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婷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很多家庭及學生對于傳統的教育產生了思想轉變,從最開始的尊重科學文化教育,到如今的重視藝術性教學,尤其是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大學公共音樂課程作為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聲樂課程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對學生日后在音樂領域的發展有較大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大學公共音樂課;教學模式;創新與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205-01
目前的學生能夠在大學時期被普及音樂教育,利用公共音樂課進行音樂素養的培養以及音樂細胞的發掘,教師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注意力,通過公共音樂課程教學的方法,能夠確保學生增強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對于其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和音樂事業的擴展,都有一定的影響,能不同程度地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思維,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分類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學公共音樂課程教師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開展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基礎知識層次按照不同的方向進行培訓,鼓勵老師對學生進行分等級的培訓,并且選用更加符合學生的思維方法進行教學引導,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得到較好的音樂素養培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致可以將學生分為三類:領悟能力較低的學生,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想要速成的學生。[1]
(一)領悟能力較低的學生
對領悟能力較低的學生進行培訓時,要加強對音樂能力的提高,因此老師應在學生進行公共音樂教學過程中多加進行關注,并且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定的興趣基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和領悟能力較低的學生進行必要溝通,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良好的溝通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能夠更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教學成果,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
(二)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
就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能在上大學前接受過較為系統的培訓,能夠對于音樂的學習游刃有余。對于這部分學生,其學習興趣較高,學習積極性也較強,在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以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模式完成公共音樂課程的學習,讓老師在課堂上真正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中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從而提升對于音樂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學生加強音樂素養的培養。
(三)想要速成的學生
對于想要速成的學生,通常在音樂的學習以及老師課堂教學過程中,都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其過于追求速度,往往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導致學生的音樂成績并不理想。對于這類學生,老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的教育,以輔導教學為主,讓學生明白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真正完成音樂學習,那么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努力,才能夠將音樂做到融會貫通。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大學公共音樂課程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像在日常學習中保證學生不偏科一樣,如果學生只注重學習的某一部分,那么以此為發展方向,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很可能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失去平衡點,甚至影響學生的專業素養的培養。
二、大學公共音樂課程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實踐的方式幫助學生尋找舞臺的表演力,雖然是公共課程,但是也要在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同時也要通過舞臺的表演來檢驗學生對音樂公共課程的學習。音樂作為一項表演藝術,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舞臺的表演,并且在實際的表演過程,針對性發現問題,并且在日后的課程培養上也有一定的針對性。要引導學生在舞臺上釋放自己,有效培養學生的舞臺渲染力和舞臺表現力。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對于學生應變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對于學生未來良好素質的培養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對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學生,可以在上場之前給予學生一定的心理暗示,鼓勵學生進行臺上的表演。例如在上場前,當學生出現緊張的表現時,及時給予學生心理暗示,給學生重新講解課堂上的專業知識,將學生帶入到歌曲的情景中去,引導學生將歌詞作為親身經歷,演繹在眾人面前,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打消心中的緊張情緒,并且提升自己的舞臺表現力。最后還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設置評審環節,對于學生的舞臺表現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通過老師的點評讓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在舞臺表現力上的缺點和不足,以此來進行針對性的彌補,為其未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2]
三、小結
大學公共音樂課程教學對于大學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其整體的音樂素養,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過專業有效的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文君.創新普通高校音樂文化建設的思考[J].新西部(理論版),2014(11):161-162.
[2]王新.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中教師素養的建構[J].美與時代,2013(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