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頂天 陳云峰
摘 要:文章進行了智慧警務背景下對網絡新聞輿情應對的探索。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引發了較多的輿論事件,嚴重影響了社會安定。公安機關是政府進行網絡新聞輿情監控的重要部門,進行網絡新聞輿情分析和預警能有效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穩定社會環境。在智慧警務背景下,公安機關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對網絡新聞輿情的研判和危機預警,提高網絡新聞輿情應對的能力和效率。
關鍵詞:輿情管理;智慧警務;大數據
1 輿情監測系統
輿情監測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網絡爬蟲、Hadoop并行處理平臺、LDA主題發現、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1]。輿情監測系統采用獨特的爬蟲技術,在預設的時間范圍內,該系統利用中文分詞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技術、自動聚類等相關技術,公安機關能根據預定的監控關鍵詞,從而發現存在于論壇、貼吧、微博等的媒體輿情信息,并且對敏感信息進行及時預警。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由輿情信息采集層、輿情數據處理層和輿情信息查詢和展示層3部分組成[2],如圖1所示。
1.1 輿情信息采集層
輿情信息采集層根據用戶關注信息,使用網絡爬蟲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從互聯網上爬取盡可能多的相關輿情信息,只要輸入目標網站的網址就可以自動檢測并采集目標網站上最新的資訊信息,自動過濾掉無關的信息。經過初步過濾、篩選和預處理,以結構化方式把抽取到的數據信息保存到數據庫中。
1.2 輿情數據處理層
輿情數據處理層對數據庫中存儲的輿情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發掘數據中潛藏的知識。
1.3 輿情信息查詢和展示層
輿情信息查詢和展示層依照用戶需求把查詢結果以簡明易懂的方式展現給用戶,按照用戶對系統的設置實時監測輿情信息,發現重要輿情時及時提醒用戶。
2 輿情分析應用
基于公安機關海量數據的積累與智慧警務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提供輿情文本分析、文本觀點聚類、事件脈絡梳理、傳播路徑識別等功能,進行輿情分析,把握實時動態,如圖2所示。
2.1 輿情文本分析
包含對文本的基本分析,例如文本摘要提取、相似文章聚合、輿情情感分析等,通過設置接口中的參數可返回對應的結果。
2.2 文本觀點類聚
將不同的用戶觀點進行分類,在一批樣本較大的用戶觀點中進行分析,從而掌握這批具有代表性用戶發言中持有的不同觀點類別以及計算各自占比,提高了用戶評論的管理效率,更好地掌握了輿情傳播的態勢以及用戶情感發展態勢。
2.3 事件脈絡梳理
幫助輿情服務商、企業開發者梳理輿情傳播時間和傳播節點,并按新聞發布時間進行排序,輔助公安機關快速了解事件發展軌跡。
2.4 傳播路徑識別
通過對傳播路徑的分析,幫助公安機關獲得所關心的輿情專題中各類新媒體應用數據的傳播關系。
3 輿情管理
3.1 受理留言
公安機關的網絡輿情管理員在政務網公眾留言板、論壇、貼吧、新聞網等網絡媒體發現涉及公安機關承擔職責范圍內的群眾投訴、意見和建議,公安機關應該及時登記好群眾來訪意見信息,并且及時向上級領導、部門進行反饋,有必要在第一時間對群眾作出回復意見。
3.2 批辦留言
對于群眾上報的內容進行相關審核,統計需要回復的群眾留言,通過公安機關提出辦理意見并批傳相關單位或人員辦理落實,對需要多個單位辦理的進行協調,明確牽頭領辦單位。
3.3 辦理回復
相關單位或個人收到批辦的意見后,對網民留言所涉及的具體事項要及時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置。回復辦理情況及意見要在3日內以書面形式送到公安機關、政府。
3.4 跟蹤督辦
公安機關對批轉出去的群眾留言辦理件進行跟蹤,如果相關工作人員或者相關承辦單位沒有按時辦理,就要針對該單位或相關人員進行督察并批評,確保群眾問題能按期處理好。
3.5 審定回復
相關單位上報的書面回復意見,經公安機關領導審核后,由指定的網絡輿情管理員將答復內容通過網民原留言的網站進行反饋。回復的時限為網民反映事項后4日內,確需延長辦理時間的不得超過7日。
3.6 立卷歸檔
公安機關網絡輿情部門對群眾反應的問題、意見、建議的原始材料,本單位的辦理情況,交辦回復記錄,領導批示件和其他具有保存價值的材料,要及時立卷歸檔;未及時辦理的留言要進行催辦,對超過規定期限既未作回復又未作說明的單位進行通報。
3.7 監督檢查
對單位網民留言答復情況進行跟蹤登記,對未及時辦理的留言要進行催辦,對超過規定期限既未作回復又未作說明的單位進行通報。
4 輿情預警
根據輿情事件的影響力,一般分為重大、較大、一般3個等級。輿情預警等級的判定主要考慮內容敏感性、渠道影響力、傳播態勢3方面的指標[3]。其中,內容敏感性指輿情時間或現象涉及內容的重要或敏感程度;渠道影響力指輿情首發媒介和傳播媒介的自身影響力;傳播態勢如前所述,是預警時間或現象在全媒體平臺的傳播情況。與預警等級相對應,這3方面指標也需要相應進行分級。以3個指標的3個等級交叉組合獲得綜合預警等級。
5 結語
在智慧警務的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數據挖掘等技術推動了公安機關應對網絡輿情的發展。未來的警務輿情應對工作將會更加緊密結合先進的科技手段,通過新的技術手段解決當前存在的不足,提高警務工作的效率。文章分析了當前應對網絡新聞輿情的方法和策略,為公安機關提供了相關建議,對維護社會治安、加強警民聯系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金鑫.多媒體網絡輿情危機監測指標體系構建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2]杜梅.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輿情監控研究與設計[J].福建電腦,2018(11):67-68.
[3]賈偉民.輿情預警的內容與方法[EB/OL].(2017-07-24)[2018-12-13].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17/0724/c209043-29424805.html,201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