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玩具不僅可以滿足兒童各種好奇心,還能讓他們從視覺、觸覺、聽覺和嗅覺對事物進行感知,同時,伴隨兒童成長發育的各個階段,玩玩具已經成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隨著兒童年齡、心理、生理的一天天成長,他們由于缺乏與之心理年齡相適應的游戲伙伴,很容易形成孤獨感和失落感。本文對兒童玩具的成長性進行分析,為兒童玩具的設計指引方向,希望設計師可以通過玩具的外形、聲音、表情圖像等形式,以可成長性為切入點設計玩具,使其伴隨兒童成長,滿足兒童的成長需要,促使他們積極健康并快樂成長。
關鍵詞:兒童玩具;成長性設計;創新策略
中國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11-0056-02
隨著現代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家長們開始盡可能地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娛樂環境。而玩具可以說是在營造娛樂環境中起著主導作用。一套安全環保、功能合理、造型有趣、具有益智作用的兒童玩具是廣大家長和孩子們的真正需求。然而好的兒童玩具價格偏高,而且其使用周期也是有限的。在孩子幼年時期購置的玩具,到了青少年時期就顯然不太適用了,造型和顏色都顯得過于稚嫩,功能也缺乏變化。家長不得不進行多次投資,以滿足孩子的身心發展需要。若要使一套玩具可以伴隨孩子從幼年走向青少年,就必須針對兒童的身心發育特點進行設計,考慮兒童在各個生長發育階段的需求,注重玩具的可成長性。
1成長性設計的內涵
成長性是指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反映出的心理、生理等特點。所謂玩具的“成長性設計”就是在保證玩具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更加關注兒童的成長狀況,即玩具向兒童傳遞某種符合兒童成長需求的信息,從而激發兒童正面積極成長的設計理念。兒童的成長發育階段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學齡前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外界非常好奇,喜歡幻想,喜歡童話氣氛的明亮氛圍,生活大多是以游戲為主;第二階段為學齡時期,在此期間,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增強,生活重心開始向學習轉移。隨著年齡漸長,他們要求有更多的個人空間,并希望與眾不同;第三階段為中學時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初中階段他們在心理上希望能盡快融入社會,希望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尋找到一種全新的行為準則。在高中階段,他們充分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此,對獨立的渴望越來越強烈,愛好也相對穩定。成長性的玩具設計根據兒童的成長階段特點,可以從學齡前期開始逐漸通過疊加的方式滿足不同時期兒童成長需要,從而起到很好地節約資源作用,為目前的玩具市場提供一種有益的參考。
2兒童玩具中的成長性設計特征
2.1 DIY模塊化設計
玩具零件或單個玩具是一個模塊的整數倍或半倍。每個模塊都是一個功能單元,可以獨立使用。例如,丹麥玩具著名品牌樂高玩具(如圖1),它是基于成長性玩具設計的代表。主要以堆積玩具方式為主。樂高玩具1 955年第一次提出“Play andLearn”(玩和學)的口號,倡導學習和玩耍同步進行的新型理念。1958年,樂高把磚塊改良為插座形式,這成為樂高歷史上的另一個里程碑,樂高從此開始加速前進。樂高玩具的創始人克里斯第森先生(Ole Kirk Christiansen)認為玩具始終是孩子最重要的伙伴,無論何時,孩子都不能沒有玩具。克里斯第森先生在1 942年公司遇到重創時并沒有倒下而是選擇堅強地站起來繼續經營公司,他的每個員工都很誠信,有責任感,大家互相幫助,極具凝聚感和團隊精神。并且他們企業至今的座右銘之一就是“我們在一起”。他將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融匯到他設計的玩具中,讓孩子們在玩玩具的過程中體會成長的意義、體驗團隊精神和責任意識,樂高玩具在玩具使用需求被滿足的基礎上,完全達到了玩具成長性設計所應考慮的所有成長性元素。我們從中不難發現,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這些玩具還是能伴隨在他們左右,這不僅源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更多的是DIY模塊化設計可以使各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在模塊中賦予智慧力量,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和創新意識,我想這也是樂高等知名度很高的模塊化玩具存在的價值。
2.2主色調特征明確
色彩鮮艷的玩具確實很吸引兒童的視線,很容易激發他們純真的好奇心,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會對那些色彩艷麗的玩具產生厭倦,很大程度上縮減了他們對玩具的喜愛程度。而保留原本的主色調會使得他們感覺清新自然,而且隨著玩具的一件件增加,他們并不會厭倦之前的玩具,給他們一種很舒適、很放松的環境,更有益于他們的身心成長。
2.3益智功能貫穿成長性設計始終
