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政策,海南省有中國“南大門”之稱,在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促進海南經濟的全面發展,必須把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發展放在優先的地位,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依賴于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而傳統的農村金融遇到眾多問題,互聯網的興起,為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促進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研究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海南農村金融發展,有助于找出當前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的困難與挑戰,來更好的建設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體系,從而促進海南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互聯網金融;信息化;借貸;網絡平臺
一、引言
根據中國社會科院“三農”互聯網金融藍皮書最新數據顯示,農村金融市場是一片藍海,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已達3.05萬億元。近年來國家也在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頒布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以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海南作為唯一一個以農業、農民為主體的經濟特區,大量優質熱帶特色農業項目亟需資金,需要得到金融的鼎力支持。
在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已經滲透到廣大農村并成為農村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海南發展農村金融不僅可以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脫貧,而且可以促進海南特色產業發展、引導農民走向合作之路,不僅可以優化海南農村經濟結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改善農村基層治理,促進海南農村和諧穩定,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研究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現狀
目前海南大約有600多萬的農民,占到海南總人口的60%左右,據不完全統計,海南農村經濟大約占到海南經濟的30%以上,由此可見海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金融的支持,要想建設好農村經濟,必須要充分發揮金融的作用,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金融逐漸依附于互聯網上,農村金融的發展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也變得不同于之前傳統的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通過對于當前海南農村金融發展情況的梳理與不同的分析,找出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路徑,從而為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動力。
(一)海南省農村金融供需矛盾仍然較大
隨著農業經濟的加速發展,培育海南省現代化農業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海南省政府日益重視農村金融的發展。目前,海南農村對金融有廣泛需求,農民對金融服務也存在多樣化的需求。涉農貸款份額盡管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所占比例相對來說還是較小。海南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不佳,農戶金融意識較為淡薄,對金融產品和服務認識不多,市場上金融供給比較單一,這就使得海南省農村金融供需矛盾較大。
(二)海南農村金融機構覆蓋面日益完善
目前海南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工、農、中、建、交)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光大、浦發、民生、中信等)分支機構縣域及以下網點、海南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小型農村金融機構,以及還有快速增長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等,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類型也日益增多。根據海南省銀監局數據顯示,2016年海南省共新設22家銀行業分支機構,農信社改革也進一步深入,白沙農村合作銀行成功改制為白沙農村商業銀行。4家村鎮銀行正式開業,實現了村鎮銀行市縣全覆蓋。總體而言,海南農村金融機構主要以銀行為主,其中國有銀行及股份制銀行網點較少,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是主要形式。保險、期貨、證券等金融機構較少。
(三)海南農村金融產品不斷增加但創新力度不夠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海南農村的金融產品逐漸增加,但是相對于海南農村對于金融產品的需求而言還是較少。近些年,隨著電子支付的興起,各大銀行相繼推出手機客戶端以及電子銀行等,逐漸使貨幣出現電子化和符號化。而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逐漸增多,如通過手機能非常方便地接觸到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司推出的一些金融產品。但是,在海南農村金融市場上最多的還是對資金的需求,農戶或涉農企業還是依賴于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盡管隨著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金融機構近年來也加大了對農村地區的貸款投入,但是對不動產抵押物的依賴,使得金融機構的貸款額度并不大。雖然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有針對性的小額信貸,精簡貸款流程使得農戶或涉農企業貸款越發便捷,但是還是存在很多農戶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目前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遇到的困境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互聯網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給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了不同的發展態勢,極大地促進了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在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路徑也呈現了不同與之前的困境,嚴重影響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
(一)海南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較差,難以構建互聯網金融體系
盡管目前的海南農村的網絡已經普及,但是相對于城市的集中性而言,海南農村的居住相對來說較為分散,且海南部分地區為山區丘陵地帶,網絡的建設成本較高,導致海南農村的很多地區網絡建設較差,從而使得人們更多依賴于傳統金融的支付,由于海南農村地區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導致,導致海南地區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差,在網上極易受騙,這嚴重影響了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推廣,從而導致在海南的部分農村地區難以構建起互聯網的金融體系,難以起到推動海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二)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人才缺乏,導致互聯網金融產品單一
盡管互聯網金融拓展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產品,但是相對于海南農村的需求而言,農村金融的產品還是想多較小。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們更愿意去城市尋找機會,導致海南農村的金融人才的匱乏,例如在某些海南農村的信用社,大部分的人員的學歷最高為大專水平,并且隊伍大部分為40歲左右的人員,嚴重的缺乏創新性,難以滿足海南農村人民日益增長的金融需要。由于嚴重的缺乏人才,導致海南農村金融產品較為單一,目前海南農村的金融仍然以信用社和傳統銀行為主,一般以存貸業務為主,僅有少量的理財產品與保險業務。
(三)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風險較大
雖然互聯網的發展,給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是在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也帶來了更大的風險,對于海南農村金融體系提出了嚴重的挑戰。在農村之前的金融企業以信用社與傳統銀行為主,由于這些銀行的規模以及信譽較好,使得之前的農村金融的風險較小,但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風險較大,由于海南農村人員的受教育水平較低,難以識別金融詐騙,導致很多海南農村人員被騙,例如互聯網的借貸平臺極易形成“高利貸”,從而使得農民背負沉重的包袱,此外,目前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不完善,導致互聯網上許多融資平臺存在這極大的風險,這些風險對海南農村金融體系提出了嚴重的挑戰,極大的影響了海南農村人們的生活。
