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
摘要:文章利用SWOT分析工具,對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在探討云南花卉產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云南;花卉產業;SWOT分析;優化對策
花卉是一個新興產業,不僅是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成為美化生活環境、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內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云南省依賴其優勢的自然條件開始重視花卉產業的開發,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云南的鮮切花基地已經穩居全國第一,鮮切花產量占全國80%以上;2017年,全省花卉的種植面積156.2萬畝,總產值達503.2億元,云花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5%。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場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等市場的建設,多屆昆明國際花展的成功舉辦,花卉產業國際市場的開拓,花農收入額的增加,以及云南花卉產業年均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等,都表明云南花卉產業已初具規模,花卉生產布局日趨合理,產品種類更加豐富、產品結構基本穩定,云南花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那么,本文對云南花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
要客觀、全面地了解云南花卉產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有必要深入分析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自身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與威脅。
(一)優勢
第一、優越的資源條件。云南氣候條件較好,境內以高原季風氣候為主,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這些氣候特征使得云南尤其是昆明和滇中地區四季如春,非常適合種植鮮切花。區位優勢方面,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與多國毗鄰或接壤,是面向東南亞、南亞國家開放前沿的橋頭堡,為花卉貿易創造了良好的區位條件。勞動力資源方面,云南省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在花卉產業競爭中具有相對成本競爭優勢。
第二、產品種類豐富。除了觀賞性的花卉產品,云南花卉不斷開發其他領域的產品,例如以鮮花為原料制作的戒指、手鐲等飾品及鮮花養生保健茶,以花卉為主題的花卉旅游,以食用玫瑰、保鮮花等為主的花卉加工入到保健、日化等領域,呈現出花卉產業三產融合和多領域共融發展的特征。
(二)劣勢
第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云南屬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企業的投資能力有限,制約了花卉產業發展規模;花農的再生產能力和投資能力薄弱,和影響了花卉生產效率。
第二、花卉科研資金投入有限。云南省的花卉產業科研機構少,僅有幾家企業和科研機構能持續開展花卉科研(例如英貿集團和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這導致了云南花卉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技術落后的問題,對花卉品質提升、品種改良等帶來了一定影響。
第三、花卉物流存在嚴重缺陷。花卉運輸對運輸設備要求很高,不僅有空間要求(例如鮮切花的擺放)、溫度要求(鮮艷程度),這就導致鮮切花運輸成本高、運輸風險大,所以適合鮮切花運輸的物流鏈難以打造,幾乎沒有大型物流公司愿意開發單獨的運輸花卉的物流鏈。
(三)機遇
第一、政府政策支持。云南省政府高度重視花卉產業發展,把發展“云花”看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和支持云南花卉出口,著力規劃和打造昆明國際花卉中心。同時,各級政府部門也大力支持花卉科研、教學等工作,重視專業花農隊伍的培育,扶持建設多個大型花卉生產基地。
第二、花卉生產和銷售市場基本成熟。云南已成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1994年以來鮮切花產量一直位居全國之首,花卉種植面積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花卉銷售方面,形成了批發、零售、超市、花店、拍賣、馬路叫賣、網絡市場等多種經營形式,國際市場形成了歐共體、美國和日本三大花卉消費中心。國內市場正在由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向家居日常消費發展,花卉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四)威脅
第一、國內其他省區花卉產業發展迅猛。在云南花卉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其他省份的花卉產業也在迅猛發展。因為花卉產業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花卉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不強,所以許多中西部農業大省都把發展花卉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來抓。例如,甘肅對農業產業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推動花卉產業發展,河南洛陽和鄭州等城市重視鮮切花的培育等。
第二、對外依存度大。云南省社會經濟水平不夠發達,因而對花卉的內生需求動力不足,所以其消費市場必須輻射到中國經濟發達的中心區域和海外市場,這才能促進云南花卉產業的繁榮。而從國內市場需求看,國內市場對花卉的需求基本穩定,云南只能把花卉消費市場的重點放在海外,例如東盟各國,這自然是比較局限的。
二、云南省花卉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云南花卉產業在短期內實現了快速發展,其所取得成效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客觀來講,云南花卉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花卉供給水平偏低
云南花卉新品種和類型居全國第一,鮮切花的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也占了絕大比例。但是,在國際市場上暢銷的云南鮮切花品種中,70%的鮮切花品種的知識產權屬于國外所有;云南的鮮切花總體而言科技含量不高,高端產品極少、中端產品不多,與荷蘭相比有著十分明顯的差距。同時,云南的花卉經營相對分散,種植技術、種植設備落后,專業化程度不高,以花農和企業生產為主體,導致了花卉產品質量不高;加之云南花卉產業缺乏標準化的環境認證和品牌管理,沒有充分重視花卉的環保生產,所以產品難以達到國際環保標準。
(二)產業經濟效益不高
