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淑文
平貝母俗稱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耐寒、喜肥、怕早、不抗鹽堿、生育期短、馳名中外的珍貴藥材。鱗莖入藥,藥用歷史悠久,具有鎮(zhèn)咳祛痰、止血催乳等效能,其主要成分是多種貝母生物堿。
種植平貝母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栽培技術簡易、可與糧、豆等作物間作的優(yōu)點,適于庭院栽培,發(fā)展庭院經濟,是發(fā)展商品生產的重要途徑,同時對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一定的作用。
1選地與整地
選擇肥沃疏松的黑土或細沙質壤土。在地勢選擇上,最好選平坦、靠近水源、又便于排水的地方,如園田地、新開墾林地,但坡度不應超過10度。選好地后作畦,具體操作為化凍后翻耕同時畝施入2500千克豬圈糞。翻耕深度15厘米左右,耙細、整平,待播種時邊作畦邊播種。畦寬3.6尺左右,作業(yè)道寬半米,作床方法是先劃好畦床位置,在畦內挖出表土深3~4寸厚,翻到作業(yè)道上,然后將畦底略微踩一遍,在踩平的畦底上,鋪上一層腐熟的豬圈糞或馬糞,厚約2寸,再覆蓋1寸厚的腐殖土或作業(yè)道上的表土,栽種后覆土即可成畦。底肥最好是充分腐熟的豬糞、牛馬糞和堆肥。底肥加入硝酸銨或過石每平方米各50克,效果更好。
2栽種
栽種在6月上旬收獲鱗莖時進行。栽種前先將鱗莖按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等,按一定的行、株距在底肥的覆土上擺齊。大號種栽行株距按0.8×0.8寸,栽種量每畝600~800斤;中號的種栽按行株距0.5×0.5寸,栽種量每畝500~600斤;小號的種栽均勻撒入畦內即可,每畝需300~400斤。栽好后,將翻到作業(yè)道的表土回填覆蓋,大、中號覆土2寸,小號覆土1.5寸,耙勻,畦的中部要略高一些,呈梳背形以利排水。最后在畦面上撒一層厚度2~3厘米蓋頭糞,蓋頭糞一定要充分腐熟,打碎倒細鋪蓋均勻。其上面再覆蓋一層蒿草、落葉,以不露地皮為宜。無論新、老平貝母地每年都要施一次蓋頭糞。栽種后當年不出苗,第二年“清明”前陸續(xù)出苗。
3田間管理
3.1除草與松土早春平貝母未出土前,要清理田園,摟出雜物,出苗后要及時除草松土,做到畦內無草。在平貝母植株枯萎后,除草工作可結合間種作物除草松土,有草就鏟,但不宜過深,以不傷地下鱗莖為準。近年來使用除草劑效果很好,用阿特拉津每畝用量150克,兌150千克水,在出苗前或枯萎后對地面噴霧,使用時小苗用量可減少,以噴濕表土為宜。
3.2灌水與排水春旱時,對貝母園進行溝灌或噴灌,出苗后視天氣情況適量澆2~3次,澆水后要及時松土,能延長5—10天的生長期。植株枯萎后,即將進入雨季,田間積水鱗莖易腐爛。故進入雨季前要挖排水溝,及時排除積水。秋旱時灌水。3.1.2追肥為保證鱗莖顯著增長,在生育期應追肥,尤其是有繁殖子貝能力的母鱗莖追肥更為重要,追肥最好是化肥或腐熟的農家肥(嚴禁上雞糞)。待貝母出苗后,于四月上句追施最為合適,用硝酸銨或二銨,每畝用10千克左右,兌水使其全部溶于水,均勻噴灑在畦面上,噴肥后,立即清洗葉片。
3.3摘蕾對于現蕾的貝母,除種子田外,全部掐掉花蕾,減少養(yǎng)分消耗,集中營養(yǎng),有利于新貝母鱗莖的形成和子貝生長,從而提高貝母的產量。
3.4種植遮陰作物遮陰作物最好是大豆,其次為玉米,種植時間要根據平貝母是否起收來確定。當年栽植或當年起收的地塊,種植或起收后種植中早熟大豆;當年不起收的地塊,要在畦兩旁適時早種玉米。
4病蟲害防治
4.1銹病是地上莖、葉主要病害,可引起葉片大量枯死。癥狀為葉背、葉柄和莖的基部上生許多暗海色的小皰,即病原菌的銹子腔,小皰逐漸長大、成片,呈黃褐色或深褐色。病菌的冬孢子在病株殘體上越冬。5月上旬開始發(fā)生,5月中、下旬為盛期,氣溫在15~18℃,久旱后降雨1~2次,小苗則發(fā)病嚴重。防治上在植株枯萎后,清除地上殘枝落葉;發(fā)病前5月上旬噴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粉銹寧乳劑300~500倍液或敵銹鈉3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xù)噴2~3次即可。
4.2菌核病危害貝母的一種地下部病害,一般被害率20~30%,嚴重達50%以上。染病后被害株上部葉片開始葉尖發(fā)黃變紅紫色,葉緣向下卷曲。下部葉片卷曲嚴重,頂部葉片、卷須逐漸失水萎蔫,逐步全株提前枯萎死亡,莖基部腐爛。鱗莖被害,輕時產生一個至數個大黑斑,病斑下的組織變灰,與健部界限分明,嚴重時,鱗莖全部變黑,內部組織逐漸分解、皺縮干腐,并有許多極小的黑色顆粒,即病原菌的菌核,存于土壤中。菌核病以菌核在病殘體上和土壤中越冬,-來年侵染,每年4月~9月份發(fā)生和為害,其中7~9月為害嚴重。地下水位高,低洼易積水的地塊發(fā)病嚴重。病菌可借人、畜、農機具、水傳播,遠距離傳播主要為種栽帶菌。防治上在引種時,選無病種栽,建立無病種栽田;合理選地,搞好排水工作,對發(fā)病面積較大時,應另選地栽植,點片發(fā)生時,及時挖除病株和周圍的土壤,并用400~600倍的代森鋅或1000倍多菌靈澆灌。
4.3地下害蟲螻蛄、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是危害貝母主要害蟲,造成缺苗斷條。在防治上施用的糞肥要充分腐熟;燈光誘殺成蟲;栽種時可于糞肥中或畦內拌入敵百蟲,也可用7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1%拌種;生育期間用毒餌誘殺。
5采挖
5.1采挖時間一般采挖時間在6月上、中旬,大部分植株變黃枯萎后開始采挖最為適宜。
5.2采挖方法采挖前清除畦面上殘株、雜草,一是用手將畦面的一頭扒開少許,露出貝母后,用平板鍬沿貝母層上面,將覆土搶到作業(yè)道上,使畦內的貝母層基本暴露,再用小木棍輕輕將水平式的貝母層挑開,把大的和比較大的揀出來,余下的小貝母攤開、攤勻,把撮到作業(yè)道上的土重新撮回畦面,按栽植時的覆土深度覆土。二是在結合起收貝母的同時重新施底肥。做法基本同水平式起收,不同的是用平鍬順著硬底將貝母層和土撮起,然后用篩子先將土篩去,再分選平貝母,合乎商品的大個貝母加工出售,其它按等級分別重新栽種。在強調分等(級)栽培的同時,要施行逐年輪流采挖的原則。大號種栽,隔一年采挖。中、小號種栽,隔二年采挖比較合適。
(作者單位:118200遼寧寬甸縣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