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全球定位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三軍聯合研制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更全面的導航服務。GPS曾有效地幫助美國采取軍事行動。但當時在民航導航方面,還需先做試驗才可以廣泛推廣。而隨著旅游業不斷發展,航班班次也隨之增加,斐濟急需改善其飛行導航系統。于是,斐濟與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取得聯系,主動提出愿做其衛星導航系統的試驗田。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同意出資為斐濟航空業的導航設備提檔升級,為其提供專業產品和技術支持以換取試驗所獲得的資料。1993年12月,定位所需的24顆衛星全部發射升空,GPS完成衛星組網,斐濟正式成為第一個運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飛機導航的國家。實踐表明,GPS在多種方面推動了航空業的發展,使飛行變得更快、更有效和更安全。隨后,全球各地都陸續開始使用這項技術為飛機導航,而斐濟也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并為多個國家提供了技術指導。 (編譯自New York Times網站)
要想控制森林火災,專家們需詳細了解森林狀況并對其進行管理。而如今,人工智能在這方面已大有作為。美國公司SilviaTerra可運用人工智能進行森林測繪,為規劃人員提供資源,幫助降低火災風險。該公司首席生物統計學家龐德(Nan Pond)的團隊將衛星數據和空中影像、激光掃描技術結合,用于測量植被的生長情況。隨后團隊將對完成的地面測繪與大量的遙感信息和地形數據相結合,繪制成地圖,利用機器學習程序幫助當地找出森林火災風險最高的區域。其中,風險最高的區域在地圖中會用紅色標出,以便當地預先采取干預措施,設置防火屏障或砍伐樹木。此方法并非只可用于應對火災,根據極強降雨、土地開發、排水,以及現有河湖水系容量等多種因素也可顯示洪水預警情況,從而可以提前采取防御措施。
(編譯自New York Times網站)
南美洲烏拉圭的鄉野邊緣上有一個廢棄已久的肉類加工廠,但是這個名為弗賴本托斯的工業園區(Fray Bentos Industrial Landscape)卻曾對世界飲食方式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改變了烏拉圭的經濟,并將全球糧食生產帶入了工業時代。該加工廠的歷史可追溯到1863年,當時該工廠開始使用德國創舉性的專利技術大量生產牛肉提取物,制成牛肉塊湯和罐裝咸牛肉,而這兩種加工食品逐漸成為歐洲工薪階層的主食。由于它們便宜、便于攜帶,因此還成為布爾戰爭期間的英國士兵、“一戰”期間的英國和德國部隊,以及極地探險家的口糧。但隨著食品技術的發展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罐頭食品逐漸失寵,該工廠最終于1979年關閉。如今,這家工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并經過翻修對外開放,以便公眾參觀。
(編譯自New York Times網站)
作為全球教育水平最高國家,芬蘭一直是他國爭先學習的對象。人們將芬蘭教育的成功歸功于入學年齡較晚,沒有家庭作業和標準化考試,學生無差別對待等上面,卻忽略了更為重要的幾點:首先,芬蘭重視教育平等以及契約文化精神。1919年,芬蘭憲法第16條就明確規定:“人人有權免費接受基礎教育”,這一權利保障公民“可以不受經濟條件限制而接受學習的機會”。其次,芬蘭的教師體系十分完備。芬蘭教師會接受各種高水平培訓,成為教師前,大多數人都擁有碩士學位,并在整個職業生涯中繼續參與職業培訓。此外,芬蘭將教育視為學生的自我管理。因此,芬蘭學生享受更多自由形式的教育,他們在學習進步的過程中也擁有更廣泛的自主權。例如,芬蘭的高中學生可以選擇普通教育或職業培訓,甚至是成年人,也可以根據他們生活中的需要重新接受教育。 (編譯自 Big Think網站)
人臉識別技術早已廣泛運用,但如果被識別對象蒙面或背對鏡頭,那么人臉識別就會失敗。而中國一家名為銀河水滴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就研發出了一種人體信息識別技術,它可以通過一個人的步態進行精準識別。從刑偵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擁有獨一無二的DNA、指紋,甚至每個人的動作特征與走路方式也有所差別。該公司發明的銀河水滴步態檢索智能系統就可以通過監控視頻分析關于一個人走路的數千項指標,從他們的體型、手臂移動的角度到他們走路的姿勢,甚至會記錄他們的步態是腳趾向內還是向外。所有這些個人特征都會錄入到一個龐大的信息數據庫,當軟件試圖識別某個人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這個數據庫進行即時匹配。根據該公司的官方聲明,步態技術的準確率超過96%。該公司建議此項技術可以與人臉識別技術相結合,以提高整體檢測結果。
(編譯自Oddity Central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