版升級開始!個人落戶一站式全辦結,通過學歷、人才、投資納稅落戶的,即便是落在集體戶上,也可同步完成舉家遷入。
3月5日,網絡“掌上戶籍”綠色通道正式運行,即憑學歷落西安社區集體戶,只需通過“掌上戶籍室”APP提交資料即可。

西安大雁塔南廣場 攝影/成曉宇
3月23日,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完成落戶大西安。這一政策的推出,瞬間引爆全國輿論。當天,西安共遷入落戶人口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
4月26日,在西安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組團赴上海開展“2018西安硬科技、金融和互聯網等重點行業急需緊缺人才專場招聘活動”中,西安公安戶籍新政再推重磅舉措,全面開放在西安創業的35歲以下企業法人、股東和企業員工落戶大西安, 戶籍新政助力打造青年創業之城。
從2017年3月1日到2018年4月26日,在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里,西安6次升級調整戶籍政策。戶籍新政的深度和力度之大,在全國同等城市中絕無僅有。
2018年5月17日西安市人社局、財政局發布十三條措施。其中,對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補助;凡西安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在西安就業落戶,按照每人200元標準,給予學校一次性獎勵;高校畢業生離校2年內在西安靈活就業的,全額給予期限不超過2年的社會保險補貼。
《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的目標是,到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規模為1070.7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870.57萬人。顯然,西安已經完成預期目標。
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西安正式成為全國第9個國家級中心城市,作為“一帶一路”的起點城市,西安被賦予更多歷史和現實使命。這是戶籍新政下西安發展的新的宏偉目標,更多的人才對于西安的未來充滿了希望,強烈地刺激著人口快速流入。
5月14日下午,西安市新增人口數量突破40萬。第40萬名“新西安人”是32歲的農學博士汪淑芬。為了表示祝賀,西安警方舉行了簡短的落戶儀式,并向這位女博士頒發了戶籍卡和“2018第40萬新西安人”紀念銘牌。汪淑芬博士原籍湖北武漢,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現在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老師,已經在這個學校工作了4年多。落戶儀式上,她說,“我是搞科研的,西安高校眾多,給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西安和武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之所以在工作4年之后將戶口從武漢遷到西安,最看重的是這座城市雄厚的科研實力。”她還說,因為小孩才幾個月大,目前沒有在西安買房,落戶以后,會考慮在西安購房,讓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
6月20日,胡學鋒從時任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盧凱的手中接過了“新西安人”大禮包。作為陜西科技大學2018年引進的高層次人才,胡學鋒成為今年第50萬位“新西安人”。這位新西安人說,“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無論落戶還是開展科學研究,西安濃厚的服務意識,讓我內心暖流涌動,這里將是我的第二故鄉。”
9月4日,中國科學院博士周凌云幸運地成為2018年第60萬名“新西安人”。
1 1月2 0日,西安市迎來了2018年度第70萬“新西安人”的落戶!他叫馬家偉,26歲,本科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于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選擇西安,是一個美麗的開始。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初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并且適合自己發展的城市,尤為重要。”
12月3日上午,四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高學歷人才,選擇同時落戶西安。其中秦興華成為2018年度第73萬“新西安人”。來自山東的秦興華說,“對于西安,我喜歡它濃郁的歷史文化,更喜歡夜晚漫步古城墻下的靜謐生活。對于未來,我也希望能在這里一展宏圖”。老家在河南,博士和博士后都在美國就讀的崔曉東說,“我回到西安也是因為我西安有很多朋友,我們西工大人又對西工大有很強的情感割舍不下,我們這邊也有很濃厚的科研還有軍工的背景,西安有很好的科研基礎,所以最后我選擇來到西安”。
第75萬“新西安人”連運杰是中建三局西北公司的一名高級工程師,也是為大西安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代表,曾被評為2015年度陜西省“五一”勞動競賽標兵。他說,“身處建筑行業,親身參與了大西安的建設,見證了大西安的蓬勃發展。這次落戶西安,也解決了我個人的大問題。十幾年來,我和妻子、孩子一直異地漂泊,現在好了,我們不僅全家團圓,而且在這里扎下根,西安就是我的家。”
兩年來,落戶西安的人口數量不斷創新高,是對大西安實施人才新政、打造機遇之城,以培育茂密“梧桐林”,形成強大“西引力”,引得孔雀“西北飛”的最好注解。

