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素質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現如今無論在基礎或者高等教育中,音樂課程都占有一定比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是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所面向的主體受眾人群,而傳統的音樂教育不重視樂理知識與視唱練耳,在教學過程中較為單一。本文從普通高校樂理、視唱、練耳的關系出發,研究高校音樂課程學習現狀及影響,并提出解決意見,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普通高校學生音樂審美能力。
【關鍵詞】基本樂理;視唱練耳;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180-01
一、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意義
相比專業音樂院校,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屬于公共藝術門類學科,教育對象是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目的在于對大學生進行音樂普及,提升在校大學生的人文修養,以及高校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出優秀的人格。所以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與專業的音樂教育有所區別,對于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既不能過于復雜,也不能過于簡單,需要良好把控課堂節奏,在傳授音樂知識的同時也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內涵
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訓練是音樂學科的基本理論學科,可以幫助學生更快融入到音樂的學習中,為以后進一步的音樂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基本樂理講授的是音樂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具體包括音高、音程、和弦等基礎樂理知識。視唱練耳課程是指通過視唱、聽寫和聽覺分析這三個主數學環節。通過分析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很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會忽略這兩門學科,但是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是相互滲透的,教師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具有普及講述的意識,豐富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
三、普通高?;緲防砑耙暢毝n程教學現狀及影響
(一)教學現狀。普通高校對于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教學一般會把關注點放在音樂的實用性和使用價值層面,因此經常設置欣賞性的音樂課程,而具有理論技術層面的知識作為教學的次要內容,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夠全面,沒有考慮到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整體把握。多數普通高校沒有專門有針對性的音樂體系,所以常常會仿效專業音樂院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體系,缺乏針對普通高校大學生自身特點的教學,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影響。通過對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揮學生在音樂領域的創新精神,這正是由于音樂所表達出的內涵具有不確定性,每一句音樂歌曲片段也根據演唱者的不同而被賦予不同內涵,所以音樂表達可以為受眾帶來廣闊的想象空間。
普通高校學生通過學習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的系統課程之后,在往后的音樂實踐中可以進行二度創作,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鍛煉也就更進一步培養出普通高校學生在音樂領域的創新精枓和創造力。同時,學生可以逐步加強個人的音樂審美情緒,同樣,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能動性,以風格多樣的音樂為載體,來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并通過這些對音樂的感知理解能力的積累擴大他們對于音樂教育的審美,激發學生所蘊含的音樂潛能,并最終對學生的整體音樂審美情緒和健康成長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
四、普通高?;緲防砼c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建議
針對如今普通高校教學出現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方面要增強針對性,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樂理知識的學習是聲樂教學的理論基礎所在,所以教師不能掉以輕心,在傳統理論教學的基礎上要結合時代特征,可以通過多媒體數字的教學平臺對理論知識進行展示,并且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切記不可讓學生讀死書。其次對于視唱練耳部分的教學,教師要加強對于節奏的訓練,節奏可以展示出音樂的多重変化,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對節拍、節奏這兩個概念了解較少,所以在視唱練耳的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單部節奏的練習以及對二部、多部的練習,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與實踐感。音程訓練是在視唱練耳課程中培養學生音準的另一項重要手段,教師除了在樂理知識階段進行基礎知識的講授,還應在視唱練耳訓練階段在樂器上通過彈奏讓學生意識到各類音程的特色與不同之處。除此之外還需要增強學生在視唱練耳階段的參與性,從而進一步增加他們對于音樂的感性認識,能夠從內心深處對樂理知識或者視唱練耳的基礎性學習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
音樂是感性表達的一門藝術,在音樂的教學中脫離了情感,也就失去了音樂本身的藝術屬性。尤其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音樂的情感表達更是維系高校學生進行音樂學習的原動力所在。所以針對目前的教學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能夠自主感受與體驗不同音色,因為不同方式或者是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演奏手段對于表現樂曲呈現效果具有不同作用,在理論樂理知識與表演欣賞相結合的視唱練耳訓練過程中使普通高校學生獲得感知音樂的基本素養,從而能夠在往后的學習生活中通過所受到的音樂審美教育抒發表達情感,獲得更為充盈的內心情感和更為豐富的音樂人生體驗。
參考文獻:
[1]陳朗秋.鋼琴數學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曾繁仁,高旭東.審美教育新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