我國國內的花卉消費市場供過于求,人們的消費水平總體偏低,人均年消費量約2枝。除了東南沿海地區和其他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以外,花卉消費水平很低。從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看,花卉消費屬于彈性需求,大多人認為花卉是暫時性的奢侈產品,所以花卉消費要實現大眾化、多層次化將會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盡管云南舉辦了多屆花卉節和多次花卉大型活動,但云南花卉的影響力依然不夠、對消費拉動的效應非常有限。
(三)花卉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較差
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較差,尤其是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等。花卉產業發展規劃方面,政府對花卉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不夠,相關補貼力度低,特別是對花卉產業發展急需的設施設備支持不夠,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采取了直接補貼、花卉園區等支持花卉產業發展的政策,但云南目前尚未開始。花卉冷鏈物流運輸方面,運輸體系不健全,云南依然采用自營物流模式,專業的物流公司運輸模式尚未形成,所以導致鮮切花的流通流失率很高(15%以上),與發達國家2%的損失率相比形成巨大差距。鮮切花物流一體化的服務模式沒有形成,物流運輸環節分散。此外,云南花卉保險發展落后,尚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優化花卉的保險險種少、覆蓋范圍小,花卉生產和銷售的自然較大。
(四)科技支撐體系薄弱
在當前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支撐。花卉產業的科技含量較高,從生產到采摘,再到保存和運輸,都需要先進的技術,否則就會影響到花卉產業的產量、產品質量等。云南目前有關花卉產業發展的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機構較少,主要依賴于幾家企業、機構零星組織和開發;花卉專業人才培育不足,產學研脫節。例如,缺乏對設施園藝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專用肥料、農藥、基質技術,綜合保鮮、冷鏈運輸技術等的深入研究與開發;技術培訓隊伍薄弱,花農缺乏系統培訓。
三、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的優化對策
針對云南花卉產業的當前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有必要制定系列優化對策,助推花卉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推進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提高花卉市場競爭力
云南應實施標準化和規范化管理,規范花卉質量控制體系,促進花卉產業結構調整。建立花卉質量的標準化制度和環保認證體系,通過統一的質量標準驗貨定級機制,引導企業和花農走上重“質”的環保道路,提高花卉產品質量和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云南要努力轉變生產模式,拓展加工類花卉的生產,推進生產、加工、物流、交易的專業化,并將花卉從種植業延伸到加工業、服務業,提高花卉的加工能力,加大對各種花卉的食品、藥用等各方面價值的開拓,增加其經濟附加值。
(二)擴大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提高花卉產業經濟效益
云南應結合大數據時代特征,充分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加強花卉產品的宣傳,提高人們對花卉文化的認同,轉變消費觀念。首先,強化對家庭和個人的促銷力度。依靠傳統節日、特殊節假日等時機,強化不同品種花卉的促銷,讓云花觀念深入人心,轉變人們對花卉的認知,改變傳統的團體消費模式。其次,開發一些特色花卉文化產業,挖掘花卉的品牌效應。例如,開發花卉的藥用保健功能,發展花卉的旅游點和體驗區等,逐漸帶動經濟效益的增長。此外,云南的花卉產業還應走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道路,最大限度降低花卉生產、銷售和物流等各個環節的成本,促成規模效益。
(三)改善花卉產業外部環境,營造良好的花卉生態環境
首先,健全花卉管理體制,增強政府對花卉產業的扶持力度。云南要盡快完善花卉產業發展規劃,健全相關政策和制度,強化財政補貼對花卉產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建立花卉發展專項基金,為各類花卉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打造科學的花卉物流運輸體系。云南要盡快成立專門為花卉運輸提供服務的物流公司,建立花卉專用冷庫,打造冷鏈物流。同時,建立物流信息網絡系統,建立物流信息網絡數據庫,將花卉從生產開始后各個環節的相關數據載入互聯網花卉數據系統,全程監控花卉的運輸、儲存和銷售。最后,建立云南省花卉產業保險體系,分散花卉生產風險。建立多渠道支持、多元化的花卉產業保險體系,走政策性花卉保險和商業性花卉保險體系相結合的道路,優化花卉保險的品種和參保方式,提高花卉保險覆蓋率;健全再保險和重大風險分散機制,建立花卉投入的補償基金。
(四)依靠科技為支撐擴大產業鏈,加快產業升級
首先,加強花卉產業發展的科技因素,提高花卉產品的科技含量,發展特色花卉產業。建立花卉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技術研發中心,開發花卉新品種,研發適應的特色野生花卉種球,采用優種高效繁殖生產技術,借鑒國外經驗,提高科技研發水平。鼓勵企業細分和延伸市場、提供多級多類的產品,讓企業加強與花卉研究機構的合作,獲得技術和人才支持。其次,加快花卉科研人才培養和花農教育,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鼓勵各高校、科研院所開設花卉相關專業,根據市場需求培養更多的花卉專業人才,例如花卉種植、花卉經營管理、花卉品種研發等專業,為云南花卉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最后,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強化信息手段,打造強大的信息平臺。建立和完善連接各級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的多層次、多渠道的云南花卉電子信息平臺。收集、整理、提供相關的生產、市場、服務、科技等信息,最終實現生產、物流、銷售、服務全過程的信息一體化。
參考文獻:
[1]王曉琳,繆添南,劉歡.云南省花卉產業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4(16).
[2]任旻.試析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思想戰線,2013(39).
[3]李思南,白宇寧,楊怡.云南花卉市場進出口貿易的研究——以昆明地區為主[J].企業導報,2015(03).
[4]曹允春,楊震,邢悅怡.以花卉物流系統的流程再造 提升云南花卉產業的競爭力[J].經濟問題探索,2007(10).
[5]唐建文,董莎.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云南花卉產業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6(08).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