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友好鄰邦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您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及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政策?
穆沙希德: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是共同經歷過時代考驗的“鐵哥們”。中巴友好關系已持續50多年,至今仍在不斷發展。在世界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此后,中國的外交政策越來越積極,不斷通過商業和文化走廊建設來提升地區互聯互通水平,積極推動互利共贏合作模式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有別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傳統模式,為世界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選擇。
當前,世界經濟和政治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當今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產生的。美國為維系其地位,企圖用武力征服亞洲和世界。美國布朗大學2018年9月14日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美國已投入6萬億美元軍費,在阿富汗、伊朗、敘利亞、利比亞和巴基斯坦等國開展軍事行動。而中方在此背景下反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計劃在未來5年投資1萬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相較而言,美國強調“沖突、對抗”,中國則強調“合作、聯系、建設”,所以我們說美國的發展“以軍事為本”,中國的發展“以人為本”。
記者: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您如何看待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圍繞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中巴兩國還需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深化合作?
穆沙希德:中巴經濟走廊作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是二戰后規模最大、成果最顯著的雙邊發展項目之一,在能源、基建、文化等領域創造了諸多發展奇跡。例如,在能源方面,中巴經濟走廊推動降低能源消耗,減輕民眾負擔,增加就業,拉動經濟發展。在文化方面,巴基斯坦在華留學生由之前的3000人增加到目前的30000人,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有機會赴華學習和生活。因此巴國內將中巴經濟走廊稱為“游戲規則改變者”,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對中巴經濟走廊和巴基斯坦國家發展的支持。
如今中巴經濟走廊已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未來將聚焦三個發展重點:一是通過特殊經濟區促進私營企業發展。未來兩年,中國會向巴基斯坦提供近2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在關稅減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以促進巴基斯坦制造業、農業和工業等領域發展。二是推動社會領域發展。中國已投入10億美元支持巴基斯坦衛生、教育和社區服務等領域發展,相關社會領域項目共計27個。可以看出,中國對巴基斯坦的幫助越來越深入基層,惠及每一位公民。三是成立聯合工作組。今年3月,巴基斯坦高級官員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舉行會談,討論引入第三方國家參與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因為我們認識到,第三方國家的加入將進一步促進中巴經濟走廊的繁榮發展。
記者:“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一帶一路”建設夯實民意基礎、筑牢社會根基的重要使命。您認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巴兩國應如何加強民心相通建設?
穆沙希德:2017年5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指出:“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更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古絲綢之路”通過商人、游人等在不同國家、不同文明間搭建橋梁,民心相通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上強調必須加強民心、文化等各領域互聯互通。我是巴中學會主席,巴中學會是巴基斯坦首個聚焦民心相通的重要平臺,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學會在巴開設中文課程,創辦《友鄰》《您好》雜志,開設了中文網站,舉辦展覽傳播儒家文化,派杰出的青年政治家到中國訪問等。同時,我們還要加強“古絲綢之路”故事的傳播。通過播放“古絲綢之路”的動畫片和漫畫等,讓我們的孩子了解包括馬可·波羅的故事在內的歷史,讓他們暢想2000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我們到了復興偉大“古絲綢之路”的時候了,所以加強民心相通建設非常重要。
我們還要建立一條綠色清潔、生態友好的“絲綢之路”,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大力植樹造林,恢復曾遭破壞的生態環境;二是制定嚴格的溫室氣體或有害氣體排放控制機制;三是通過教育和宣傳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四是對所有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設定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系統,對不符合標準、危害環境的項目及時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