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伊茉
摘要:對于環境,現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環境污染,霧霾頻現,比較嚴重的是2016年年底在二十多個城市出現的霧霾紅色預警,讓我們再次看到霧霾治理的艱巨性和長期性。霧霾是一種空氣污染現象,它是環境污染后的結果,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然災害,嚴重影響人們健康狀況和國家長遠發展,其產生原因主要是人們過度追求經濟利益而犧牲環境謀取發展,在過度發展經濟的前提下,經濟與環境開始出現失衡,霾最直接的影響是環境污染,水土資源污染,以及城市垃圾越來越多和亂堆亂放,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影響。對于當前環境,必須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做到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因此,做到經濟與環境平衡發展,是我們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環境;平衡;經濟;共贏;發展
一、前言
中國歷史的發展,人們為了解決溫飽問題,為了中國經濟能夠承擔人們生存生活需要,在技術不發達、管理不先進、知識文化水平極端落后的情況下,一些省市決定走靠資源消耗發展經濟的道路,實行“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犧牲環境,高速發展經濟。環境的污染必然帶來一系列效應,霧霾現象嚴重,特別是在冬季,甚至站到三樓高的高度看不到地面。癌癥村的出現,人們開始意識到環境污染的危害,意識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報復,逐步轉變觀念,不惜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治理水污染、空氣污染。但是,一旦被污染后,環境要想回到原來的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絕非易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化冰也需有一定過程,霧霾每年的污染范圍不斷擴大,侵襲時間也越來越長,以及媒體不斷報道的癌癥村,讓我們意識到環境治理任重道遠。但是,人們應該如何與環境和諧相處,其中的經濟和環境共處之道,本文從經濟和環境之間的矛盾進行分析,有針對性提出相應解決措施。
二、經濟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矛盾
1. 工業原料在生產中占據比例大
煤炭在我國工業發展中占據很重要的地位,我國的重工業大都以煤炭作為原料。但是煤炭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和廢渣是對環境的重要污染物。盡管現在已經對用到煤炭的鋼鐵制造行業進行了限制,也在努力尋找更合適的綠色能源進行代替,但是由于新的燃料短時間內無法發掘,且鋼鐵制造與經濟直接掛鉤,導致煤炭用量無法大幅度下降。多種影響因素使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在利益的引導下得到改善,一些煤炭企業更是無視環境和禁令政策的影響,私自違規生產。
2. 一些企業工業污染排放不達標
除了煤炭為主的原料生產工業會排放大量的工業污染和空氣、水污染物之外、生物制造業和焦化業等也會產生空氣和水污染物。如果嚴格按照環境質量標準處理工業廢水對于企業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成本費用,企業的經營目的就是為了創造最大利潤,減少成本支出,甚至為了節約成本偷工減料,在工業廢料處理中減少工業廢水處理流程,導致一些不達標且重金屬含量超標的工業廢水流入田間或生活用水中,造成水污染。環保部門對過度污染企業提出整治警告或者罰款處罰,但是當地政府為了政績,保護當地經濟發展,對于小企業的發展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過度保護當地經濟發展,而忽視群眾利益。
3. 農村地區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嚴重
煤炭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但也是生活中人們取暖和生活的重要原料。農村及偏遠不發達地區,要依靠煤炭作為生火做飯工具,取暖或做飯依靠煤球,但是做飯中所采用的原料煤含有雜質程度比較高,燃燒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硫對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目前,農村煤改氣工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另一方面,鄉鎮對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對于生活垃圾,秸稈等廢料,一些地區還是采用就地焚燒,雖然國家一直強調禁止露天燃燒秸稈,但是部分監管人員由于監管不力或者礙于鄉親顏面,只能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一些地區聯系賣家售賣秸稈,由于不太經濟或者銷售渠道不順暢到時時間太長延誤播種時間,而在實際中影響較小,使得農村一些存戶使用散煤,亂丟垃圾或者燃燒秸稈現象難以禁止。
4. 車企快速發展與環境問題
隨著現代公路的發展,私家車越來越多的進入到普通家庭,而汽車尾氣也是很重要的空氣污染源。汽車業的發展和物質水平的提高,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購買私家車,甚至一家購買幾輛轎車,私家車迅猛增多,使得尾氣排放劇增。特別是城市交通,堵車現象嚴重,油耗增大。私家車的增加,促進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大力發展,但是私家車的大量增加對環境來說無疑是一項巨大的壓力。另外,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近距離路程都是開車或者打車,給路面交通和環境帶來的壓力不可估量。
