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聰
摘 要:計算機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網絡命令相繼被人們所創造。而在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實施過程中,選擇使用一些專門用來測試網絡性能的網絡設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欠缺。探究網絡命令在計算機網絡工程中的應用是文章談論的核心,通過剖析計算機網絡工程在運行中存在的各式各樣的問題,以及提出用一些網絡命令來對計算機網絡工程進行網絡性能測試的策略,保證能夠真正有效地解決實際網絡環境中所存在的各類計算機網絡工程問題。
關鍵詞:網絡命令;計算機網絡工程;應用
在信息化世界里,有一個系統的、復雜的工程,它就是計算機網絡工程,它主要體現在工程的應用上。現階段,計算機網絡工程的設計部分主要有六大類方式,分別是需求分析、系統設計與設備的選擇、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系統的試運行與維護、網絡系統的驗收以及網絡評價。它們主要承擔著計算機網絡工程的有效運行。在傳統方式中,主要采用的是利用網絡測試儀進行相應的測試,舉例來說,JDSUTest:-UmNT700網絡測試儀就是當時最流行的測試儀器,但同樣,這種儀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雖然很多的公司都具有這些測試設備,但并不能代表每一個公司都配有這類設備,這就加大了一定的麻煩。然而,網絡命令的產生,相繼解決了這些復雜的問題,管理人員在測試網絡性能的時候加入了一些網絡命令,比方說常用的Windows 98,Windows XP,Windows 2000這些基本的操作系統,它自身都帶有著獨特的網絡命令。因而,網絡工程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命令這種資源,它不僅能夠彌補傳統計算機網絡測試儀器資源缺乏這一現狀,同時也能夠對計算機網絡的網絡性能進行合理的分析,排除一系列計算機網絡的故障實驗。
1 網絡命令的元老—Ping命令
Ping命令在定義上來說,是用來發出Picmp響應的一個請求信息包,而Picmp則是Intemet控制消息協議的簡稱[1]。計算機網絡工程的網絡技術人員可以通過Ping命令給計算機網絡發出一些相應的指示,他們可以通過Ping命令給特定的主機、路由器等設備進行相應的設置,來達到實現網絡連通性測試的正常進行、網絡性能的有效分析、網絡故障診斷的有效進行的目的。在日常的計算機網絡工程中,大多數操作系統中,都存在著自身的Ping命令。而之所以Ping命令具有如此強大的功能,這與Ping命令自身攜帶的參數密不可分,Ping命令的格式以及各類參數含義大致為:
Ping[-t][-a] [-n count] [-l length] [-f][-I ttl]{-v tos] [-rcount] [- s count] [-j computer-list] I [-k computer. 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t
-t Ping代表需要將指定的計算機用
-a代表代表需要將地址解析為計算機的名稱,如192.168.1.2 NETO6。
-n count代表需要將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
-i length代表需要將發送包含由length 指定的數據量的ECHO數據包。
-f代表在數據包中發送“不要分段”標志。
-i ttl代表需要將“生存時間”字段設置為ttl (TIME TO LIVE)指定的值。
因此,以Ping命令的作用來舉例說明,首先存在1、2、3、4四臺計算機,一臺路由器名稱為RA,四臺計算機的子網掩碼均為256.256.256.0,自動默認IP網址為192.169.0.1. 那么在同一子網掩碼上,如果主機1上運行“Ping 192.169.0.5”以后,發生的情況將是我們討論的一個重點問題。那么首先,Ping命令會自主建立一個固定格式的請求數據包,這就是上述參數中所提及的Picmp,接下來,ICMP協議會將這個Picmp數據包連同IP地址“192.169.0.5”放在一起,一同交由后臺運行的進程—IP層協議進行處理。下一步,IP層協議將地址“192.169.0.5”作為計算機網絡工程將要運行的目的地址,將本機的IP地址作為一個原始地址,同時再與一些其他的計算機參數信息相結合,因此成立了一個全新的IP數據包,并能夠找到192.169.0.5的MAC地址。