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興蘭
【摘要】目的 加強藥劑科管理,能夠有效促進醫院抗菌類藥物的合理應用。方法 對2016年2月~2017年2月間各科室抗菌類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分析,集中采集抗菌藥品實驗樣本120例,對比分析各科室加強抗菌類藥物管理后,藥品的使用情況、利用率、相關信息記錄情況等。結果 強化管理前,抗菌類藥物使用率為80.12%,合理使用率為65.49%,強化管理后,抗菌類藥物使用率為58.47%,合理使用率為8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菌類藥物單獨使用比例、二聯用藥使用比例、三聯用藥使用比例,加強管理前和加強管理后差異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藥劑科開展藥品強化管理工作,對抗菌類藥物使用量進行嚴格控制,提升藥品合理使用率,保證臨床治療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使臨床治療效果得以全面提高的同時,倡導抗菌藥物規范化、制度化管理。
【關鍵詞】醫院藥劑科;藥品管理;強化;合理使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R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5..01
醫院醫療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得到各個科室積極配合。使用抗菌類藥物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細菌感染,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加強藥劑科藥品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嚴格控制抗菌類藥物使用頻率,合理使用抗菌藥品不僅能夠減輕患者及家庭的經濟壓力,還可以構建出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現代化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本文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醫院藥劑科強化管理措施進行了簡要論述,并且分析了抗菌類藥品強化管理后,藥品臨床使用情況及使用效果,從而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各科室抗菌類藥物處方單本次實驗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藥劑科強化管理工作開展后,抗菌類藥品臨床使用情況,對抗菌類120例藥品樣本進行集中采集,及時的記錄實驗數據,以便為后期對比分析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參考。各科室抗菌類藥品處方單均在隨機情況下抽取,因此本次研究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藥劑科主要承擔采購藥品、對藥品進行分類處理、集中管理的責任。抗菌類藥品在采購時,需要對生產地區、生產廠家、生產時間、使用效果、使用劑量等信息進行歸納與總結,制定出合理的使用方案,并在醫院內部信息管理平臺上進行藥品庫存信息進行及時更新,方便各個科室臨床藥物治療工作的開展[1]。藥品采購環節,需要采購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醫學素質,對藥品的出廠信息進行準確辨別,以保證藥品質量。藥劑科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協調能力,和各個科室的藥品負責人進行及時溝通,以提升醫院醫療衛生系統運營效率[2]。加強藥劑科藥品管理的步驟可以劃分為:
1.2.1 提升藥劑科藥品管理人員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開展定期培訓活動,注重分層管理,準確的劃分責任制度,使管理人員能夠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培訓教育活動內容包括:針對性的開展醫學知識教育課程,根據參與人員的工作經驗、從業時間、從業資質、文化水平、崗位負責項目和工作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培訓課程,以提升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臨床操作能力。
1.2.2 抗菌類藥品采購管理
醫院等級不同,抗菌類藥品采購標準也有所不同,根據醫院抗菌類藥品的實際使用需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采購計劃,可以完善醫院藥品管理系統。一般情況下,二級醫院臨床治療工作所需抗菌類藥品為35種,同一類型的抗菌藥品可以分為口服性和注射性,醫院不可將抗菌類藥品進行第三種方式使用。常見口服類抗菌藥品不可多于5種,注射類抗菌藥品不得超過4種[3]。
2 結 果
針對抗菌類藥品的臨床使用率和合理使用率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強化管理前,抗菌類藥物使用率為80.12%,合理使用率為65.49%,強化管理后,抗菌類藥物使用率為58.47%,合
理使用率為86.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在臨床治療領域,一旦發生抗菌類藥品不合理使用情況,不僅會引起細菌增生后發生大面積轉移現象,還會使抗藥性有所降低。醫院內部潛在細菌感染威脅,會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抗菌類藥品選擇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綜合診斷藥品的敏感性和細菌性,根據病原體感染實際情況,針對性進行藥品的選擇,以全面提升臨床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加強藥劑科抗菌藥品管理質量,能夠有效提升醫院抗菌藥品合理應用效果,避免藥品濫用現象的產生,進一步提升臨床工作效率和質量,為患者及家庭減輕經濟壓力,促進現代化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 鋒.基層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4):56-57.
[2] 樊暉暉,張 靜.普外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13(5):44-45.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