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爽
【摘 要】《西班牙交響曲》是拉羅在1873年完成的一部經典杰作,創作這部作品的最初動機是為了感謝并獻給好友薩拉薩第的。精妙絕倫的作品加上薩拉薩第精湛技術的演繹,使這部作品成為流傳至今的經典佳作。這部作品曲式結構獨特,作曲技法勻稱又有突破。
【關鍵字】西班牙交響曲;拉羅;曲式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059-01
一、《西班牙交響曲》的創作背景
拉羅對音樂和創作抱有極大的興趣,且嘗試創作各種各樣類型的音樂作品,但他早期創作的作品不為人們所接受,無法獲得聽眾們的喜愛,甚至沒有機會上演,也沒能得到廣泛的欣賞,但他面對這些挫折與打擊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熱愛,終于,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多年的積淀和不斷探索下,于1872年創作的《F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由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薩拉薩第在法國巴黎的音樂會上首次演出之后反響強烈,深受觀眾喜愛,贏得了無數好評并奠定了拉羅作曲家的地位。自己的作品終于得到世人的認可,拉羅受到了莫大的鼓勵,同時為了感謝好友薩拉薩第繼而創作了這首不朽的名作《西班牙交響曲》,獻給對他幫助很大的小提琴家,感謝他在法國以及各地熱情的力薦并精彩地首演了他的作品。用他自己的話便是:“偉大的薩拉薩第幫我打開了這扇絢麗的門”。1875年2月,薩拉薩第用他精妙絕倫的演奏水準在巴黎首演了這部極具感染力的宏偉輝煌的作品,使巴黎乃至歐洲為之轟動。《西班牙交響曲》光芒四射,盡顯輝宏華麗,逐漸成為了各國演奏家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也漸漸成為了法國重大的國際小提琴比賽的指定曲目之一,在世界范圍的樂壇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這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拉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藝術家卓然不凡的優點,并非能夠立刻為大家所承認,但對他來說,這倒是有益處的。”
拉羅的這部《西班牙交響曲》的曲式結構相當獨特,大多的交響曲是四個樂章,而它卻有五個樂章,與一部普通的組曲的樂章數量是一樣的,可它顯然不是一部組曲;這部作品的體裁實際上是一部小提琴協奏曲,因為它有小提琴獨奏部分和樂隊競奏部分,但又比常見的協奏曲多出兩個樂章,而且樂曲中沒有華彩樂段。下面是對這部作品第一樂章曲式結構的分析。
二、曲式結構分析
《西班牙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不太快的快板,2/2拍,d小調,帶有引子和尾聲的奏鳴曲式。此樂章的曲式結構如下:
呈示部:引子(1-40小節)d小調,主部(41-64小節)d小調,連接部(65-87小節)d小調,副部(88-113小節)降B大調,結束部(114-121小節)降b小調;
展開部:(122-171)小節,降B大調、a小調、降D大調;
再現部:主部(172-196小節)d小調,連接部(197-204小節)升f小調,副部(205-230小節)D大調,連接部(231-252小節)D大調,結束部(253-272小節)d小調。
第一樂章中所表達的情緒沉穩激昂、剛強有力、蓬勃向上,其中第一主題的氣魄雄偉與溫婉柔情、動人而富有旋律性的第二主題形成鮮明對比,使這一樂章充滿了民族風情和歌唱性。該樂章在整個結構布局上與此前的協奏曲有著明顯的差異,彰顯出拉羅別具匠心的結構設計。
1.呈示部(1-121)
呈示部中引子和主部旋律是d小調,副部旋律是主部旋律關系大調的下屬方向調B大調,運用屬方向轉調這樣的轉調手法在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是經常被作曲家們所采用的。有一點較為獨特的就是在引子部分與以往的協奏曲不同:以往的協奏曲通常是先由樂隊奏出兩個主題之后再引入獨奏,而該樂章則是先由樂隊和獨奏輪流奏出主題的動機之后,樂隊才奏出主題的前半部分,緊接著小提琴獨奏部分連續出現兩次不規律的琶音沖向一個高音,隨后小提琴在低音區強而有力地獨奏出主部主題。這樣的設計使樂思得到了充分展開。副部主題的旋律不再是d小調,而是轉到了d小調的近關系調降B大調上,這樣的設計既與之前的主部主題不同,又使音樂內容多樣,豐富了音樂情感和語言。
2.展開部(122-171)
此樂章的展開部也是比較有特點的,雖說這部作品沒有華彩樂段,但這段由大量且快速的經過性樂句所組成的樂段是比較像協奏曲中華彩部分的。拉羅大膽創新,開創性地把華彩樂段放在了樂曲的展開部,這顯示出拉羅在創作中結構設計上的大膽創新和新突破。
3.再現部(172-196)
再現部的主部旋律跟呈示部的主部旋律一樣是d小調,但副部旋律運用同主音大小調的近關系轉調手法轉入了D大調,這也是古典樂派的作曲家們常用的轉調手法,使樂曲前后富有變化,同時能夠很好地穩定音級,使旋律更加豐富多彩。再現部的主部旋律和副部旋律之間的連接部是升f小調,升f小調的近關系大調是A大調,A大調的下屬方向調是D大調,而接下來的副部旋律就是D大調。這樣設計是為主部和副部的連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更自然而有過渡地引出了副部旋律。這樣充滿創意的調性轉換手法緊密地連接了曲式之間的關系,完整又不失單調,音樂內容豐富又不突兀,顯示出拉羅自身深厚的創作經驗的積累。最后的結束部回歸到了該曲的主調d小調,伴隨著樂隊慷慨激昂的競奏,以一個強烈的和弦收尾,結束了該樂章。
三、結語
拉羅在經過各種碰壁與失敗后以不同尋常的努力,執著地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行而不止,為浪漫主義音樂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給后世的作曲家們予以獨特而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