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 要】舞美設計是一個理論知識與實踐制作并重的學科,理論知識指導涉及到美術與設計、劇本分析與劇目創作等;實踐創作則要求學生參與演出和制作。在學習與實踐中,設計師對材料的把控十分重要,學設計要先掌握材料的特性。
【關鍵詞】材料;模型;大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175-01
中國有非常多的戲劇戲曲藝術,在感知戲劇藝術帶來的思想交流與主題盛宴的同時,高質量的視覺表現和空間塑造能力日趨重要。高校教學以此為目的,首先教會學生對材料的認識。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主要分為兩類進行探討。
一、教學中模型創作方向與材料研究
(一)模型設計方向
包含自然一角模型創作以及中國戲劇舞美,教學多以鏡框式舞臺為主,此外還有外國戲劇,多以開放式舞臺教學為主,培養學生掌握不同環境下的設計。
(二)模型常用材料分析
1.度量工具與繪畫、雕刻工具的選取
卷尺:用于室外采景時長寬高及物體大小的測量。
直尺與丁字尺:模型制作中直角與直線繪制剪裁。
排筆、3cm排刷:用于繪畫布色。
美工刀、手術刀或雕刻刀:適用于切割紙板及小道具雕刻。
2.制作性材料分析
紙板:用于模型框架與底座的塑造,易劃動,可做出仿木效果。
水溶性陶土:粘性好,易干易造型,可用手術刀進行雕刻,塑造極小道具及人物。
紙巾:用于模仿模型中布面效果,如床單、桌布、窗簾等。
鐵絲、牙簽、木棒、木片:用于制作模型欄桿、窗戶及桌椅等。
白乳膠及502:用于粘合紙板及木棒牙簽等小道具。
水粉顏料及食用油、光油:用于上色及做舊處理。
(三)模型特殊材料分析
泡沫板:用于制作凹凸效果,水底,山丘等。
膩子:膏狀膩子比粉狀膩子使用方便,粉狀膩子使用需要添加1:7的乳膠水;做泡沫雕塑或墻面的表面處理。
豆沙布:用于泡沫加固防護,使用1:8的乳膠水混合使用,敷貼于泡沫表面。
做水底效果時可用石蠟液體做出半透明狀態,并用丙烯顏料上底色;玻璃膠、AB膠、造水劑可用于制作高透明水面反光效果。苔蘚草粉、植物莖桿可以表現樹葉草植、藤蔓,水管。黑色膠皮及瓦楞紙用于仿作瓦片效果。
二、大戲教學的材料研究
(一)戲劇舞臺教學的材料使用
戲劇主要包含話劇、舞劇、音樂劇、歌劇等。和模型制作不同,大戲舞臺是真正的表演空間,材料的運用除普通工具外,主要使用以下方式進行實踐制作。
1.遮蔽系統布景,即軟景布景類材料
白布:結構密實,可用于景片繪景制作,畫出中景近景處的平面景或結合制作半立體景,如樹冠近景的制作。
豆包布:比白布孔略小,厚薄不一,可用于制作半透明景。上色由白布中心向四周延伸增厚,景前燈光漸暗,景后燈光照射,可制造出一墻兩景的效果。
冷布:孔略大,可用于制作樹冠遠景,將染上灰綠色、灰紫色的冷布剪出樹冠的形狀,其上疊加冷布染色或綢布染成綠色的樹葉,可增強樹葉的層次,讓布景更真實。
網眼紗:孔大,用于制作樹冠中景,通常的平面繪制不透光,用網眼紗染色剪形后,以同樣疊加染色樹葉的方式,可做出透光的立體效果。
綢布:制作樹木逆光樹冠,或夜晚河流反光效果。
絨布:多用在樹洞凹陷處或景片銜接處,表現舞臺上的黑色部分。黑絨布最吸光,燈光效果下,使用粉質顏料或墨汁調色皆不及絨布深,是塑造立體感的最佳幫手。
2.硬景景片及道具類材料
景片骨架常用到鋼架、珩架、木架。鋼架需要焊接,常交由專業的師傅制作。珩架有一定的規格和尺寸,可由膨脹螺絲連接,使用方便,但不易造型。木架對于學生則更容易造型。
三合板:用于木骨架面上實體墻面門窗的仿作,或道具座椅箱柜等的制作,較薄易切割。
泡沫板或紙盒廢料:可用于制作磚墻面或破損、脫皮墻面,泡沫還能雕刻中國圓柱或龍柱等,也可作為外國羅馬柱、石頭等的立體雕刻。在木架上豆包布加乳膠1:7兌水,干后可繪立體墻面,窗戶和柱子等。或在白布上貼海綿條等,接合制作半立體景,增加小舞臺下的陰影效果。
層板:配合鋼架或結實木架等制作出舞臺上的階梯、陡坡等。
道具加工類、玻璃鋼倒膜類:可改制舞臺道具或玻璃鋼翻制數量多的小道具等,如蓋碗茶。
白乳膠:用于材料粘合及繪畫勾兌,固形固粉所用。
萬能膠:用于木頭與木頭的連接處,增強牢固性,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泡沫膠及填縫劑:用于粘合泡沫和縫隙填充造型。
明膠:加甘油,制造透明景和仿玻璃效果。
另外還有氣泵、噴壺、釘槍等工具。3-10cm寬刷子,尾部加上木條可做成繪景工具。滾筒、海綿、拖把用于繪制特殊效果或大面積著色。
(二)中國戲曲舞臺材料
泡沫用于欄或墻造型,木板木條可做小景片或階梯;布面繪景較多,用白布等繪制天幕景;道具以戲用道具為主,如馬鞭、刀、劍、紙扇、宮燈等。
(三)婚禮儀式舞臺材料
泡沫或木板類做硬景背景或陳設道具;花藝布藝,燈條線條造環境氛圍。
戲劇是包羅萬象的,舞美又是跨在傳媒類、戲劇類和美術類的一門學科,它的表現力被要求達到千變萬化的效果,這就需要設計師掌握相關的材料,根據不同的演出的需要做出不同的材料準備。
參考文獻:
[1]王振山.舞臺繪景[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