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軍 (安徽老莊教育英博校區)
民辦學校管理牽涉到方方面面,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讓管理走向繁雜和低效,增大管理成本同時帶來管理內耗。筆者通過十八年的民辦學校管理實踐發現:用系統思維打造出來的立體化學校管理會更加簡單、高效、快捷。
系統是多維和多角度的,縱向多層性,橫向模糊性。對系統必須有長期的實踐并進行深刻的分析、洞察才能在腦海中顯出它的結構,才能發現不同結構間的關系,才能找到整個系統的“要害”,把單位有限的資源集中到關鍵位置,發揮“杠桿效用”,從而提高系統的整體效果和效率。系統思維只是一種“思考方式”,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有一種無形的作用力。
民辦學校的生存要以學生為中心,為此要處理好董事長、校長、員工這個層面。

關于這個層面,筆者已在《再談民辦學校的出路》一文有詳細的論述,不再贅述。(《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09年7 期)
學校管理是校長帶著大家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將工作做好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處理好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這三者的關系。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年級主任就是一個好年級,一個好班主任就是一個好班級。要想把這三位“好同志”放在一起,形成一個良性組織,就是要靠管理。
在公辦學校管理成本較大,但在民辦學校必須追求資源成本的最小化,然后實現效率的最大化。校長的辦學思想,校長對民辦教育的理解,校長對辦學的定位很重要,畢竟校長是最終決策者,而決策的對否會影響管理成本的高低,因而只有校長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打造一個良好的教育團隊,做出正確的教育決策。好的校長會選出勤于管理、精于教書、樂于奉獻的人擔任年級部主任,年級部主任也會在校長思想的引領下培養出一批愛崗敬業的班主任隊伍?!叭谩毙纬珊狭Σ拍芴岣吖芾硇?,即校風正、學風濃、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方能形成。
民辦學校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又是所謂應試教育的產物。沒有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就不能生存,公辦學校剩余幾個學生也要保留教學點不能撤并,而民辦學校沒有一定規模的話就根本不能生存。所以沒有教學質量的第一,就沒有學生選擇的唯一,沒有學生選擇的唯一就時刻有人去樓空的危機。因而“科研興校”在民辦學校就不能停留在“刷在墻壁上,說在嘴巴上,就是不見行動上”這一層面,沒有教科研,就沒有學校的發展,教科室主任、學科組長,科任教師這三者關系就要處理好。

教科室猶如人體的心臟,心臟一旦出了問題,就會時刻危機人的生命,學校沒有科研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更談不上競爭力,但很多學校把他定位可有可無,甚至是一個虛設,也有的學校把他定位為行政管理機構。教科室不是一個行政機構,他是一個去行政化的科研機構,他的職責和使命就是發展教師。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學生的發展,也就沒有學校的發展。因此,辦學者和校長一定要重視教科室的設置。
首先選出核心人物——教科室主任,這一人選必須是業務的行家里手,必須是一線的實踐者,必須是能引領教師發展的專家,同時也是不爭不搶的學者。這一人選必須經過多方考核才能選出,不能隨意指定。一旦教科室主任選定就要選拔出各門學科組長,學科(教研)組長的人選也要參照這一標準。這樣教科室主任、學科(教研)組長,科任教師這三者的關系就決定了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
教研質量的高低,筆者已在《加強新時期民辦學校的競爭力》一文有詳細的論述,不再贅述。
在辦學的過程中,學校始終要為全體師生的發展服務,因為現在辦學提供的服務也是一種商品,民辦學校的競爭必須遵循市場規律。學校提供的服務質量,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這樣一所民辦學校的教務、事務、財務三者的關系就尤為重要了,因為這三者屬于服務層面,一旦服務不好就會耽誤學校的發展。

教務處,好多學校把他和教科室的工作混在一塊,實為職責不清,分工不明。教務處是協助校長做好日常教學常規管理的重要服務部門,工作較為具體,也可以說是負責教學管理中的事務。主要做好:教師招聘計劃,學期、學年計劃、總結,教師、學生檔案管理,制定課表、時間表、行事歷,常規教學檢查,組織平時月考、成績分析,配合教科室做好教師的培訓及其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
事務處,事無巨細,比較忙,比較雜,比較細,也比較臟苦累,因為這個部門承擔著學校的安全、衛生、吃喝拉撒睡等具體工作,屬于典型的服務部門。有的學校叫總務或后勤,其實后勤就是前勤,事務工作走在前,學校工作就不難。在民辦寄宿制學校,事務處提供的服務質量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和家長的選擇,也關系著學校美譽度的提升。
財務處,直接牽涉著師生和投資者的利益,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辦學??渴召M生存,開源和節流是財務處的主要職責。每月做好財務分析,幫助校長提供精打細算的理由?,F在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給學校造成的消耗很大,直接影響著辦學效益,而這些必須由精通財務的人員及時向校長、董事長提供財務信息,幫助校長、董事長做出正確的花錢決策。該花的錢絕不吝嗇,不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浪費!
學校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上面論述的四個層面不能是靜態的,必須讓他們運轉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立體的管理系統,即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體動方能形成一個立體的管理框架,這個框架是無形的,滲透在管理的過程中,也就是所謂的系統思維。
在這個立體模型中,我們會發現:在民辦學校里,董事長、校長、教科室主任這三位處于學校管理的頂層,學校的定位,走向何方,能走多遠,要把學生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學校的管理境界,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的服務質量,全靠這幾位引領。如果這三位辦學治校的思想不統一,對教育的價值取向不一致,這所民辦學校遲早會出問題,要么換人,要么走人。
在這個立體模型中,我們還會發現:教務、事務,財務是學校運轉的基礎,猶如金字塔的塔底,一旦塔底出了問題,大廈將會有倒塌的危險,這三者是學校服務的核心,服務不好就叫“耽誤”。

在這個立體模型中,我們還會發現:在學校運轉的過程中,大家都是運動的,但大家的位置又是固定的,就像足球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大家都在跑動、搶球、斷球、傳球、射門、守門,但大家都不能越位,也不能亂踢,前鋒、中路、邊路、后衛各有各的分工,此之謂動而不亂,動而有序。在學校的運轉中,大家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職責,不能越位,更不能越權,千萬不要出現“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的現象,此之謂動中有靜,管理有章法。
教育的變革日新月異,民辦學校走向市場化運作早已成為事實,學校的管理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扁平化的思維層面,一定要有立體的系統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