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琳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胱抑素C水平變化間的關聯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資料,將其中沒有伴發糖尿病足的30例作為A組,另外輕型糖尿病足10例作為B組、中型糖尿病足10例作為C組、重型糖尿病足10例作為D組,對所有患者就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施予監測,觀察比較其結果。結果 A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組患者的如上各類指標(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糖尿病足本身的產生、進展間緊密聯結,對這兩類指標施予監測,可以提升糖尿病足的診斷檢出率與評判病癥程度的正確性,值得醫學領域的全方位推行與運用。
[關鍵詞] 胱抑素C;糖尿病足;關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效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b)-00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omocysteine and cystatin C levels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0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8, 30 patients with no diabetic foot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and 10 patients with mild diabetic foot as group B, 10 patients with medium-sized diabetic foot were treated as group C and 10 patients with severe diabetic foot as group D. All patients were monitored for cystatin C and serum homocysteine,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erum homocysteine (8.39±3.18)μmol/L and cystatin C (0.87±0.18)mg/L were the smallest in group A, and the above indexes (24.65±6.77)μmol/L in group D, (2.30±0.83)mg/L maximu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production and progression of serum homocysteine, cystatin C and diabetic foot itself are closely linked. Monitoring these two types of indicators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detection rate of diabetic foot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gree of disease. It is worthy of full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Key words] Cystatin C; Diabetic foot; Relationship; Serum homocysteine; Effect; Research
在臨床中,糖尿病足為糖尿病過重的并發癥,這一病癥還是使得糖尿病患者產生死亡的關鍵因素[1]。在糖尿病患者中,多于15%~20%在其病情有所進展期間,會產生壞疽或是足潰瘍。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這兩類指標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癥、糖尿病腎臟病癥、腦部血管病癥等各類病癥間緊密聯結。有研究人員指出了,胱抑素C及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神經病變相應的產生、進展、預后間緊密聯結[2]。現階段,在臨床中,對于糖尿病足患者自身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相關的調研依舊不夠全面,為此,醫護人員就應健全對這兩類指標實施研究,以盡早檢出病癥,促使患者可以盡早接納治療[3]。鑒于此,該研究為了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胱抑素C水平變化間的關聯性,選出該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資料,將其中沒有伴發糖尿病足(Wagner0級)的30例作為A組,另外輕型糖尿病足(WagnerⅠ級,即為淺表潰瘍)10例作為B組、中型糖尿病足(WagnerⅡ~Ⅲ級,即為深度潰瘍合并感染)10例作為C組、重型糖尿病足(WagnerⅣ~Ⅴ級,即為全足或是局部性壞疽)10例作為D組。此次試驗研究所選病例都經過醫院中倫理委員會的核實及批準;所有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A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據18例、12例;患者的年齡41~82歲,年齡均值(61±17.49)歲。B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據6例、4例;患者的年齡42~83歲,年齡均值(62±18.05)歲。C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據7例、3例;患者的年齡41~85歲,年齡均值(63±19.57)歲。D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占據8例、2例;患者的年齡40~86歲,年齡均值(63±20.86)歲。對比4組相關資料,其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的意義(P>0.05),可深入對比、研究。
1.2 入組標準與排除標準
1.2.1 入組標準 入組標準:①所有患者都與糖尿病足相關的診斷規定相符;②所有患者都具備健全的診治材料;③此次試驗研究通過了醫院中倫理委員會的核實及批準;④所有患者與親屬都全方位把握了此次試驗研究的內容,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排除標準:①排除罹患了惡性腫瘤、重型精神病癥的患者;②排除中途退出此次試驗研究或是產生意外的患者;③排除具備藥品過敏史的患者;④排除處于妊娠期與哺乳期中的女性;⑤排除罹患了重型傳染病癥的患者;⑥排除罹患了重型肝腎、心臟、肺部等關鍵臟器功能型障礙的患者;⑦排除材料與數據非真實的患者;⑧排除罹患了其余血管病變、惡性腫瘤的患者。
1.3 方式
1.3.1 搜集相關材料 醫護人員應把握全部患者相應的病癥史、煙酒史、姓名、文化層次等相關情況,并測算其體質量、身高等。
1.3.2 研究方式 對4組患者自身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等施予監測,派遣具備充實經驗、專門的試驗室醫護人員開展有關的操作。借助估計對比4組患者自身的胱抑素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監測數值,進而歸總這兩類指標與糖尿病足相應的產生、進展間的關聯性。
1.3.3 試驗室監測方式 抽出所有患者在早間處于空腹前提之下3~5 mL的靜脈血液,把其當作監測樣品,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借助免疫速率散射比濁法施予監測,借助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制劑與其相配備,正常數值:胱抑素C即為0.55~1.07 mg/L、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即為5.0~13.9 μmol/L。
1.4 指標觀察
估計對比4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監測成果。
1.5 統計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用軟件版本為SPSS 19.9統計學軟件,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監測成果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對比、分析四組相關數據,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
2 結果