它主要是通過自身的一系列反應來與數據鏈路層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呼應,從而構建出新系列的數據幀。與此同時,IP層經過檢驗合格之后,提取有效的信息交給ICMP協議,經過處理后,立刻構建新的ICMP數據包,并及時發送給計算機1,過程雷同于計算機1發送ICMP請求包到計算機2。相反情況下,如果計算機不在同一地址上,那么在計算機1上運行“Ping 192.169.1.4”之后,IP協議通過相應的計算,發現計算機4與自己不在同一網段內,這就需要直接交由路由器進行處理,簡單來說,就是將路由的MAC取出,按理說,路由器得到這個數據幀之后,再跟計算機4進行相應的聯系,如果無法進行網絡聯系,這時就應該向計算機1返回一個超時的信息。
這樣一來,不難發現,在計算機網絡工程中,可以通過充分利用Ping命令這一強大的功能來代替專業的網絡測試儀,同時檢測網絡適配器的正常性。如果網絡相通,證明本機網絡適配器正常,反之,就是出現了相應的故障。
2 ARP命令
ARP命令主要是一個緩存項目,用于顯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協議”[2]。ARP命令的緩存中包含一個或多個表,它們的作用是存儲IP地址以及解析過的物理地址。計算機網絡工程上存在的每一個網絡適配器,它都是配備自己單獨的一類表。如果說計算機在沒有參數的情況下進行不合理使用,那么ARP命令將自動生成幫助信息,進而阻止使用。因此,只有當TCP/IP協議在網絡連接中,能夠安裝為網絡適配器屬性的組件之后,該命令才得以正常運行。APR命令能夠把IP地址解析成硬件需要使用的媒體訪問控制地址,其中,這些IP數據包通常是以太網的形式進行發送,由于太網設備的謹慎性,并不能夠及時識別出32位IP地址,因而它們大多是通過選擇48位以太網地址來傳輸以太網數據包。因此,計算機網絡工程必須把IP目的地址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轉換,成為相應的以太網目的地址。在以太網中,如果主機要和主機之間進行直接的聯系,就必須要確定目標主機的MAC地址,MAC地址就是通過地址解析協議進而獲得。ARP命令的作用主要是保證通信的正常進行,從而加快計算機網絡工程的通信速度。
3 其他命令軟件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采用一些其他的命令軟件對計算機網絡工程進行管理,這就要求計算機的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水平。PSocket是一種新型的網絡命令,它主要是一種由計算機的網絡應用層與TCP/IP協議族通信進而形成的一類中間軟件抽象層,看上去像是一組接口。PSocket在設計模式中,把較為復雜化的TCP/IP協議族進行隱藏,放在了在Socket的接口后方,然后讓PSocket來完成組織數據符合指定的協議的這一項任務。計算機網絡工程采用CS這一模式,首先將服務器端的Socket初始化,然后將它與端口綁定,進行相應的監聽,繼而調用accept應用,等待客戶端那一頭的連接。如果客戶端初始化時進行一個Socket應用,然后連接服務器,如果連接成功,就代表客戶端與服務器端成功地進行了連接。與此同時,客戶端發送相應的數據請求信息,等待服務器端接收請求并進行一定的處理,之后選擇把回應數據發送給客戶端,客戶端根據接收到的信息來讀取數據,完成后將連接關閉,這樣就代表了信息一次交互的結束,表示成功地完成了設備的測試任務。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世界里,計算機網絡工程作為一個大型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計算機網絡工程的工作人員,要學會運用各種網絡命令,合理使用,要在實踐中積極大膽地思考和研究,不斷地跟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自身所具備的網絡命令,充分發揮它們的長處,保證能夠高效率地進行各種工程任務,用網絡命令的強大功能來逐漸彌補計算機網絡工程硬件資源本身所存在的不足,真正有效地解決實際網絡環境中所存在的各類計算機網絡工程問題。
[參考文獻]
[1]韋志敏.對網絡命令在計算機網絡工程中應用的探討[J].科技尚品,2016(5):10-11.
[2]孫作偉.網絡命令在計算機網絡工程中的應用[J].電子信息與軟件工程,2016(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