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 張暉 闞逸文 鄭純
摘要:家庭農場這一新興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十分迅速,同時也暴露出了家庭農場在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缺陷,制約著家庭農場的發展,尤其是融資問題。文章以南通市如東縣的60戶家庭農場為例,探究影響當地家庭農場融資困難的原因,包括家庭農場經營結構單一、產業鏈短,政府政策落實不位、金融機構放貸門檻高等,并因地制宜地尋求解決當地家庭農場融資問題的對策,從而為解決全大環境下的家庭農場融資問題給予一些微薄的幫助。
關鍵詞:如東縣;家庭農場;融資;建議
一、引言
目前家庭農場在國際上是被稱作最高效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具有機械化程度高、經營種類多樣化等特點。自2013年家庭農場概念提出,全國各地各縣各鎮家庭農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調查,截至2015年,我國大大小小家庭農場有24萬個。
由于目前我國家庭農場產業化程度低、規模有限、租賃周期短、農產品價格不穩定且還需面臨農業生產自然災害風險困境、農產品市場風險困境等困境(郭伊楠,2013),其中,最大的困境是資金問題——農村信貸(Charmaine Motsoari等,2015),農村金融信貸服務不足,小額貸款機制無法滿足農戶的需求,正規金融機構資金供給嚴重不足,貸款門檻高,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陳建新,2008; 陳旭,2015;張正寶等,2015),這就導致新興的家庭農場主體融資困難。
2016年如東縣政府下發了《縣政府辦公室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于如東縣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土地零散,使得大多數農民愿意將土地進行流轉,2016年,新增注冊登記家庭農場239家,經營面積3.79萬畝,有利于農業經營規模化。雖然如東縣農業發展前景勢頭正好,但仍然有些疑難雜癥正困擾著如東縣農業的發展,如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經營受限、資金緊缺保險缺乏、信息不對稱等。
本文將通過對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的家庭農場進行調研,找出如東縣家庭農場資金的主要來源,歸納出影響當地家庭農場融資的因素,并對影響家庭農場融資難易程度的因素進行實證分析,提出可行的解決目前家庭農場融資問題的辦法,從而促進我國家庭農場以及農業的健康發展。
二、如東縣家庭農場融資困境實證分析
(一)調研的基本情況
本文調查了如東縣曹埠鎮、馬塘鎮、拼茶鎮等地共60戶家庭農場的情況。60戶農場共流轉21775畝土地,其中86%的家庭農場純糧食種植,一年兩熟制,14%種植糧食和蔬菜,以糧食為主,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為0。由此可見,如東縣大部分家庭農場種植種類比較單一,收入來源大多來自水稻小麥賣出的收益。
在調查中,經營規模多集中在200~500畝,10畝以下以及100~200畝的家庭農場較少,500畝以上的共有8個,由此可見,較大型家庭農場目前占據主要地位。
目前,家庭農場縱向一體化程度較低,生產經營大多停留在種植及賣出未經深加工的農產品,產業鏈短,效益較低,擁有自己品牌的家庭農場僅1個,農場主學歷較低,對生產經營以及融資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
(二)融資現狀
家庭農場的融資主要來源于自籌資金,親朋借款,政府補貼、銀行借款。本文調研的60戶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融資需求主要來源于土地流轉費用,每畝土地流轉費用在1000~1100元不等(每個鄉鎮略有不同)。
如圖1所示,60戶家庭農場的生產經營投資中,自有資金占比67.7%(這里的自有資金包括向自己原有資金和向親朋借款),政府給農戶補貼每畝為112元。由于家庭農場是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所以這一補貼是到農戶手中還是租賃該農戶土地的家庭農場手中尚不明確。
由于銀行借款手續繁瑣、貸款擔保要求高、缺乏抵押物和擔保人。故該地區家庭農場的貸款主要集中于存款和親朋借款,而向銀行借款的比例較少。更多的農場主表示愿意向銀行借款,但也有不少人覺得銀行利息較高并不劃算。(圖2)
不同銀行的涉農貸款利率各有不同,鄉鎮銀行的貸款利率相比于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較低且貸款條件相對寬松但貸款額度較小。向親朋借款并不能完全解決家庭農場的融資需求,家庭農場主又迫切需要資金來擴大經營面積和實現生產經營,因此,只能向銀行貸款。
(三)融資困境原因分析
1. 家庭農場自身原因
家庭農場主的文化程度較低,生產經營種類單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場主的生產經營模式、風險決策意識以及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的信貸評估,進而造成貸款額度小或者拒絕貸款。該縣絕大多數家庭農場沒有建立自己的品牌,缺乏特色農業或多類型產業,家庭農場潛力較小。再加之借貸過程中,缺乏抵押物和擔保人,造成融資變得極為困難。
2. 政府層面原因
由于金融機構向家庭農場發放貸款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有足夠的抵押物,對于以流轉大規模土地進行生產經營的家庭農場來說,只有一定年限的土地使用權,他們靠自己的實物資產比如農村宅基地進行抵押貸款,能夠貸款到的金額非常有限。再加之如東縣政府目前對于家庭農場沒有具體的補貼。除此之外,當地政府對于家庭農場也沒有太多例如農機、水利的政策優惠。
3. 金融機構層面原因
當地家庭農場通過金融機構的貸款主要來源于小型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大多數金融機構出于對風險的考量,認為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獲利少且風險大,周期長,面積大,受自然環境如天氣等影響很大,保險種類缺乏,所以不愿意冒險給家庭農場貸款,且對家庭農場貸款資質評估中比較苛刻,信用評級體系還不健全,對家庭農場借貸優惠較少,制約了家庭農場的發展。
三、建議
(一)提升自身能力
調整和創新生產經營模式,實行多類型經營,創建屬于自己的農副產品品牌;對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互聯網+”的生產、銷售模式,培育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充分發揮現有市場資源和第三方平臺作用。加大對電子商務創業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的授信和貸款支持。簡化農村網商小額短期貸款手續。符合條件的農村網商,可按規定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
(二)政府積極完善融資措施
第一、盡快落實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完成土地確權工作。對新型的家庭農場主體有針對性的補貼優惠。對不同類型的家庭農場征收稅收應當區別對待。第二、政府應當對家庭農場進行有效的信用評估,并將長期調研出來的信用評估進行信息公開,減少金融機構和家庭農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更便捷、快速的獲得融資。第三、政府需要放寬金融市場環境,既要保持好銀行這樣的放貸機構的主體地位,也需對以土地使用權進行抵押的法規政策需要明確落實。
(三)金融機構服務升級、降低門檻
金融機構需要積極地響應國家和當地政府的有關政策、放寬對家庭農場這一新興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貸款限制條件降低門檻。對農業生產經營特點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并合理安排貸款發放時間和還貸時間。銀行的金融機構主體應當針對農業的季節性,設計一些靈活的金融產品。
參考文獻:
[1]郭伊楠.家庭農場融資問題研究[J].三農金融,2013(03).
[2]陳建新.三種農戶信貸技術的績效比較研究[J].金融研究,2008(06).
[3]張正寶,染香錄.我國家庭農場融資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2015(12).
*基金項目:2014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過程中的土地流轉問題研”(項目編號:2014ZDIXM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家庭農場存續期內土地保護性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71603117)。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