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均
【摘 要】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中,使用書法是現在業界非常流行的一種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操作都能起到良性的、增加電影藝術本身魅力的作用,更毋庸說審美力的展現和提升。黃海是這方面的一位比較優秀,也比較成功的設計師。他正是主要選擇將書法作為自己的主體設計元素,并達到比較高妙地步的其中一位。本文將通過對黃海的電影海報中,書法藝術的使用及其設計創意進行深入分析,并試圖以此探討書法與電影海報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書法;黃海;電影海報
中圖分類號:J292.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3-0157-02
一、書法與電影海報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藝術門類。它以象形的漢字為依托,以柔軟的毛筆為工具,千百年來形成一整套講究氣韻、章法、結字、用筆、墨色等變幻莫測、豐富異常的藝術手法,將漢字的書寫性發揮到了極致。同時,也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產生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每一種書體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學特色。
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書法藝術不僅是書寫技巧的表現手法而已。他還是中國文人士大夫最常用的表達自己生活理想和審美趣味的載體,最終形成獨特的書法美學。三國時期大書法家鐘繇曾說道:“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見萬象皆類之。”即是說,人內心之美的流露、展現,并以之感動人,激起欣賞者的審美共鳴才是中國書法藝術的至高目標。
然而,這種中國歷代相傳的書法藝術,感覺又似乎與工業化產物的電影海報是格格不入的。但筆者以為,電影海報不僅是電影宣傳的工具而已。他是圖形、文字、色彩結合在一起的一門綜合藝術,也是電影上映之前最重要的展示電影內涵、激發觀眾審美感情的獨立作品。所以,書法與電影海報的結合,不僅讓觀眾容易接受和增加電影對觀者的吸引力,也幫助我們建立中國文化在電影藝術上的自信。筆者以為,在這個藝術實踐中,設計師黃海的作品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黃海電影海報中的書法藝術
黃海作為海報設計師,得到許多知名導演如姜文、陳凱歌、許鞍華等的青睞,據說他一人基本承包了中國超過一半的電影海報,也是目前中國海報設計收費最高的設計師。他的代表作品許多都是我們熟悉的電影,如《黃金時代》《尋龍訣》《一代宗師》《白鹿原》《我不是藥神》《影》等等。而它們的一個共性,即是在海報字體的選擇上都鐘情于書法作為自己的主要視覺元素,特別是在電影題目的表現上更是如此。這已經變成黃海的個人設計特色。下面我們就結合設計實例對其手法展開分析。
黃海的電影海報,在片名中往往以“書法”為基本要素,結合平面構成中的設計手法,打破了傳統海報設計中文字單純的記錄功能,讓書法成為畫面的焦點。
他的海報里的書法都是書法家親自書寫出來的,這一點很重要。書寫的字體不同于字庫里的字體那樣冰冷,而是充滿溫度。書法的獨一無二也讓電影的片名沾染了這層寓意,讓聲光化電的工業產物與以個性為突出特征的藝術走得更近。另外,書法的靈活性也可以促使設計師根據電影中不同的主題、內容和電影藝術風格尋找不同的書家,使書法與電影風格融為一體,從而呈現出新穎的視覺感受。
圖1是黃海為張藝謀的新片《影》所做的宣傳海報之一。《影》的原創故事來自朱蘇進的小說《三國·荊州》。故事講述一個關于“影子”即替身的故事。整個電影充滿了古典意味強烈的浪漫色彩,是關于陰與陽、夫與妻、黑與白、明與暗、天與地等對比分明的二元分立的精彩博弈,所以海報中沒有多余色彩,只是黑白。但由權力與欲望構建的復雜人性,又不完全是黑白涇渭分明的。所以,我們在黃海的這副海報中看到的是黑、白的交織,這是書法藝術與平面設計正負形手法的融合運用。
影片中“影”字的設計選用的是行書體,筆力雄厚、蒼勁,由于書寫時的速度感產生的飛白,使得整幅海報立刻有了靈動雀躍的視覺動感。無論是“影”的沉著痛快,還是結構的渾然一體,都讓觀看者感受到如同舞者一般的動態。這種動態是靜態的字庫字體所無法比擬的。而且“影”字在書寫時有一種由于筆在紙中行走時產生的阻力形成的摩擦,給人一種“澀”(阻塞,不流暢)的感覺,這與影片中在夾縫中求生的“影子”內心的隱忍、剛硬相吻合。
另外,“影”字的墨韻也非常值得關注。墨韻即筆、墨、水三者的融合,不同的墨跡能產生出不同的墨意感和韻律美,相互配合交融形成了“墨韻”,墨色中又有枯潤的對比、濃淡的變化和漲墨暈染的變化。“影”字由于墨色的干枯形成的飛白,好像武林高手在林間對決一樣。特別是“影”字最后一筆長長拖出,形成一種浩瀚氣勢,把電影的“俠”意袒露無遺。
