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敬山 張智鵬 方浩
摘要:城市廣場是一個城市形象的象征,是“城市的客廳”。我國的城市廣場,隨著改革開放而大規模出現。我國城市廣場的早期,很多是照搬西方廣場的樣式進行建造,色彩的使用也是效仿歐洲,缺乏鮮明的中國特色。將中國傳統五色體系和黑白體系的色彩樣式應用在我國的城市廣場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它能夠使城市廣場更賦予中國文化的特點,更易于為廣大市民接受,產生文化上的親近感,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傳統色彩有它的特點和規律,在運用過程中,著重在色彩的寫意性、象征性、抽象性方面加以利用。
關鍵詞:傳統色彩;城市廣場設計;應用
中國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11-0131-02
1我國城市廣場的現狀
我國的城市廣場,歷代都有建造,一般集中在衙署、寺廟、祭壇等建筑的前面空地,用以布告、儀仗、買賣、祭祀等活動,以官方建造為主。西方國家的城市廣場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有意識地在城市的中心建造供人們集會,開展政治活動以及商業買賣的場所,發展到現代,在城市廣場的類型和用途上都有極大的豐富。我國城市廣場的真正發展和普及,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建造了許多廣場。總體來說,廣場給市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還提高了生活質量。
但是,我們的城市廣場由于發展得太快,在設計上大量照搬西方城市廣場的樣式和風格,其結果是嚴重脫離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觸目所及,滿眼西方文化元素,置身其中,好像來到了國外。
當下的城市廣場建設,上到一二線城市,下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都建有大大小小的廣場,客觀上擴大了民眾的活動空間,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隨著國家的發展以及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廣場在設計上的不足也逐漸顯現了出來,如一味求大求全,并與周邊環境和地域文化的契合度不夠導致與城市整體形象不協調。在色彩的使用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很多使用了歐式的色系,我們也可以加以借鑒,但這是與歐洲人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相匹配的。我們國家有著自己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審美觀,在城市廣場色彩的應用上,應該有自己的特點。在所有設計元素中,色彩都是無法回避的元素,每種材料都必然有色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色彩能夠最快速最直觀地進入人的眼睛,把人帶入到某種文化氛圍中去。中國傳統色彩,體現了中國的傳統韻味,是深植于中國人精神層面的文化象征,表達著人們的信念、期望和對生活的追求。
2傳統色彩
最能體現中國傳統色彩的審美原則的是流行了兩干多年的“五色”說,它是中國人運用色彩的總綱,“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對應在色彩上為白、青、黑、赤、黃,這五種色彩早在周朝就被定為“正色”,其余為間色或復色,這就是傳統色彩中“五色”。
1)黑。黑色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高,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單色崇拜時間最長的色系。另外,在繪畫上,從唐代開始興起的文人水墨畫派,逐步占據了傳統繪畫的主流,他們以黑色的墨汁作為主要的繪畫材料,幾乎不施丹青,形成了中國獨有的水墨畫法。
2)赤。“赤,赫也,太陽之色也。”《周禮》,在古代先民的思想意識中,太陽代表著光明和溫暖,形成了對紅色的喜愛,象征著喜慶、興旺、興奮的的積極情緒,甚至成為中國的代表色調。
3)青。青色對應五色中的“木”,象征著草木萌發的青綠色,也有平靜深遠之意。
4)白。白色在中國文化中的含義較為復雜,從它列為“正色”的角度看,白是純陽之色,它代表著純潔、光明.充盈的含義。
5)黃。黃色具有特殊象征意義,它位居五行的中央是象征大地的顏色。作為其象征的黃色,歷來受到尊崇,甚至長期被統治者專用,平民百姓不能輕易使用。
3傳統色彩在城市廣場中的應用原則
3.1寫意性
“寫意”是中國藝術乃至東方藝術的基本特征,所有的中國藝術都是寫意的,音樂、戲曲、詩詞都遵循這個原則,這和中國藝術的“比興”傳統有關,特定的形象和形式里寄予了人們特定的情感,久之形成固定的程式。
城市廣場是為人服務的,是人的精神家園,體現了一個民族、一個地域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精神追求。在景觀設計上,色彩的作用至關重要,是任何一個設計師都不能忽視的要素,對提升城市形象品質,豐富城市文化生活,彰顯地域特色魅力意義重大。
中國是一個習慣從社會學經驗中取得審美規范的民族,表達上往往通過“意會”來實現,對色彩的感受,不僅僅限于生理刺激,更多來自這個民族的共同認知,和自己的主觀感受,運用色彩上采取“意象化”處理。
