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夏欽
摘要:近年來世界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逐漸從貨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移,服務貿易已日益成為衡量一國國際競爭力強弱的一項重要指標。而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依附又貫穿著整個制造業行業,因此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重視。文章通過計算生產性服務業TSC指數和RCA指數,評價了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現狀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旨在為提高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貿易競爭力指數;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引言
生產性服務業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而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本身并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它依附于制造業企業而存在,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諸環節中。
縱觀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可以發現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發展速度不斷提高,與制造業的關系日趨緊密,并且呈現空間集聚發展,虛擬化、網絡化、外包化的特點。而因為生產性服務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強,因此對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進行研究,對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衡量貿易競爭力的兩大指標角度出發,對競爭力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為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提高經濟社會運行效率,促進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二、中國生產性服務業貿易各部門TSC指數
對上表進行分析,總體上看,中國生產性各服務業的TC指數大多為負值,且集聚在【-0.45,0】之間,與國外產品相比競爭劣勢突出。縱向比較,2005~2016年生產性服務業的TC指數逐年下降,說明近年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雖得到了發展,但在國際上競爭力的劣勢正在擴大,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都有待提高。橫向比較,競爭力為正值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等的競爭優勢正在擴大,已然具備相當的國際優勢。而保險和專有權利使用的TC指數呈高危狀態,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三、四國生產性服務業RCA指數
對上表進行分析,縱向比較,中國在2006~2016年間,生產性服務業RCA指數在0.5上下波動,并且有逐年減小的趨勢,這說明與世界各國相比,中國的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較弱,出口在國內的增長速度也位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橫向比較,與美國相比,中國的RCA指數為美國的33.4%左右,出口競爭力差距巨大;與俄羅斯相比,由于近幾年經濟發展滯緩,其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也相對緩慢,與我國的差距不明顯但競爭力仍在我國之上。與東亞發達國家馬來西亞相比,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明顯不足,并且差距正在逐年擴大。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存在差距表明我國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缺乏刺激和拉動力,增長速度緩慢。
四、造成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制造業發展水平不高
由生產性服務業的性質決定,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關系緊密,包括縱向的支持(如企業在設備、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和橫向的支持(包括相似企業生產合作、信息共享),如果沒有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生產性的核心競爭力就無法形成。而中國的制造業在近幾年來處于瓶頸期,沒有很大的技術突破和技術創新,這就導致了服務產業很難獲得很大的競爭優勢。
(二)技術水平不足
生產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主要來源于技術知識以及科技發展,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成本,中國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已經不是決定生產性服務業比較優勢的主要因素,而高科技產業人才又十分匱乏,這就導致了我國在保險、專有權力使用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的比較劣勢地位。
(三)供需矛盾突出
需求拉動供給,國內需求是產業沖刺的動力。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的人均收入仍然處于較低水平,恩格爾系數較大,因此對服務業這種第三產業,國民的需求量不高。再者,中國的基尼系數近幾年也呈現高危趨勢,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導致一部分人仍處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邊緣。因此,國內需求不足,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緩,也是導致這一產業競爭力弱,與國外差距過大的原因之一。
五、政策建議
(一)加快制造業革新,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依附又貫穿著整個制造業行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無疑會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生產性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只有驅使制造業結構調整升級,才能投入更多富含技術、知識、信息和人力的生產性服務,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二)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技術密集型發展
由于近幾年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知識、技術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落后,因此生產性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了限制。現階段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勵科學研究、技術服務、信息服務等知識密集、科技含量高的關鍵領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提高核心環節競爭力,從單純的引進技術,到技術自主創新研發,拓展產業鏈,開拓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從而帶動整個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三)平衡發展生產性子服務業
針對TC指數持續較低和近幾年增長較為緩慢的子服務業,如保險業,專有權力使用,運輸業等予以政策支持。促進這幾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人才的培養和技術上的革新。對于增長迅速的子服務業,如金融業、商務服務業等,我們需要保持優勢,通過知識和信息的共享,在提升這些行業競爭力的同時,帶動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增強我國經濟實力。同時,計算機和信息與廣告宣傳的競爭優勢正在擴大,可以刺激出口以保持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陳銀忠.海峽兩岸生產性服務貿易發展及競爭力分析[J].長沙大學學報,2017(01).
[2]金福子,王紅.基于shift-share方法的河北省生產性服務業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8).
[3]盧迪穎.中國生產性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指數分析[J]. 經濟論壇,2013(07).
[4]宋馬林.生產性服務業:社會經濟統計的新領域[J].中國統計,2009(05).
[5]仝新順,王東亮.河南省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影響因素和發展路徑研究[J].時代經貿,2017(06).
[6]姚戰琪.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提升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J].學習與探索,2014(04).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