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健
【摘 要】電視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講述了山西右玉歷任縣委書記們幾十年如一日、十幾任如一任,帶領右玉人民植樹造林、、防沙治沙、造福百姓的歷史。其獨特性在于不僅表現了歷任縣委書記的群像,更刻畫出眾多有血有肉的鮮明人物形象,劇中貫穿人物武鑄的形象深入人心,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本文從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對武鑄這一形象進行分析,力求尋找人物塑造的成功所在。
【關鍵詞】武鑄;人物形象;性格塑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094-02
近日,央視播出的一部名為《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引發了觀眾們的高度關注,該劇也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以真實故事為依托,該劇以縣委書記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改變環境、造福人民的故事為主線,以貫穿全劇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為敘事副線,講述山西省右玉縣歷任縣委書記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將昔日風沙成患、山川貧瘠的不毛之地改造為今朝“塞上綠洲”的艱辛歷程。劇中貫穿人物“武鑄”由實力演員楊崢扮演,從18歲演到70歲,從一個青澀的警衛員到歷盡艱辛守護右玉這片土地的老書記,五十多年的年齡跨度,從青年、中年到老年無不體現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品格,人物塑造鮮明生動,真實可信。
一、青年時期的心靈成長
打鐵出生的武鑄從小形成了剛正不阿的性格,武鑄認準的事情,哪怕見了黃河都不回頭,人物的成長背景即是其性格形成的原因,本劇開篇,作為青年時期的戰士武鑄,得知組織決定派尖刀團團長梁懷遠到右玉擔任第一任縣委書的消息后,主動請命希望可以和梁懷遠一同前去,因為右玉不僅是他的家鄉,更有他日思夜想的奶奶和戀人,武鑄對家鄉的情感刻畫了人物善良有愛的一面,同時作為軍人積極響應號召轉業到地方搞建設,體現了武鑄思想政治覺悟,服從命令牢記使命的軍人特質。武鑄作為梁懷遠的通信員,又是熟悉風土人情的右玉人,對于即將上任的縣委書記梁懷遠來說是如虎添翼,開場兩人上任時經歷的“黃龍”讓他們深感責任的重大,隨著在風沙中掙扎的梁懷遠一聲嘶吼:“繼續戰斗”,治沙防風便成為武鑄心中一場新的戰斗,剛毅的軍人性格從此便樹立了新的志向。
作為奶奶一手帶大的武鑄,回到落雁堡第一件事就是回家看奶奶,看到的是已經上鎖的門,當得知自己的心上人杏兒已經嫁給兒時的好兄弟來保時,年輕的武鑄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一面是青梅竹馬的戀人,為了給自己的奶奶找口飯吃帶著奶奶嫁給來保,讓奶奶能夠活下去;一面是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已經嫁給好兄弟來保,并且身懷六甲的事實,兩件事讓年輕的武鑄不知該如何決斷,自己多年在外打仗生死不明,造成這樣的愛情悲劇也屬情理之中,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些事實,更加歷練了武鑄的性格成長,堅定了武鑄改變家鄉面貌的信念,使得人物更加豐滿。
人物的形象塑造始終離不開行動,植樹造林是右玉防風固沙的唯一辦法,武鑄的一生就是右玉植樹造林的歷史,梁懷遠走后武鑄繼續為植樹造林努力,他消除了與來保的隔閡,把杏兒認作自己的妹妹,虛心向來保請教種樹的經驗,調動大家為種樹出謀劃策,贏得了新任縣委書記齊聚明的認可,通過改良小老楊引進樟子松、小油松等新品種,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加快了植樹造林的腳步,從這一點上說明武鑄不僅可以摒棄兒女私情,完成重任,也能更好地說明他已經成為一名成熟的領導干部,在右玉植樹造林的偉大工程中鍛煉成一名出色的領頭人。
二、中年時期的性格塑造
