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鵬
【摘 要】眾所周知合唱藝術起源于歐洲基督教音樂,合唱的最初表現形式是基督教頌歌,漫長的中世紀為合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土壤。近代以來合唱藝術從莊嚴的教堂走入了世俗世界,藝術門類也越來越多,風格特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莊嚴的宗教歌曲合唱到靈活動聽的清唱獨唱,都展示了西方合唱藝術的發展脈絡。我國現代合唱藝術起步較晚,時間較短,總體上借鑒了西方合唱藝術元素,在本民族基礎上不斷融合壯大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合唱藝術特征。本文就現代合唱藝術特征及未來發展進行了一個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合唱藝術;現代特征;未來發展
中圖分類號:J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058-01
本文無論從國內合唱教學未來發展的空間,還是從學術研究的角度,都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實踐意義在于,鑒于綜合型人才培養目的的不斷深化,這種研究嘗試無疑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和研究意義,可以更好地為我國未來合唱藝術的發展帶來思考,同時為我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合唱藝術概述
合唱藝術起源于西方,按照多聲部進行的演唱形式,分為有伴奏和無伴奏兩種。通常所說的合唱的概念是以西方合唱為標準的。我國當前的合唱也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界說的。我國古代也有類似于“合唱”的演唱形式,通常我們叫做“群唱”,這種演唱方式來源于古代祭祀活動,和西方合唱不同的是,我國古代群唱沒有指揮,也沒有固定的多聲部模式。西方合唱進入我國是從十九世紀末開始的,距今僅僅一百多年的歷史,結合我國民族傳統音樂元素之后,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合唱藝術形式。
二、我國合唱藝術的現代特征
第一,音域寬廣,音色豐富。中國合唱藝術的音域的統計是將全部參與到合唱當中的人員的音域跨度進行一個總計之后得出的結果。這個音域總值為三個半到四個八度之間,可見音域有多么的寬廣。而且,我國合唱當中的各個聲部幾乎都有中音區、高音區及低音區,通過有效的組合搭配,形成非常強勁的音樂立體感和厚重感。中國合唱和西方合唱相比,更加重視高音的音色變化,在低音的特色上也與西方不同,西方的低音比較渾圓,中國的合唱低音則更注重共鳴的力度。第二,音響層次鮮明,力度變化大。中國合唱的音響的層次變化有很多,恐怕是當今世界表現力最強的音響層次了。一個常規配置的合唱團完全有能力勝任從弱到強的跨度,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合唱情節的感染力表達出來,讓合唱的藝術效果更加鮮明,甚至富有戲劇性的效果。第三,地域特色鮮明,富有生活意味。
合唱藝術傳入我國后,就迅速本土化,主要體現在地域化、民族化、生活化等諸多特征方面。《黃河大合唱》等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而且我國合唱歌曲都特別注重對生活故事、生活意義的再現,比較關注現實事物,對于抽象的內容情節不太關注,因此說中國合唱藝術有廣泛的民眾基礎。第四,開放性和包容性。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家,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各有千秋,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產生了極強的化學反應,這為我國合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內容,有著廣泛的發展空間。
三、我國合唱藝術的未來發展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合唱藝術發展的空前繁榮時期。在這段時期內的中國合唱藝術得到了普及,獲得了廣大的群眾基礎。比如《抗敵歌》和《旗正飄飄》等合唱作品表達了中國人誓死衛國的決心。“藝術品的產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當前我國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合唱藝術也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許多優秀的年輕的合唱團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比如最近的“彩虹合唱團”,作為上海一支年輕的合唱團,他們主要從生活方面取材,關注年輕人的內心世界和所思所想,創作了許多貼近年輕人生活、符合年輕人口味的合唱作品。就像《春節自救指南》這首作品,突出表現了年輕人在春節期間遇到的各種尷尬,唱出了年輕人的心聲,所以受到人們的關注也在情理之中了。這樣的合唱作品不僅為合唱藝術的未來發展帶來了自信,也帶來了許多思考,因此值得關注。總之,接地氣、貼人心的合唱藝術才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否則會喪失生命力。合唱藝術可以讓人們懂得欣賞美、認識美,然后去創造美,在當前提倡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加強合唱藝術等藝術門類的研究,可以為其提供新的動力和價值。
合唱藝術是我國歷來重視的一項音樂藝術教育工程,合唱藝術是我國音樂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它的發展質量關系到未來我國音樂的整體素質和價值,事關以人為本的可持續性音樂文化事業的全面開展,因此值得重視。我國合唱藝術發展經歷了諸多變化,呈現出以單一化為主的模式體系實施到互動式多元化結合、理論與市場實踐結合的發展變化。在此過程中,全球化的發展理念為我國今后合唱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很強的推動作用,本文就合唱藝術的現代特征及未來發展展開相應討論。
參考文獻:
[1]何玉龍,張振岳.淺析合唱藝術教育的意義[J].藝術教育,2018(15).
[2]林偉倫.現代環境下少數民族合唱藝術多元化創作發展路徑管窺[J].貴州民族研究,2018(08).
[3]何寧波.普通高校合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內涵與評價[J].北方音樂,2015(15).
[4]劉世綱.聲樂技巧與合唱藝術表現之間的相關性探討[J].北方音樂,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