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徐建偉 建欣茹
摘要:古籍數字化對于揭示、報道和檢索利用古籍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日本古籍數字化相關部門根據古籍數字化實踐和經驗制定了富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數字化標準,其數字化標準體系中式樣書細致縝密,人才培養內容健全完善,相關作業流程內容詳盡規范,值得世界各國學習和借鑒。
關鍵詞:古籍;古籍數字化;標準化;標準體系
古籍是記載民族歷史,傳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靈魂的寶貴遺產,古籍保護工作受多領域關注。古籍數字化是古籍保護與傳播利用的一種重要且富有成效的手段,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迅速發展,古籍數字化工作已在許多國家廣泛開展起來。2007年1月我國正式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此后,我國古籍數字化成果不斷涌現。然而,隨著古籍數字化成果增多,古籍數字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日本在古籍數字化實踐和標準體系建設方面有豐富經驗,值得借鑒。
一、古籍數字化概述
(一)古籍數字化的概念
我國《古籍著錄規則》(GB/T3792.7-2008)將古籍定義為:“古籍主要是指1911年以前(含1911年)在中國書寫或印刷的書籍”。日本東京古典會主頁定義:明治時期以前書寫并印刷的所有有價值的作品都被稱為古典籍(和本),即古籍。日本學者反町茂雄以分類的方式來界定古籍概念:古典籍有手寫本和印刷本兩種,在日本有古寫本、寫本、名家手寫本、古版本、江戶時代的版本、古文書、古地圖等幾種類型。
關于古籍數字化的內涵,不同學者的文字表述有異,但其核心相同,即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古籍,在對紙質古籍進行校讎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等對古籍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制成古籍書目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用于揭示、報道和檢索利用古籍的工作。古籍數字化是目前人們保護和利用古籍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二)古籍數字化標準
按照國際上對標準內涵的界定,筆者認為古籍數字化標準應是: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的關于古籍數字化工作的原則、導則、規則等規范性文件。一般情況下,每個獨立的標準規定古籍數字化的某一方面的內容,若干這樣的古籍數字化標準相互聯系和補充,形成古籍數字化標準體系。
(三)古籍數字化的特殊性
當前,我國古籍數字化建設可參考的規范指南大多來源于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產生的標準和規范。然而,古籍在版本形式、文字以及保存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有別于普通圖書,因此,古籍的數字化與其他類型圖書的數字化也會有許多不同之處,這給古籍數字化工作帶來許多困難。現有的普通文獻的數字化標準不能很好地滿足古籍數字化的特殊需求,因此,建立獨立的古籍數字化標準體系顯得尤為必要。
二、日本的古籍數字化實踐
日本的古籍卷軼浩繁,尤其是漢籍,數量大且收藏分散,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這些古籍,日本開展古籍數字化工作。
(一)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古籍數字化概況及進程
國立國會圖書館是日本國家圖書館,藏有大量中文古籍,包括清代的文獻、地方志、族譜以及圖書、雜志、報紙等,文獻價值極高。1996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與IPA(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vitalization Association,信息加工與整理協會)聯合啟動了“電子圖書館實證實驗項目”,1998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制定了《國立國會圖書館數字圖書館計劃》,通過該計劃建設的“珍罕古籍圖像數據庫”,將《永樂大典》(卷2279~2281)、《古文孝經》、《姓解》(北宋刊本)、《天臺山記》(大原三千院舊藏本)等珍本古籍包含其中,并與73218部中國清代以前的經典古籍善本數字化成品在互聯網上公布。截至2015年國立國會圖書館已有約7萬份古籍數字資料圖片在網絡公開,另有2萬份圖片供館內瀏覽。
(二)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古籍數字化概況
日本國文學研究資料館以收藏有關日本文學方面的資料為主,同時也開展日本文學的基礎研究及重要課題的國際聯合研究。該館在古籍數字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有多個古籍數據庫,其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書目數據庫,包括:《日本古典籍綜合目錄數據庫》,其中收錄大量該館所典藏的漢文古籍及日文古籍,此外還有《館藏和古書目錄數據庫》、《歐洲所藏日本古書綜合目錄數據庫》等;二是全文數據庫,目前已建成的全文數據庫包括:《新日本古典籍綜合數據庫》、《古典選集正文數據庫》、《日本古典籍數字圖像數據庫》、《日本古典資料調查記錄數據庫》、《近代書刊》、《近代圖像數據庫》、《明治時期出版廣告數據庫》、《歷史人物圖像數據庫》等。
(三)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古籍數字化概況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41年,最初專門研究中國地方志和民俗,后擴大成研究亞洲各國文化的綜合性研究機構,是目前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亞洲文化研究中心。該所藏有大量漢籍,其中大部分是古珍本和善本。由于研究所人力、資金都十分薄弱,該所一直希望能夠與各地圖書館形成聯合性的全文圖像數據庫。2009年11月,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詹福瑞館長訪日期間,雙方簽署合作意向書。東洋文化研究所將所藏4000余種中文古籍,以數字化方式無償提供給中國國家圖書館,在國圖網站上為讀者提供服務。