辦理落戶的群眾絡繹不絕

西安阿里巴巴絲路大樓總部
聽聞落戶人口突破50萬的6月20日,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發出《致2018年第50萬名“新西安人”的親筆信》。王永康在信中提到:2017年以來,西安的戶籍、人才、創新創業“三大新政”不斷升級,“雙百萬”工程深入推進,“孔雀西北飛”展現了新時代新氣象,西安正成為年輕人向往的創新創業之城,大西安“追趕超越”的路途中,特別需要懷揣夢想、敢于行動、大膽創新的“時代弄潮兒”,奮斗西安正當其時!
這一天,落戶西安的郭劍所代表的并不是個人,而是國內著名的農牧國有企業農墾集團。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為了支持企業發展,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多次主動上門服務,幫助企業招才引智,數次往返西安和渭南兩地,最終解決了該集團600余名員工落戶西安的問題。
2018年以來,西安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了企業開辦“簡環節”、“減材料”和“壓縮時間”的目標,截至12月13日,西安“2018年新登記市場主體”突破了50萬戶,市場主體總量增速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傾心提供“五星級店小二”式服務,全力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城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不斷釋放,促進了市場主體持續“井噴式”增長,形成了 “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這兩年,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也為西安吸引了不少資本的矚目。華為、吉利汽車、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中興、浪潮、亞馬遜、海康威視、鴻海、漢能、開沃汽車等企業先后有項目投向西安。西安市投資委公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西安市引進項目847個,總投資規模達到2.35萬億,為西安
這兩年,人口快速涌入的時候正趕上這一波西安房價大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1月,西安市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上漲1.4%。這是從2016年3月以來,西安市住房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持續上漲。兩年時間,西安房價從6514元/平米一路飆升至2018年9月的12423元/平米,幾乎翻了一倍。
沿著京昆高速、連霍高速繞著西安城走一圈,從西邊的西咸新區到東邊的臨潼,從北部的浐灞到南部的長安、高新區和曲江新區,隨處可見林立的塔吊和封頂不久的新樓盤。從2018年3月定居在西安,小羅就開始不間斷地看房,三四個月,他一直沒有買到房。他既焦慮又納悶,一般的樓盤,開盤當天基本就賣完了,西安也出現了買房搖號的現象,也不知道西安哪來這么強的購買力?
9月23日,位于曲江新區的三迪楓丹推出473套房源,均價14496元/平米。但根據公示的意向登記結果,僅有18個人登記購買。9月28日,位于未央區的世茂璀璨傾城推出296套房源,均價12270元/平米。意向登記結果公示顯示,申請數只有12個。當申請購房人數少于房源數,這個項目就會“流搖”,由開發商自行銷售。西安樓市從一片千人搶房、一房難求的局面,進入門可羅雀的“流搖”境地。聽到這樣的樓市信息,小羅干脆不去看房了,等房價再理性一些再看吧。
陜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謝雨鋒說,房價上漲是城市化發展中必然會出現的,全球的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群的發展中,必然會導致房價上漲。
一紙戶籍給“新西安人”帶來事業發展的新期冀、新憧憬,是否能給“新西安人”帶來便捷的新生活呢?現代大都市的公共服務能力,能否跟上人口快速增長的節奏呢?
“新西安人”最大的好處是能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模式、新的業態,能夠助推全市創新發展。同時,引進人才也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涌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2018年4月8日晚,大型電視問政直播節目中,大家為西安的教育打出了超低分數:21.89分!在公眾眼里,教育事業嚴重地拖了大西安建設的后腿。百萬“新西安人”的快速加入,其子女能否真正享受到公平的義務教育呢?

西安地鐵大雁塔站

掛號的人擠滿了醫院大廳

2018年新建成投入使用的西安遠東實驗小學
戶籍在外地而在西安生活的孩子,要在西安上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求爺爺告奶奶處處碰壁,找中介機構辦小學入學要花費數萬元。就連西安市教育局趙春平副局長也在電視問政時坦言,“西安教育還存在七大問題,一是亂收費,二是通過中間人才能入學,三是培訓班、補習班泛濫,四是課業負擔重,五是還沒有斬斷培訓機構和學校招生的利益鏈條,六是學校通過考試招生,七是教育主管部門監管不到位”。
5月初,西安市按照省教育廳相關規定和《西安市高層次人才子女就學實施辦法》,制定頒布了《西安市2018年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就學實施辦法》,明確提出全市新落戶人口適齡子女與本市常住戶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看到這個《辦法》,在西安生活了15年的老張抓緊把自己和兒子的戶口遷到西安。他心想,“小升初”的兒子如果進不了好一點的“民辦中學”,就近上一所公辦中學也不錯。6年前,他深刻體味過沒有西安戶口在西安上學的艱難——公辦小學的校長(或招生老師),能找出若干理由駁斥老張握在手里的入學政策條文——最終,找“中間人”并交給學校一萬多元的“擇校費”才把孩子送進這家公辦小學。
“民辦小升初”招生出臺“搖號+面試”的新規。為了確保不能被民辦中學錄取的小學畢業生就近上公辦中學,市、區兩級教育管理部門在上述《辦法》指導下劃分了詳盡的入學范圍,透明的政策最大幅度地解決了“新西安人”子女的上學難題。但在開學前夕,還是曝出一些孩子不能就近入學的新聞。西安市的一些新區發展快、學校布局不盡合理,基礎教育設施“欠賬”太多。
此外,大家還擔心西安的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否跟得上人口快速增長的步伐。——畢竟西安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欠賬”也很多。城市化發展在加快,很多方面更需要“緊趕幾步”,才能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