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毅
【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放射檢查技術在臨床急診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來我院急診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6例。對照組運用的是常規化的檢查方式來予以檢查,觀察組則運用的是放射檢查技術來予以檢查,對比分析兩組檢查結果。結果 在檢查的過程之中,對照組患者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為(7.69±0.57)分,這明顯要比觀察組(1.32±0.18)分高,另外Mulleetr評分(3.64±0.43)分要比觀察組的(0.84±0.05)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依從率為98.68%,要比對照組的47.37%要高,其中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63%顯著的低于對照組的36.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急診之中運用反射檢查技術的運用價值尤為顯著,在臨床之上值得進一步的推廣。
【關鍵詞】放射檢查技術;臨床急診;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8..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來我院急診科進行治療的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6例,均達到本次研究的標準,且患者和家屬都針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而且還得要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男39例,女37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4.75±8.20)歲,病程1~7 h,平均病程(6.15±2.60)h;觀察組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4.24±8.10)歲,病程1~7 h,平均病程(6.78±1.3)h。兩組在性別、年齡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方法):將患者自身的具體情況來作為根本依據,針對其血壓、體溫與肝腎功能來實施檢查,且在診斷的階段之中要和患者臨床用藥情況和病史結合在一起,針對其實施全方位的診斷分析,在患者確診之后,運用合理化的方式來實施治療。
觀察組(放射檢查技術):運用放射檢查技術來針對患者實施診斷,其診斷的主要內容涵蓋CT和X線檢查,依照患者患者的病史與臨床癥狀,來實施檢查。在針對患者實施檢查的階段之中,要嚴格遵循反射檢查階段之中流程和其它相關事項實施操作。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檢查階段之中的VAS評分與Mulleetr評分,和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依從率。VAS和Mulleetr評分系統主要是建立在患者自身檢查階段之中所發生的疼痛感來實施評價。依從率則主要是針對依從性相對較好的患者在其自身組別之中所占的比例,然而不良反應率則是不良反應發生的例數在自身組別之中占到的
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VAS評分和Mulleetr評分比較
在檢查階段之中,對照組患者的VAS評分為(7.69±0.57)分,這要比觀察組的觀察組的(1.32±0.18)分高,另外Mulleetr評分(3.64±0.43)分也同樣的比觀察組的(0.84±0.05)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依從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在觀察組之中。75例為依從性好的,那么依從率是98.68%;出現不良反應的有2例,由此可見不良反應發生率是2.63%。對照組依從性好的為36例,依從率是47.37%;另外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人數為28例,相應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36.84%。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則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因為急診患者在病癥的變化速度之上相對較快,所出現的疾病種類紛繁,所以必須要及時的進行檢查并予以治療。像是糖尿病、高血壓、臨時休克、心肌梗死以及心臟驟停等等情況,假使沒有及時的予以檢查,那么就很容易出現危險病癥或者是直接性的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進而嚴重的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疾病類型慢慢變多的形勢之下,急診患者的病情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為了確保患者不會出現并未及時治療而發生其它危險病癥的情況,那么必須要做好各項檢查,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來保障治療的最佳時機。運用反射檢查技術診斷可以確保患者有著相對較高的依從性,且還可以減小疼痛感、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所以在急診之中有著很好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昆明.放射檢查技術在臨床急診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4):15-16.
[2] 周德超.放射檢查技術應用于臨床急診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01):95-9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