(四)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亞人文情報學研究中心古籍數字化概況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亞人文情報學研究中心(原京都大學漢字信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日本所藏所有漢籍的聯合檢索與利用的研究。2000年中心著手建立日本“全國漢籍數據庫”,并獲得日本政府的科學研究經費資助,2001年3月,“全國漢籍數據庫協商會”成立,成員包括日本國立信息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東洋學研究信息中心及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亞人文情報學研究中心,在成員單位共同努力下,“全國漢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檢索系統正式上線,它是日本目前參與機構最多、搜索范圍最廣的漢籍數據庫系統。
三、日本古籍數字化標準體系分析
日本的古籍數字化工作有詳細完善的標準對其進行規范、制約和指導,從形式上看日本的古籍數字化標準包括計劃、方針、手冊、指南、式樣書、元數據等等。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是古籍數字化標準的主要制定機構,其目前制定的比較成熟的標準包括以下幾點。
(一)《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字化指導手冊》
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有大量珍貴古籍,為保證古籍數字化工作規范有序進行,2005年出臺的《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字化指導手冊》,對館藏資料進行數字化過程中,制定數字化計劃、制作圖片數據、對圖片數據進行質量檢查等工作做出明確規定。指導手冊旨在提高古籍數字化工作效率和產品的質量,為國內外相關機構提供參考。2011年國立國會圖書館根據國內外技術發展趨勢對該指導手冊進行了修訂,補充了項目管理方面的內容。
(二)《古典籍、古文書、西洋珍本等數字化指導方針v1.0.0.0》
《古典籍、古文書、西洋珍本等的數字化指導方針v1.0.0.0》(下稱《方針》)于2013年9月出臺,并于2013年11月對數碼相機像素單位和媒體的注釋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修改。《方針》由式樣書的樣本以及作為補充的例示兩部分構成,旨在消除古籍數字化工作主辦方與承辦方在文獻數字化作業認識層面存在的差異。該方針極具針對性,以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主要內容包括:直接將該方針應用于古籍數字化作業、作為制作最基本指導手冊的指南、全面指導手冊的指南、按照該方針制作特殊式樣書以及修訂式樣書等。
(三)《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數字化基本計劃》(2016~2020)
國立國會圖書館于2016年3月制定了“資料數字化基本計劃2016~2020”。該計劃包括:數字化的目的、數字化對象的范圍、數字化對象資料的選定與評價要素、優先進行數字化對象資料的范圍、數字化的方法、數字化資料的提供和保存、數字化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七大部分的內容。其中明確規定:古典籍資料優先數字化。
除此外,《數字存儲的構建合作指南》(總務省)、《數字存儲系統標準式樣書》(國立公文書館)、《文化資源數字化指導手冊》(東京大學院情報學院、凸版印刷株式會社)及《共享元數據信息指導手冊》(元數據基礎協議會)等也是日本比較成熟、通用的標準,這些標準共同對古籍數字化工作的技術、作業流程、設備使用、品質檢查、特殊情況的處理、長期保存及管理等方面做出統一規定。
四、結語
日本十分重視古籍數字化工作,其古籍數字化工作成績顯著,成果豐厚,尤其是在古籍數字化標準體系的建設方面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主要表現在式樣書細致縝密、人才培養內容完善、作業流程詳盡規范等方面。認真總結日本的古籍數字化工作的經驗,詳細解讀其古籍數字化標準的內容,對加快我國古籍數字化工作的步伐、提高古籍數字化產品的質量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謝琛.淺談幾種國際印刷標準及規范[J].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1(05).
[2]毛建軍.日本中文古籍資源的建設[J].圖書館建設,2009(03).
[3]伊藤りさ.國立國會図書館における古典籍資料の電子化[EB/OL].http://www.nijl.ac.jp/pages/event/seminar/images/H26-kotenseki13.pdf.2018-04-17.
[4]董強.日本漢籍數字化的整合——以“全國漢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數據庫”為例[J].科技與出版,2011(09).
[5]國立國會圖書館. 國立國會図書館資料デジタル化の手引[EB/OL].http://www.ndl.go.jp/jp/preservation/digitization/index.html.2018-03-05.
[6]國立國會圖書館.資料デジタル化基本計畫2016~2020[EB/OL].http://www.ndl.go.jp/jp/preservation/digitization/digitization_plan2016.pdf.2018-03-03.
*本文系2017大連市社科聯項目“大連市古籍保護與利用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dlskzd06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張秀蘭,徐建偉,遼寧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建欣茹,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