《黃金時代》(圖2)的海報設計,是讓黃海一躍成名的標志。黃海一共做了六張,分別是大陸版、美國版、韓國版、日本版、臺灣版和香港版。它們都得到了導演許鞍華的高度贊賞。特別精彩的是大陸版(見上圖)。海報中除了一些基本的文字信息外,只有蕭紅和她的筆墨。蕭紅靜立其中,猶如置身于大時代的洪流,卻依然堅定而安靜。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在視覺上非常有沖擊力。
海報中的題目也是用書法表現,書體選中的是楷書,但也有行書的靈動,用筆樸素、自然,了無矯飾。這種由斷點手法形成的空靈書風,不僅契合了蕭紅的文人氣質和漂泊、不羈的一生經歷,其精致與細膩似乎也是對其女性作家身份的一種暗示。顏色的選擇上,是毫無疑問的明確的金色,在點明《黃金時代》的主題之外,黑、白、金三色以點、線為主題的穿插組合在形式上形成一種素樸中的優雅魅力,在內容上也暗合了蕭紅“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一生。隨著該電影海報的發布,一時間引起了網絡上的熱議。人們紛紛贊賞道:如果有一部中國電影是因為海報被記住,一定是《黃金時代》。
以上兩張海報都是書法運用比較明確,屬于“嚴肅”書法的使用案例。而《白發魔女傳》中的這組書法,可以說是一個“創意書法”。它寫得怪誕、奇絕,如果單獨把書法拿出來品鑒,任何一個人也不會說它好,甚至有一種江湖書法的感覺。但就是這樣有著一股妖氣的字與白發魔女的氣質卻是非常貼切的。即是說,這是一種書法藝術在電影海報中的使用類型。它幾乎只為該電影海報設計而存在。這幅海報中的書法正符合該電影所具有的玄幻色彩。整個文字張牙舞爪,筆畫的起筆尖入尖出,非常銳利。“發”字右邊的須字旁,好像是魔女的爪子伸出來一樣,形象生動。
而不管是哪一種,它們的共性是都不能脫離對電影本身的解讀。內容要與形式形成高度的統一,這是顛簸不破的藝術規律。恰到好處的書法才能相得益彰,而背道而馳的結合只會讓作品顯得渙散無神。
《龍貓》也是類似的一個比較新的案例。這幅海報中的書法,如果單獨拿出來以書法的角度看也不太好看,甚至稱其為“書法”也有些勉強。但是與主題卻非常契合。它是在行書與隸書的基礎上提取升華,并進行創新的結果。我們看到它在充分體現龍貓的憨態可掬的特征的同時,通過改變筆畫構件的規范,夸張了筆畫的特點,形成的飛白與字體外拓的圓潤好似一個可愛的龍貓浮現在眼前。“貓”字右下方的“田”字也以龍貓的眼睛作為替代。這一移花接木的創意,點明主旨,巧妙有趣,方便大眾的理解和記憶。并且再次契合了電影主題。這樣的書法字體是一種再創造,展現出了傳統書法字體在新時代下結合設計思維去創造的形式美感。
電影《大圣歸來》的海報,是書法藝術運用的另一種類型,即書寫體與電腦設計的結合。該海報選用的是隸書與電腦設計相互結合的方式,“大”字的左邊一撇夸張地上揚,形成了一種霸氣的筆“勢”,與孫悟空本身張揚的性格特征相符合,同時右邊的捺劃縮小,則是為了給“圣”字夸張的一橫留出空間。“歸”字一撇與“大”字風格相同,形成視覺統一,和“來”字緊密排列。整個字沉重卻又張揚,書寫過程中形成的飛白,仿佛大圣已經駕著祥云歸來了一般。
三、結語
總而言之,黃海所設計的電影海報中的書法,風格多變。有用行書書體,大氣磅礴的《影》與《黃飛鴻》;也有二王風格的《梅蘭芳》;有取自《爨寶子碑》的《我不是藥神》;還有顏真卿風格的《山河故人》等等。它們沒有哪一種特定的書法體,也沒有固定的所謂“御用”書法名家,全部是根據影片需求量體裁衣。
當然,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字體設計變得非常容易和流行。這些字體都是根據宋體、黑體、楷體等美術字的變形得來,是對文字的美化裝飾。風格也可以做到或端莊典雅,或修長優美,甚至用電腦筆刷工具也能書寫出書法的感覺。但是,經過電腦加工過的字,與書法相比還是顯得過于生硬。因為書法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要遠遠超過美術字和“電腦字”。它們傾注了書法家的情感和生命體驗,也能夠表達出電影中微妙的情感,甚至是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心理感覺。這一點,在黃海的電影海報設計中都有所體現。
由此也可以看出,書法藝術與電影海報設計并不是兩個獨立個體的簡單拼合。好的電影書法應該要符合影視作品中特定的內容,即不能脫離電影的主題自主創作,當然更不是將書法藝術與電影畫面進行簡單拼接。書法家應是提前閱讀了電影劇本,反復琢磨,進入電影角色,體會導演所要表達的思想,只有這樣,書法藝術的運用,不論是篆書的拙趣,還是金文的圓渾,草書的連綿,還是楷書的穩重,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為電影藝術發揮出最大效力。反過來,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也能借助于電影這種大眾藝術媒介走得更遠,甚至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