兒童成長性玩具不同于一般玩具,具有成長性設計的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兒童的邏輯思維、記憶、耐力、意志力等能力。在基于玩具成長性設計中,益智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益智功能首先要遵循科學原理,有針對性地設計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所需要的玩具。設計師可以結合市場需求,在造型表達、功能形式、材料使用和包裝設計等方面集中體現益智功能,并且可以融入現代網絡技術等要素來符合兒童玩具成長性的需要。
3兒童玩具中成長性設計的創新策略
3.1增加設計主題的文化內涵
目前,國內玩具市場的玩具主題文化內涵還不夠明確,濃郁的文化主題和時尚感應該是目前家長對于玩具的首選。眾所周知,中國的玩具設計還處在“模仿”階段,對于什么樣的兒童玩什么樣的玩具這種概念還比較模糊,因此,設計師可以將中國傳統主題文化作為切入點,成功找到玩具與主題文化的結合點,從而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3.2拓展游戲方式的帶入性與互動性
拓展游戲方式可以通過家長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帶入性與互動性找到切入點,找到設計活動的思維起點和終點,從而在現有的玩具設計基礎上推陳出新,設計出一套玩法多變、玩具內容豐富、使用壽命長的玩具伴隨孩子的成長。拓展游戲方式的帶入性與互動性起到一種共鳴的觸動,以此來實現一種成長性設計回歸生活。
3.3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觀念設計
什么樣的玩具產品能吸引兒童的注意,什么樣的玩具能讓家長選擇為兒童購買,這就對兒童產品的創新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入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觀念是在傳統經典的產品上加入更多地可持續性觀念從而進行的再設計,這會衍生出新的設計形象,這些新創造出來的玩具,會一改以往原設計的面貌,使兒童對生活的理解有新的認識,向他們傳達一種節約和再利用的理念。例如,在傳統魔方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四階方、五階方、菱形十二面體、二十面體、異型魔方、球形體的魔方等更多融入可持續性元素的新型魔方深受兒童和家長的青睞,使得兒童對魔方的奇妙更加感興趣。如此可見,對于兒童玩具的成長性設計,只有在設計觀念上下工夫,才能使玩具產品更加貼近兒童心理,從而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4結語
當代社會物質生產發展迅速,兒童的競爭力和學習壓力日漸加大,他們在玩具產品基本使用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更關心成長過程中的需求與精神上的慰藉。目前,國產玩具同質化現象與代表性文化缺失情況比較嚴重,作為設計師,應該重視兒童的成長需求與心理反饋。基于成長性設計的理念,在設計時要從玩具的主題文化層面、游戲中的帶人性和互動性層面、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觀念設計層面考慮設計要素,通過富有成長性設計特征的玩具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減少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帶來的壓力,為兒童帶去使之愉快和感動的玩具產品。
參考文獻
[1](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第1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0
[2]鐘蕾,杰添“玩”出的美學:淺析我國兒童益智類玩具設計的審美三要素[J].商場現代化,2012 (12):48 49
[3]B ··穆欣娜.兒童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閔麗紅.兒童家具可成長性設計之初探[J].廣西輕工業,2008 (01):116 11 7
[5]劉博文.兒童家具可成長性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2
[6]張琳.兒童家具模塊化設計及應用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 7
[7]朱劍剛.兒童家具[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8]姚雯吉.基于發展心理學的兒童中期家具設計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
[9]許志麗.論兒童家具設計中的可成長性功能[J].大眾文藝,2017 (01)[10]劉婭娜,苗艷鳳.中國傳統文化在兒童家具設計中的傳承[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 (12)
[11]張茹平,孫煒,張瑞秋,鄧婷.基于霍爾三維結構的成長型主題兒童家具設計模型研究[J].包裝工程,2018 (22).
[12]牟甜甜.基于兒童成長心理變化的成長型桌椅設計研究[J].智庫時代,2018 (45)
[13]畢珊珊,強明禮.基于0-6歲嬰幼兒生理特征的早教型家具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 (10)
作者簡介
張明芳/1995年生/女/山東平邑人/碩士/研究方向為設計學(工業設計)(遼寧沈陽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