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摘 要】秦腔是我國西北五省的重要戲曲類型,雖然飽經風雨和滄桑變化,但是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其魅力和影響力也越發明顯。秦腔這一戲曲藝術在行當劃分方面是非常嚴格的,生旦凈丑各領風騷。其中旦角在秦腔當中所占位置至關重要.旦角有各種不同的劃分,不同的類型在實際表演和發揮上也各不相同。秦腔武旦是秦腔旦角行當中最具活力和典型性的婦女形象,能夠將旦角藝術的特色和魅力進行有效展示。本文將重點就秦腔武旦的重要性及其表演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秦腔;武旦;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16-02
秦腔對戲曲行當的劃分非常嚴格,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使得秦腔在生旦凈丑方面的分割非常鮮明,也非常細致。旦角是秦腔當中的一個重要行當,這一旦角行當把角色的颯爽英姿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能夠從整體上對秦腔旦角藝術進行豐富和充實。為了對秦腔的旦角行當有更加細致全面的了解,本文把秦腔旦角行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活力的武旦作為研究重點,在分析秦腔武旦重要性的同時,指出如何更好地進行秦腔武旦的表演,從而彰顯旦角藝術和秦腔的藝術魅力。
一、秦腔武旦的重要性分析
旦角是秦腔藝術當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一個角色行當,包括正旦、小旦、老旦、閨閣旦、媒旦、正小旦、武旦等,不同的類型在特征表現方面也各不相同。武旦和上述提及的旦角形象相比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沒有端莊靈動、俏皮柔順,反而是擁有屬于武道的一整套表現手段。而秦腔武旦的重要藝術特點在于“武”。秦腔武旦在塑造人物角色的過程當中,會利用外在的“打”來塑造內在的“氣”,并將語氣進行有效統一,凸顯良好的面貌以及相應的精神內涵,最終通過二者的整合,構成武旦的精神氣質。
秦腔武旦是旦角行當中最具活力、最能展現英雄風姿的婦女形象,正是因為武旦的存在,給秦腔旦角行當增加了獨特的藝術氣息,也讓旦角藝術變得更加豐富充實。
基于秦腔武旦的重要性,以及獨特的藝術特色,秦腔武旦演員在實際表演過程當中必須要掌握橫向與縱向的藝術基本功,即藝術概念和藝術類別。
秦腔武旦在塑造巾幗英雄與英姿颯爽的婦女形象時,必須把握好三個關鍵點,并對各個關鍵點進行熟練應用,確保呈現出來的人物生動逼真。
第一,程式化表演。秦腔武旦在表演當中雖然仍講求四功五法,但是在其諸多程式中,要求會更加嚴謹與精細,帶有幅度性以及跳躍性的特征。
第二,技巧化。這里所說的技巧主要包括武藝和技藝,指的是武戲表現當中的功力與絕活展示。武旦表演者需要用技化藝,以巧化藝,將自身和人物角色進行彼此融合,充分挖掘戲曲人物形象,確保整個表演更富流動性和整體性。
第三,舞蹈化。所謂舞蹈化,是利用載歌載舞的方式將秦腔武旦的身段技法進行自然整合,不過在這一過程當中必須合理有度,切實服務于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時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二、秦腔武旦的表演方式
武旦既有異于正旦和小旦的端莊輕靈,也不似小花旦的俏皮,以及閨閣旦的柔順,她有自己的一套表現手段,其藝術支點是“武”。所謂的“武”,指的是武旦在塑造人物上,以外在的“打”塑造內在的“氣”,這里的“打”和“氣”是統一的,“打”顯出了精神面貌,“氣”蘊含了精神內涵,兩者統一就會形成武旦藝術的精神氣質。這一層是非常重要的,秦腔整個的武旦藝術之魂,皆集中于此。因而,武旦演員在舞臺上,既要掌握橫向的藝術概念(如表演形式與表演節奏等),又要掌握縱向的藝術類別(如音樂、舞美等),這兩種基本功是武旦演員所必須具備的。