近年來,城市廣場的設計越來越多地加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傳統的五色和黑白色彩體系,作為營造民族和地域文化風格的重要元素,被越來越多的設計人員所認識和接受。但是古老的傳統色彩如何應用于現代的廣場,卻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中國傳統色彩是高度寫意的,寫意不是“任意”,不是色彩的簡單羅列,必須遵循五色的規律,結合具體的地形物貌,充分發揮設計者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才能使傳統色彩和現代造型有機地結合起來。國內的城市廣場在傳統色彩的應用尤其是色彩的寫意化處理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以西安大雁塔廣場為例,其景觀立面的色彩設計,很好地應用了傳統色彩的寫意性,為我們展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格與大唐氣象。它的立面包括:大雁塔體、建筑屋頂和圍墻廊柱、雕塑、斗拱、文化柱,噴泉水體等。對五色也進行了運用,如黃色的塔體、赤色的圍墻和廊柱、燈光照射下的噴泉水柱五色紛呈,一派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又有以黑白二色為主的雕塑群,題材都是唐代的文化名人,雕像一般使用深褐色的鍛銅,其基座和背景采用素白色的白麻石,兩者交替穿插,黑白相互映襯,從色彩意象上充分表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和典雅。
3.2抽象性
色彩的抽象性,中西方都有各自的理解和表現方式。西方對色彩抽象性的認識,在表現主義繪畫中體現得最為典型,形式上注重色塊的明度和純度變化,以及色彩的幾何分割,關注色彩的感情化傳達,強調色彩之間的沖突和對立。色彩的表現力來自光和色的物理特征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聯想、社會性的體驗。例如紅色讓人感受到火、血、危險的心理體驗,讓色彩帶上人的表情因素。
中國傳統的色彩,其來源是古老的五行學說,從根源上就具有社會化的內容,在中國人眼中,色彩的狀物功能退居次要位置,觀念的表達才是目的,因此,中國的色彩天然具有抽象意義。在實際運用時,要求符合五行生克原理以及陰陽依存關系,總體思想上尊崇“天人合一”的原則,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把這個思路運用到城市廣場的建設上,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增強國民的精神凝聚力,又符合我們創建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
傳統色彩的抽象性,主要體現在對抽象觀念的表達和隱喻,其中包涵著豐富的人文觀念,以及對世界的認知。例如在故宮建筑中,房頂是黃色的,被紅色的圍墻、廊柱、窗框托舉著,表達著“火生土”的思想觀念。這些抽象的觀念都是通過色彩的運用得以表達的,在中國的古建筑中,每一種色彩都在表達著特定的理念,并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思維定式與文化體驗。另外色彩還有顯示方位、表達情緒、甚至體現風水運勢等等作用,當然,這些色彩文化元素使用到廣場設計上,更符合我們民族的的文化習慣和審美心理。
3.3象征性
中國傳統的色彩又稱“五色”,其含義非常豐富,它對應“五行”,“五行”象征了萬物,因此“五色”象征的事物非常廣泛。“五色”的象征性這一特點,在我們建造城市廣場的過程中,可以提供一種色彩使用的思想依據和方法。
傳統色彩的象征性,在歷史的各個時期,其含義和偏重略有不同,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色彩的總體認知,語義上也沒有根本的沖突。在我們城市廣場的設計中,五色不能單獨使用,應當根據五行的原理,在對比中闡釋其內在的涵義,如赤與黃的富麗、黑與白的素雅、青與黑的恬淡等等,再結合新時期社會形態的特點,必能創造出既體現我們時代風貌,又富含傳統文化特質的色彩樣式。
4結語
傳統色彩是古人留給我們及其寶貴的文化遺產,“五色”理論在今天也是我們創造文明、建造家園的重要理論依據,只有建立在堅實的傳統文化精神基礎上的創新才能真正有生命力。當然現代的社會環境和建筑材料都不同于古代,色彩又是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才能體現出來,新材料不斷出現,城市廣場基本屬于舶來品,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在這個新的建筑樣式中注入自己的文化元素,建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為國民樂于接受的城市廣場。
本文系201 7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傳統色彩在公共空間的應用研究》中的組成部分(批準號17BF119)。
參考文獻
[1]林箐,王向榮.地域特征與景觀形式[J].中國園林,2005 (06).
[2]王進,陳爽,姚士謀城市規劃建設的綠地功能應用研究新思路[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 (06)
[3]李志宏.廣場大型化現象剖析[J].中國園林,2001 (06).
[4]夏宇,張慧.景觀形式的價值、研究方法及糾偏[J].安徽農業科學,2010 (27)
[5]余洋.景觀體驗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6]姜澄清.中國人的色彩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7]王飚.論中國民族民間色彩與現代藝術的結合[J].理論月刊,2006 (09).
作者簡介
沈敬山/1968年生/安徽安慶人/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師范美術學、中國畫(安徽安慶246000)
張智鵬/1974年生/江西彭澤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為美術學(雕塑方向一公共藝術研究)(安徽合肥230026)
方浩/1969年生/安徽合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與美術教育研究(安徽合肥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