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萍靜 劉維忠
摘要:村集體資產是村全體人員多年來辛苦積累下來的共有資產,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條件,是生產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發展離不開村集體資產管理,村集體資產管理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因此,針對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構建適合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的效益評價體系,切實提升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
關鍵詞:村集體資產管理;管理效益;管理效益評價
村集體資產是村全體人員多年來辛苦積累下來的共有資產,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條件,是生產力發展的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發展離不開村集體資產管理,村集體資產管理在村集體經濟發展中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經濟不斷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擁有的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和資源性資產的存量也不斷增加,村集體資產管理成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工作的重難點項目,因此對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強化。由于各地區的管理主體、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不同,我國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此,必須通過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村集體資產的管理,解決當前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保護并更好地利用集體資產。
一、相關概述
(一)村集體資產
經營性資產是指直接用于生產經營具有盈利能力的資產,包括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資金以及用于經營或投資形成的資產和收益等。
非經營性資產是指主要用來服務群眾的非生產經營用的資產。主要包括: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的公益性設施。
資源性資產指村集體所有的荒灘、灘涂、林地、草地、土地等自然資源。
(二)村集體資產管理
村集體資產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指導下,由相應的管理主體對村集體三類資產實施的經營管理、內部運營、控制監督等過程。委托代理制是我國村集體資產管理中較為普遍實行的制度,以“村財鄉管”、“村財鎮管”等形式進行實行。一般而言,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管理是指對村集體的經營性資產進行財務管理,主要是建立財務制度,對村集體資產管理中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審批,對財務管理進行預、決算,對財務管理過程及內容進行公開、公式。對資源性資產管理主要是:建立資源性資產登記簿、公開招投標等制度。對非經營性資產管理主要是:進行資產清查、建立分類臺賬、進行資產評估、資產運轉、資產處置等。
二、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研究
(一)經濟效益研究
經濟效益指標可以看作是反映村集體財務狀況的所有指標的總稱,主要用來反映村集體資產管理過程中資產的利用效率、存在的債務風險、資產保值增值情況以及資產的盈利能力。經濟效益指標是經常用來進行效益評價,可以顯示戰略執行及其實施和執行是否正在為最終的經營結果的改善作出貢獻。
(二)內部效益研究
內部指標主要用來衡量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是否完善,村集體組織結構是否合理、村集體經濟組織決策是否科學、是否存在監督控制機制以及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管理的效率。
(三)社會效益研究
社會效益指標主要用來衡量村集體經濟組織對社會、組織自身、村民等利益相關者所做出的回報情況。其對社會做出的貢獻主要在于上繳稅收、就業貢獻等方面;對于組織而言,主要在于分得利潤、增加集體資產;對于村民而言,主要在于獲得集體經濟紅利,養老、醫療保險,老年生活補助等。
三、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方法的確定
(一)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一般要依托于某一問題相關領域內的專家進行的一種調査手段,該法使用的調査程序是非常規范科學的,由于專家在其研究的領域內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專家調査法是一種可信度比較高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進行專家調査時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設計調査問卷。調查問卷的設計根據研究內容而定;第二,選擇專家。參與調查的專家雖然地區不同,但是都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經驗豐富,對村集體資產管理有所研究。因此具有權威性、廣泛性和代表性;第三,發放調査問卷。在實習期間,邀請專家完成調查問卷,并向專家說明問卷填寫的要求;第四,處理調查意見。將收回的調查問卷整理與分類,并對其中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過程:首先構建層次結構模型,然后建立判斷矩陣,接著計算特征向量與特征值,最后進行一致性檢驗。
(三)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應用模糊關系合成的原理,將一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從多個因素對被評價事物隸屬等級狀況進行綜合性評價的一種方法。
四、確定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指標權重
通過對村集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并且結合相關文獻,確定經濟效益、內部效益、社會效益這三個指標是對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影響的主要指標,影響著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從3個指標出發,結合評級指標的設計原則進一步分層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為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相對重要程度并進而確定各評級指標的權重,本文通過采用專家問卷提供的判別矩陣進行層次分析,運用excel計算每一個的判別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及對應的特征向,利用方根法得到各權重。步驟如下:
第一步:構建判斷矩陣
第二步:計算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第三步:計算一致性比例CR=CI/RI并進行判斷
當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判斷矩陣進行重新修訂。
五、計算分析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結果
由于定性指標在本文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體系中占的比重較大,因此本文選取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指標進行量化評價。
(一)構建打分區間
根據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確定打分區間,分為五個等級“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對應打分區間分別為(100,90)、(90,80)、(80,70)、(70,60)、(60,50),選取打分區間的中間值分別去對應五個等級,最后確定(95、85、75、65、55)為打分區間向量。
(二)進行模糊綜合評價
本文通過對選取的農經專家進行問卷調查得到具體數值,然后對指標進行模糊綜合評價。
首先,根據打分結果統計并計算得出評價矩陣R1,根據上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的權重W1,計算的經濟效益指標的評價向量B1=R1*W1,同理計算出內部效益指標B2=R2*W2、社會效益指標B3=R3*W3、得到B=B1B2B3(矩陣);
其次,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得到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向量:P=WB;
最后,計算出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得分為Z=P*V。(V={95,85,75,65,55}。)
最終,就計算出的村集體資產管理效益評價得分,從指標權重和評級結果兩方面對村集體資產管理經濟效益、內部效益及社會效益三方面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肖鋒.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優化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6(09).
[2]姜良輝.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3]馮幸.村集體國有非經營性資產效益管理與評價分析[J].管理觀察,2015(15).
[4]蘇明梓.村集體國有資產效益管理評價體系構建及運用——以華僑大學為例[J].村集體后勤研究,2018(11).
[5]徐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探析[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1(07).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劉維忠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