筆者是一位有著二十多年藝齡的秦腔武旦演員,在從事藝術創作表演的過程中,塑造了不少巾幗英雄和身手不凡的婦女形象。筆者的觀點是,要塑造好人物,關鍵是要抓住武旦藝術的三個顯著特色,知曉貫通并靈活運用,這樣刻畫的人物才會惟妙惟肖、形象逼真。
程式化是武旦藝術舞臺表演上的第一特色。程式是每位戲曲演員的必由之路,在“四功五法”的定義里,程式所遵守的正是“四功五法”的具象,招式之間、步伐之間、動作之間、唱念之間,均是對程式的闡發。武旦行當所要求的程式,似乎更加嚴謹與精細,因為它具有幅度性和跳躍性。
技巧化是武旦藝術舞臺表演的第二個特色。技巧指的是武藝和技藝,是武戲表現手法上的一種功力和絕活的展示。武旦演員的表演,是以技化藝,以巧化藝,其中的“化”便是武戲的高層次:一是自身傳遞于人物的過程;二是人物與人物之間相互融合的過程。有了對武藝的深刻理解,有了那種動態的對人物的挖掘,就有了整體結構和流動性。
舞蹈化是武旦藝術舞臺表演的第三個特色。舞蹈化也重在“化”,是用載舞行舞的方式,把一些武旦的身段表演技法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但要合理,要有度,要達到為舞臺人物形象服務的效果。這樣一來,舞臺表現就更豐富、更精美,更能給觀眾一份美的享受。
如秦腔折子戲《戲妖》中的玉鼠精,就是武旦身段表演舞蹈化的典型體現。筆者扮演的玉鼠精,是靠迷惑他人借機取人性命的女妖,殊料卻碰到了去西天取經的齊天大圣孫悟空,被孫悟空識破降服。表現此人物時,應行有行步,動有動舉,要符合女妖的行為準則。她的輕佻,她的言語挑逗,她的出其不意的擊殺,全在表演層次里顯現。尤其在與孫悟空變的小沙彌的戲耍中,更是活用舞蹈藝術的柔、軟、輕、飄、逸、浮、繞、轉等動作,融匯于秦腔藝術的程式和武打技法,表現出的人物可謂美輪美奐。武打中,筆者運用了舞蹈形體表演的夸張元素,讓人物的性格張力更為突出,更具美感,更符合以妖化人的合理性與規范性。
人物的塑造需要內外有機統一,筆者遵循著戲曲表演的藝術節奏,以舞蹈動作來配合女妖的思想,所折射出來的人物個性相得益彰,令人物質感更具有透明性。
秦腔武旦的基本功數量繁多,從整體角度上看主要包括腰腿功、臺步功、圓場功、山膀功、云手功 、把子功、毯子功等,而每一種基本功又有不同的劃分,可謂是數量眾多,內容繁雜。秦腔武旦的高功主要表現為打出手方面,是一種拋擲和傳遞武器的特技,難度大,而且具有驚險性。通過把基本功和高難度的功力進行整合,能夠促使二者相映生輝,增加秦腔武旦表演的亮點與看點。
秦腔是擁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戲曲藝術形式,在大力傳承和發揚國家民族藝術的背景下,秦腔藝術散發的魅力大幅提高,也給人們研究秦腔藝術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秦腔的諸多行當中,旦角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展現出來的獨特性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武旦又是秦腔旦角行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作是最具活力和表現力的形象類型。為了更好地把秦腔武旦的重要作用和藝術魅力展現出來,對秦腔武旦展開多角度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這也是本文想要達到的重要目的。
參考文獻:
[1]祁建茹.秦腔武旦的藝術特色[J].文史藝術,2015,(5):55-56.
[2]林軍.秦腔武旦表演的三統一[J].戲劇之家,20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