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海洋漁業活動在我國的發展由來已久,尤其是對于沿海居民來說,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生計的重要保障。我國是海洋漁業發展的大國,到目前為止,在海洋漁業活動漫長的演變歷程中,健全的漁業法律制度重要性無可替代,尤其是近些年來,國際漁業法律制度不斷完善,經歷了一系列變革之后,也對我國的海洋漁業造成了一定影響。文章首先從國際漁業法律制度的內容和變革方面出發,簡單論述了現階段國際法律制度的主要內容、變化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并分別分析了這些改變對我國海洋漁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關鍵詞:法律制度;海洋漁業;影響分析
一、前言
眾所周知,海洋漁業在我國的經濟組成結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為了使得這一行業的發展更加規范,前景更加廣闊,科學有效的法律制度約束是必不可少的。現如今,國際漁業的執法體系隨著國際形勢的不同,已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也同時影響著我國的海洋漁業執法體系,使其發展有所不同。其中,細化分析,國際海洋法律制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建立和公海漁業制度的變革上,一系列的海洋公約出臺之后,徹底打破了國際海洋執法體系的約束,整體發展趨勢更加自由,也更加公正。
二、國際漁業法律制度的變化與發展
(一)專屬經濟區制度
國際漁業法律制度的變化中,專屬經濟區制度這一獨特形式的建立是不容忽視的,從廣泛意義上而言,專屬經濟區就是指某個國家的特定領海以外,相鄰海域可以執行的一種特定法律形式區域,在指定范圍內,所屬國家對于當前海域的生物和非生物資源都想有自主權利,包括勘察、開發、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都是被允許的,同時也是私有和不容侵犯的,任何其他國家或相關組織都沒有干涉的權利。顧名思義,對于專屬經濟區的開發必然是出于獲取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在不違背公平公正原則的基礎上,所屬國家有權對該區域的所有資源享有定價和開發權。除此之外,該區域內的一切法律制度也應當由所屬國制定,并且是受到國際認可的,其他國家如果違反,必然會依法受到懲處。
此外,對于海洋的沿海國來說,他們有權制定專屬經濟區內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各種規章、制度或法律等。這就使得沿海國在執行相應法律的時候要重視對于法律法規的實際應用,尤其是在違法行為的處理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法律規定的步驟進行操作。另外,沿海國還需要重視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根據其專屬經濟區內生物資源的蘊藏量和資源的補充量水平,并根據其相應的經濟效益和其他利益進行自身條例的調整,使得專屬經濟區內部的生物資源可捕量始終能夠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沿海國還肩負著促進生物資源被最適度利用的責任,要求在捕撈海洋生物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產量的影響,而且還應該重視社會、經濟、環境等很多因素對于專屬經濟區制度的積極影響。
(二)公海漁業制度
1. 公海漁業制度的主要內容以及發展趨勢
在公海漁業法律制度中,最具權威的即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這一法律條文主要用以規范公海捕撈行為和漁業資源養護之間的平衡關系,經過多次改善,其主要內容為:所有的國家不按地理位置而論,均在公海捕魚方面享有相同的權利,但其具體行為應當嚴格遵守現有的國際漁業規章制度,不得出現過度捕撈、秩序混亂等行為。任何國家在制定公海捕魚進化時,都應當將漁業資源的養護考慮在內,明確自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還應當承擔應盡義務,包括制定基本養護措施;遵循有關國際組織的領導,正確管理漁業資源養護方面相關工作;做好當前海域不同季節資源的變化情況和捕撈情況統計。因此,這個國家在進行公海捕撈行為時,應當結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從社會效益、經濟利益、環境保護等方面出發,避免無計劃的盲目捕撈行為。
2. 公海漁業制度的當前特征和發展趨勢