(四)海南政府對于農村金融的扶持力度不足且缺乏長期規劃
近些年,盡管政府不斷的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但是由于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且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較大,導致政府與金融機構對于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保持謹慎的態度,而且我國對于目前農村金融的發展并未出臺相關的政策與法規以及相應的稅收制度,這也導致了農村金融產品的單一。由于互聯網金融屬于新生事物,人們對于互聯網金融了解較少,國外也沒有適合的經驗,從而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難于預測,從而導致政府難于對于海南農村的互聯網金融給予政策的指導與規劃。
四、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路徑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呈現不同于傳統金融的發展路徑,不管在農村金融的形式還是在農村金融的途徑上都呈現出屬于互聯網行業的特色。
(一)P2P網貸助農平臺
傳統的海南農村金融的借貸基本上去信用社進行借貸,并且需要擔保人以及抵押品,一般抵押品為擔保人的存款等,影響了農村借貸業務的發展,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P2P平臺的海南農村金融業務逐漸的發展起來,P2P網絡平臺借貸業務,對于借貸的限制條件較少,并且拿到資金的速度較快,甚至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可以拿到借貸款項,這給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目前,海南農村的P2P借貸業務主要涉及一些農業的借貸業務主要包括種植貸。農機貸等,并且借貸的還款期限不固定,目前P2P平臺的借貸業務的利率各不相同,根據不同的限制條件以及借貸的時間等因素,各個平臺推出自己的借貸利率。此外,在P2P的平臺上也出現了不同的理財產品,海南農村的人民不只僅限于把錢存到銀行,通過收取固定的利息來獲取資本增值,也可以把自己的錢用于買各種理財產品,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投資途徑,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收益,降低自己的風險,并且省去了各種其他成本,從而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促進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推動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
(二)其他農村網絡金融產品
在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中,除了P2P網絡平臺之外,還有這眾多的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產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出現了“互聯網+產業鏈”的創新的金融體系、各種關于個人或者農業的保險業務以及近些年興起的供應鏈的金融等等。首先,“互聯網+產業鏈”的金融體系是指把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的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形成直接收付費用的新型金融體系。通過建立起直接收付的新金融體系可以幫助海南農村的經濟更加直接生產,增加銷售的客戶人群,并且使得海南的農民不必再為銷售人群所煩惱,從而推動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其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保險業務也逐漸推向海南農村,海南農村的農民可以直接在網上查找自己需要的保險信息,選擇自己需要的保險業務,從而推動了農村保險業務帶的發展,從而帶動了海南農村金融的繁榮與發展。最后,近些年來出現的供應鏈金融也逐漸向海南農村發展,供應鏈金融有助于農村更好的借貸,由于農村并沒有可以抵押的產權等,互聯網金融如何評價信用以及確保收取到到期款問題逐漸浮現,而供應鏈金融的出現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五、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的策略
互聯網下海南農村金融的發展途徑出現了不同的特點,而海南農村的金融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因此要想推動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快推動海南互聯網農村金融的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促進海南農村經濟的發展,才能更好的使海南省為我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服務。
(一)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為互聯網金融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海南農村網絡,才能更好的推動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沒有一個好的網絡基礎,農村互聯網金融則無從談起。政府要加大對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建設農村的網絡,推動海南整個農村地區實現網絡化與信息化,只用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
(二)加強互聯網農村金融創新,拓展新的發展思路
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更好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海南農村人員的知識水平,培養他們形成互聯網的思維,能夠接受新鮮的事物,并且積極的引進互聯網金融人才,借鑒其他地區的發展經驗,推動本地區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有新的思路,不能僅僅的在局限于傳統的金融思維,要打破慣性,更快的推動海南整個農村地區金融的發展。
(三)探索互聯網下新的農村保險業務,建立海南農村特色保險
對于當前海南農村出現的對于農村保險業務的需求,金融機構要拓展自己農村的保險業務,不能僅把目光放在城市,目前的海南農村有600多萬,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保險業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因此,各大保險企業要逐漸的把保險的業務拓展到海南農村中來,開發出適合于海南農村的保險業務,根據不同的海南農村的特點,建立起不同的海南農村保險業務。
(四)加強政府監管與扶持力度,確保海南農村金融安全
由于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要遠大于傳統的農村金融的風險,政府要加大海南農村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監管力度,對于非法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堅決給予取締,要加大宣傳,提高海南農村人員對于網上金融詐騙的識別意思,提高海南農民的防范意思,從而確保海南農村金融的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斯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研究[J].對外經貿,2016(03).
[2]馬超.淺析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改革[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01).
[3]崔秀妹.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遼寧省農商行的發展路徑研究[J].消費導刊,2017(15).
[4]潮樂蒙.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農村金融發展路徑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07).
[5]譚異初.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1).
[6]張澤宇.P2P網貸平臺在農村金融領域的未來展望[J].中國民商,2018(02).
[7]施科晟.“海南模式”對構建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啟示[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1).
[8]趙海城.“互聯網+”時代農村金融發展路徑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7).
[9]鮮京宸.“區塊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前景展望[J].財會月刊,2017(14).
[10]宋華.互聯網金融與供應鏈金融辨析[J].21世紀商業評論,2016(z1).
*基金項目:2017年度海口經濟學院校級科研項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海南農村金融發展研究”(課題編號:hjky17-23)。
(作者單位: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