中年時期的武鑄調任縣委工作后,一方面繼續完成梁書記確定的植樹任務,同時時刻保持著軍人的性格特征,做事敢為人先,敢想敢干,使命勝于一切,比如,在一次電影放映現場,當大家看到激動人心的時刻,武鑄隨同電影臺詞一起高喊:“同志們沖啊!鳳凰山的戰斗打響了。”隨后一躍而起拿起旁邊的嗩吶,吹響了沖鋒號,感染了全場的群眾,沖鋒號的吹響意味著新的崗位、新的征程,“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這是右玉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發出植樹造林的號令,對于武鑄這樣一位干部充滿了更多的考驗和責任。
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恰恰也使人物更加鮮明生動,武鑄這一角色雖是軍人出身,剛毅正直,但劇中也多次體現其另一面風趣幽默的特征,比如武鑄多次賦詩造句,一次新年聚會上有感而發:“右玉種樹年年有,歲歲年年蒺藜根”,使得大家哄然大笑,表面看是武鑄風趣幽默,實則體現了人物對右玉種樹的擔憂,強化了右玉種樹的難度,也更加強調種樹、種活樹對右玉人民是多么重要多么迫切的一件大事,另外在一次動員大會上武鑄再一次賦詩:“右玉黃龍還是有,齊心協力趕走它”作為領導干部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展現自己不同的工作方式,刻畫出中年武鑄的工作崗位上的成熟與穩定,植樹造林,防風治沙是其畢生追求的信念,運用不同的方式對人物進行塑造,使人物更加真實可信飽滿生動。
武鑄作為縣委領導,在自然災害面前不僅保持了革命軍人的戰斗作風和政治覺悟,而且體現了軍民團結共渡難關的優良傳統,提出了捐款捐物,第一個表態捐出自己三個月的口糧,帶動大家積極幫助受災群眾,在武鑄的倡導下,所有右玉的領導干部、工作人員,紛紛捐財捐物,盡己之力幫助災民渡過難關。在工作中他竭盡全力幫助右玉人民種樹、選樹苗、建立育苗基地,抗災害、抗風沙、捐款捐物,請專家、修水庫、通水、通電、通路,時時刻刻體現著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責任,作為軍人出身的他更是牢記革命軍人的優良傳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加折射出武鑄這一角色的光輝形象。
三、老年時期的精神內涵
武鑄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成功的,不僅體現在其信仰一生的植樹造林豐功偉績上,更是體現在其優秀的品格和精神內涵上。作為右玉縣委領導,他的工作成績有目共睹,經歷了數任縣委書記,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端正工作態度,堅定工作信念,幾十年如一日,植樹造林造福一方,他和右玉已經水乳交融,這里不僅是他出生的地方,更是他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英雄遲暮,轉眼武鑄到了退休的年齡,由于其出色的工作成績,上級決定調其到地委工作,給他一個更為優越的環境,武鑄堅決反對,面對名利仕途,武鑄始終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品質,正如前任縣委書記說的:“不作飛鴿牌的干部,做永久牌子的事。”他深愛著右玉,深愛著這方土地和人民,在全縣的干部大會上他提出退休申請,面對岳父和妻子的勸告,他決定退休后到牛心山當一名護林員,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守護著這三十多年來之不易的辛勞成果,武鑄的決定讓所有人感動,物質上的財富是有價的,精神上的財富是無窮的,無論是人物外部塑造還是內在創造,武鑄的形象都是豐滿鮮明的。
為有犧牲多壯志。該劇在即將謝幕時,作為護林員的武鑄和小妹騎著摩托車值守在牛心山林區的公路上,面對一輛裝滿甲醇出事的大貨車,為了防止貨車爆炸燒毀林區,老年武鑄毅然決定駕車駛離林區,當開到寬闊地時,貨車爆炸了,英雄武鑄犧牲了,他永遠是右玉人民的好兒子、好干部。
武鑄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人物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武鑄的犧牲實現了其人生的最高價值,不論是年輕戰士、通信員,還是縣委干部、護林員,作為丈夫與父親,兄長與兒子,武鑄這一形象在本劇中的塑造是成功的,這一光輝形象留給后人的財富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