所有患者都順暢地結束了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施予監測,其相應的成果指出了,A組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組其如上各類指標(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臨床中,糖尿病為十分普遍的慢性代謝性病癥,因為現階段還不具備十分健全的治愈方法,所以,患者只要明確診斷后,就要終身施予具備針對性的對策以把控血糖,如果血糖把控較差,就會提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各類并發癥的產生[4]。有研究人員指出了,糖尿病不具備致死與致殘等特性,然而,其各類并發癥為使得患者產生殘疾與死亡的關鍵因素。糖尿病足相應的患病率占了糖尿病的8.6%,對比非糖尿病足患者來說,糖尿病足患者具備極大的截肢率,且在截肢結束后,患者在5年中的成活率只是50%[5]。現階段,有研究人員指出了,立即對糖尿病足患者明確實施診斷,并對其施予相應的治療為減少截肢、保證患者自身生存質量與生命的核心[6]。然而,還有研究人員指出了,因為糖尿病足患者在患病的早期中,其相應的臨床癥狀不夠突出,加上一些糖尿病患者自身的年紀較大、病程過久、自覺身體中產生各類異常的能力過弱、病情過重等,所以,給臨床中對這類病癥施予治療帶來了過多的困難,應借助其余輔助監測方法以給臨床中實施治療給予憑據。
有研究人員指出了,糖尿病足的相關病機是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而腎功能指標產生轉變為這一病癥本身的獨立危險因素[7]。胱抑素C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現階段,臨床中大多借助其監測數值以凸顯出身體中腎小球濾過率產生的轉變,其為腎功能內源性標識物。有研究人員指出了,胱抑素C具備調整半胱氨酸蛋白酶本身活性的作用,能夠主動地加入到細胞中蛋白產生水解的進程、細胞外與血管壁基質產生的進程中,如果胱抑素C過高,對于身體中血管內皮受損具備相應的促進功能[8]。所以,胱抑素C過高會讓患者較易產生糖尿病足,其水平及糖尿病足是否嚴重間體現為正向的關聯性[9]。另外,胱抑素C被外部各類因素,比如,炎性、感染、肝功等所帶來的影響較少,且其十分平穩,所以,能夠給臨床中給予穩固的病癥治療憑據。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為現階段臨床中運用十分普遍的外周血管病癥、心腦血管相關監測指標,其為含硫氨基酸,是自半胱氨酸、蛋氨酸產生代謝而收獲的中間產物[10]。有研究人員指出了,同型半胱氨酸過高,會引起各類病理方面的轉變:①生成超氧化物、過氧化物,兩者會對血管內皮細胞帶來傷害,并對血管平滑肌本身的發育帶來刺激,使得血流受堵;②借助轉變身體中凝血因子本身的作用,促使血栓產生;③提升血小板本身的黏附性,并融合載脂蛋白B而產生復合物,這一物質較易由于血管壁中巨噬細胞所產生的吞噬而使得血管壁中的脂肪有所堆積[11]。有研究人員指出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為引發糖尿病足的關鍵病理轉變,所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過高會極大地提升糖尿病足的產生。該研究的結果顯示,A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8.39±3.18)μmol/L、胱抑素C(0.87±0.18)mg/L最小,D組患者的如上各類指標(24.65±6.77)μmol/L、(2.30±0.83)mg/L最大,比較有明顯的差異(P<0.05)。與劉雨松等[12]研究結果相一致,其指出了,各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檢測。經分析可知,對照組糖尿病未發生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7.28±2.07)μmol/L、胱抑素C水平(0.76±0.07)mg/L最低,重度組糖尿病足患者上述各項指標檢測值最高(23.54±5.66)μmol/L、(2.29±0.72)mg/L,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實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過高為糖尿病患者產生糖尿病足的關鍵高危因素,這兩類指標與糖尿病足是否嚴重間緊密聯結,這類成果能夠給醫護人員對糖尿病足患者施予診斷給予穩固的試驗室監測憑據,并輔助醫護人員匯編高效且科學的治療規劃,以提升患者自身的預后。
綜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糖尿病足本身的產生、進展間緊密聯結,對這兩類指標施予監測,可以提升糖尿病足的診斷檢出率與評判病癥程度的正確性,值得醫學領域的全方位推行與運用。
[參考文獻]
[1] 尚濤,任艷麗,李靜,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前后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IGF-1、IGFBP-3和血漿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43(6):1209-1214.
[2] 沈煥,李巖,楊春寧,等.糖尿病足患者多藥耐藥菌感染經腔內治療后血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及白細胞指標的變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7):3893-3896.
[3] 包小燕,李人立.四妙勇安湯合四藤一仙湯內服外敷輔助治療糖尿病足療效及對炎性細胞因子、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6(25):2776-2778.
[4] 孫曉菲,董其娟,于江紅,等.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與D-二聚體及纖維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變化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2):2706-2709.
[5] YN Lee, JS Lee, SK Han, et al.Tissue Oxygenation and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When Applied to the Feet of Person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 Observational Study[J].Journal of Wound Ostomy & Continence Nursing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Wound Ostomy&Continence Nurses Society,2017,44(6):517.
[6] 汪濤,趙珺,梅家才,等.WIFi分級用于預測糖尿病足合并周圍血管病變病人下肢血管再通后傷口愈合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6,36(12):1293-1297.
[7] 蔡鳴,郭世貴,鐘梓均.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含氧液沖洗聯合負壓引流對老年糖尿病足潰瘍創面的修復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21):2533-2535.
[8] 馬恬,韓巖,張輝,等.小劑量胰島素和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糖尿病足難愈性創面的臨床療效[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46(12):1235-1238.
[9] 余宏建,阮繼銀,趙正平,等.血管腔內成形術聯合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對老年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水平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3):6772-6774.
[10] 郭勇英,張軍芳,賈存勤,等.通心絡聯合外周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對糖尿病足大鼠血管新生HIF-1/VEGF通路及miR-210表達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5,31(12):1749-1754.
[11] 張月娟,李木清,劉梨,等.象皮生肌膏對2型糖尿病大鼠潰瘍肉芽組織轉化生長因子-β及纖維結合蛋白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11A):3872-3875.
[12] 劉雨松,王強.糖尿病足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變化的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7(17):1-2.
(收稿日期: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