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訓陽
摘要:隨著我國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業務量快速增長,在不平衡發展的情況下,也凸顯出一定的不足,在物流領域,在支付階段,在報關和清關手續上,以及在信用問題上,這些因素會影響跨境電商的發展。文章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跨境電商;物流;支付
一、我國跨境電商發展情況分析
(一)跨境電商業務量不斷攀升
中國跨境電商業務數量繼續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4.5%。近年來,出口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中堅力量。“中國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報告” 顯示,2017年中國主要電子商務出口國中,美國和俄羅斯的比例最高。分別為15%和12.5%,法國緊追其后,占比11.4%,地域分布較廣,中歐、中非、日韓等地業務量都有所提升。拉丁美洲、中東歐、中亞、中東和非洲是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市場仍然較為廣闊。
涉及出口的跨境電商平臺和服務商不斷豐富和增加。出口跨境B2B,B2C平臺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我們都知道TOOCLE3.0(Business Po),阿里巴巴國際站,環球資源;全球速賣通、亞馬遜卓志供應鏈、遞四方、出口易;也有不斷成長和壯大的蘭亭集團、敦煌網、大龍網等;這些服務平臺有效地搭建了很好的橋梁。百事泰等;這些服務平臺有效地搭建了很好的橋梁。
(二)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對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投資促進設施和設備不斷改進。從運輸角度看,2017年是跨境電商物流快速發展的一年,整個行業配送中心擴大了200多萬平方米。各類跨境電優勢企業都在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新建加拿大、西班牙、中歐、非洲等地的海外倉,物流園區也到處開花;在公路運輸方面,干線車輛新增加1.2萬輛,在鐵路運輸上,全國65個城市已經全部高鐵貫通,運輸能力可達日2000噸,就在前不久開通的首列跨境電商物流專列中歐班列“長安號”抵達西安用時不到海運一半,成本節約一半。
航空運輸的運載能力也顯著提升,貨機專用航線數量超40多條、合作航線200多條,“最后一公里”問題一直是物流的痛點,已經得到緩解,物流信息技術日益普及,AGV的使用和智能快遞集裝箱的投入提高了物流運作的效率和速度。
(三)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
近年來,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規范支付機構的跨境互聯網支付服務,防范渠道外風險到不斷加快完善支持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法規政策環境,增值稅、消費退稅免稅政策,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有權在收到貨物之日起七日內退貨,無需說明原因。關鍵節點政策主要有: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展了全國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工作,2015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國內消費需求較大的國內消費品,2015年6月月底前,我們進行試點,降低進口關稅,逐步擴大免稅產品的范圍;2015年5各地海關保持365*24小時的作業時間,提升通關效率;2016年3月開始施行無紙化通關;2016年4月,實施了新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結束免稅時代;從2016年5月11日起,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相關監管要求的過渡期將在一年內給出,即按照試點模式繼續進行監管。經商務部同意,監管過渡期進一步延長至2017年年底。另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為跨境電子商務和跨境物流孕育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
(一)貨物周轉時效較長,物流體驗感較差
跨境電商交易一般具有批量小,批次多,訂單分散,采購周期短,貨運路線長等特點。目前常用的物流形式主要有:中國郵政的國際包裹、國際快遞、海外倉庫,各有優勢。對于跨境電商公司來說,集中反映的是物流體驗不佳和物流成本高昂以及物流業務的專業化水平和物流可追溯性差的問題。
(二)支付安全事件頻發,消費者安全感欠缺
跨境電商與外貿行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外貿行業由于發展時間較長,各種支付問題已經提前暴露和解決,針對各類已經出現的問題和會出現的問題有成熟規范和健全的爭端處理機制,但是跨境電子商務作為近年來新興事物,它的支付仍處于起步階段,并且面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支付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網絡黑客和安全,電子貨幣的發行和使用,法律監督等。
(三)信用體系和爭端解決機制尚未有效構建
在跨境電商交易中,往往會涉及兩個甚至是兩個以上的國家,因各國的語言環境、文化背景和交易方式加之信息不對稱,和初次合作雙方對彼此的信任程度低,在交易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障礙。再加上缺乏可對買賣雙方進行身份認證,資格審查和信用評估的信用體系,跨境電子商務問題也日益突出。面對交易問題和交易糾紛,法律適用也是跨境電商無法避免的問題。
(四)通關手續、法律和監管問題仍是痛點
傳統的海關監管難以適應小批量,高頻率,多品種的新特點。跨境電商貿易每批次交易以大量商品通過快件和郵遞渠道通關與現行單件為基礎、出貨頻次高、商品品類繁,造成海關通關效率低下;跨境電商無法提供報關單、增值稅發票缺失,法律對貨物規范性不明確,造成出口退稅困難;同時,境外買家支付美元無法在直接國內兌換,結匯渠道不暢的問題,制約跨境電商的發展,也衍生了“水客”、“非法代購”灰色清關市場。綜合各類因素,使得報關成本過高,時間過長,嚴重影響消費者體驗。
三、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策
一是建立與跨境電商發展相協調的國際物流體系。結合國際物流的現狀,單靠國際快遞公司無法滿足中國對外貿易的物流需求,特別是在購物季節。會出現倉庫爆炸,貨物積壓等現象,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為此,一方面要積極支持中國現有物流企業通過稅收,資金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拓展國際物流服務,加大業務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強。形成規模效益,信息化水平高,管理科學,服務水平高的大型物流企業;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協調和協調各方資源,努力建設更多的海外存儲基地,特別是在主要外貿國家, 開發更多的第三方存儲設施,在提高分銷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它也很容易被當地人接受。 這是不容忽視的,還需要加強國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各種形式的國際運輸業務的發展,以更好地滿足跨境電商公司的物流周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