5.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平衡
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留在城市工作,導致公交車越來越擁擠,路面越來越擁堵,雖然地鐵也應運而生,但站點覆蓋低,人們感到出行依舊不方便。政府也在就這幾大問題不斷尋找解決辦法,公共設施還需要給予一定時間進行建設,但是環境問題卻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經濟在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覺悟也需要不斷提高,對于環境保護問題人們還缺乏自覺性,將環境問題歸咎于政府,完全希望政府去解決,但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需要全民參與,政府在這方面也缺乏呼吁力度,不能使大部分人加入到環境保護行列,社會公益組織或環保組織也缺乏以身作則的態度,鼓勵人們綠色出行、綠色生活,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使得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
三、經濟與環境發展的措施
1. 促進產業升級,加快新型產業發展
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才能完成,在此過程中還需要由政府做強有力的政策支撐。產業結構升級表現比較突出的有鋼鐵、煤炭領域,這些地區的生產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并且環境污染已經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質量。產業結構升級也需要在市場環境下完成,同時還需要不斷檢測市場的變化。鋼鐵產量過剩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產能過剩已經占據大量原料消耗,需要立即對新增產量進行控制,同時增加對企業監管,查處違規進行生產的企業。同時政府還需要加大對新型環保企業的政策鼓勵,要從實際行動中拿出資金和出臺政策扶持新型產業發展。
2. 提高對環境保護監管力度,設置政績指標時考慮環境因素
部分有排污項目的企業對環保部門的查訪通常是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法。在查訪時停止排污項目進行生產,當不查時繼續進行排污。針對這樣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政府應該組織專業的環保查訪小組進行暗訪,而且要將環境保護的指標達成情況列入政績考核中去,加大對環境的保護意識,讓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另外還應該提高媒體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讓人們都知道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農民群眾對于環境保護意識不太強烈,主要是他們的生活環境處于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環抱之中,環境問題對切身利益還沒有明顯影響。對于農村群眾在田地中直接將谷物秸稈進行焚燒的問題,政府可以采取溝通和處罰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幫助農民建設沼氣池,將廢物再利用,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秸稈焚燒污染環境的問題,另一方面,加大對鄉村環境的走訪檢查,發現有焚燒秸稈等問題實行村長問責制,讓村長真正擔當農村環境問題的責任。
4. 加強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宣傳正確價值觀
推行綠色理念,推動環保汽車發展,政府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在政策上給與一定的優惠力度。但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明顯落后,由于續航里程的局限,一時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政府要加強正確引導,鼓勵人們對環保汽車的消費。
四、結語
對于人們過于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帶來的嚴重后果,已經變成亟需解決的問題。當前經濟和環境發展還是一對矛盾體,重工業的發展仍然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農村的環保意識還比較薄弱,政府監管難度比較大,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協調,不平衡。這些問題都要求我們尋找經濟與環境發展的共贏協調點,這樣才能使經濟和環境協調、平衡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和香.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關系探討[J].南方農業,2018(21).
[2]劉天陽.基于流域經濟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路徑探討[J].環境與發展,2018(01).
[3]郝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路徑分析[J].中國市場,2016(17).
[4]王伊琳.論法治社會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J].科技經濟導刊,2018(03).
(作者單位:衡水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