經過不斷的實踐和完善之后,到目前為止,新的公海漁業法律制度已經有了大致雛形,對于其傳統形式的權利歸屬和管理來說,開拓了新的局面,其特征和發展趨勢較為明顯,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標志著公海漁業制度進入了整體化的管理,也就是說,相關國際組織有權利管理進入這一海域的所有船只,甚至可以全面檢查其流程和手續是否齊全、工具和設備的配置是否達到使用標準、船員的專業素質水平是否達到既定要求等因素。這樣一來,不僅使得管理條件更加嚴格,同時也杜絕了有些國家為了獲取更多利益,而罔顧公海漁業資源再生能力,進行濫捕濫撈的行為。
其次,新的公海漁業制度對于捕撈國家義務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規定,更具約束力,并且在近些年來,對于沒有遵守該制度的部分國家采取了強制措施,更加體現了這一法律制度的權威性。
最后,這一法律制度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沿海國家因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可以與一些漁業國家進行深入交流和合作,不斷加深漁業活動的管理力度。與此同時,由于對公海捕魚活動所使用的設備也進行了更加全面規定,禁止了包括大型流刺網在內的一些對于公海漁業資源破壞較大的捕撈設備,也能夠起到很好的環境平衡作用。
三、國際漁業法律制度變革對我國海洋漁業所造成的影響
(一)專屬經濟區制度給我國海洋漁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1. 對海洋漁業生產的影響
總的來說,新的海洋公約從專屬經濟區制度方面,必然會影響到我國海洋漁業的生產,在黃海和渤海區域,不僅大批漁民將會失去他們原有的工作,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生產方式將不再具有優勢,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不可估量的。同時,就業困難一定程度上將會造成社會的動蕩,當前區域的漁業發展規模大幅縮水。其中,受到影響最為嚴重的是是我國的東海海域,該地區的許多漁業工作者同樣面臨著失業問題,對于他們而言,捕魚是代代相傳的手藝,更是賴以生存的重要事業,專屬經濟區的制度將會使得我國具有主導權的海域縮小,這些漁民也就必然會面臨再就業的情況。隨著專屬經濟區法律制度的構建,我國在南海區域已經與鄰國越南達成了初步協定,確認我國可以在當前海域進行漁業捕撈活動,但與此同時,也有數以萬計的漁船退出了當前海域。另外,對遠洋漁業來說,我國在1986年以后的遠洋漁業就獲得了迅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西非、中東、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美等地。專屬經濟區制度的實施使得南太平洋國家對外國入漁的條件不斷增加,不僅包括配額管理、入漁許可、入漁費等,還包括漁獲物過船、安裝衛星接收器等方面的規定。
總之,這一特殊經濟區制度實行以后,一方面而言,我國的海洋漁業生產受到影響較大,可作業海域范圍急劇縮減,同時,由于海域所屬國對于合作國家的要求更加嚴苛,競爭更加激烈,漁業生產成本隨之提升,必然會導致經濟效益有所下降。
2. 對漁業管理自由度的影響
隨著專屬經濟區制度的構建,我國和相鄰國家在東海、黃海、渤海和一些其他海域的歸屬區發生變化,權力的劃分更加多變,也就隨之出現了許多爭議。因此,我國海洋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在于盡力解決爭議,爭取更多的海洋作業權利。與此同時,由于涉及內容更加復雜,導致我國漁業管理的任務更加繁重,這對于我國現有的漁業管理人才資源和技術來說,難度較大,還需要進一步改進,這也成為了我國相關漁業管理部門提升工作質量的一大阻礙。而我國已經確定的《公約》明確了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漁業資源所享有的權利及承擔的義務,使得我國與周邊國家在黃海、東海、南沙及北部灣海域的漁業爭端更加復雜。為了解決這些復雜的矛盾,還需要我國的漁業管理部門能夠加強對外國漁船的監督、檢查,也要促使我國漁船、漁民遵守他國專屬經濟區的有關法律、規章等。
(二)公海漁業制度給我國海洋漁業發展所造成的影響
對于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來說,公海漁業制度的改革在海洋資源的維護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管理更加嚴格,約束性更強。其中,在鱈魚、魷魚、金槍魚等特殊魚類資源的捕撈方面控制更加嚴格,甚至在漁業資源匱乏比較嚴重的海域,施行了階段性的禁漁政策。這對于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來說,無疑會是一個較大的打擊。例如說,現階段我國已經無法在地中海區域進行金槍魚的捕撈活動,至此之后,出于保護海洋資源的目的,我國在公海區域的捕撈行為已經越來越受到約束。不可避免的是,大型的捕魚設備在工作效率較高的同時,也會對當前海域的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因此,公海執法體系已經針對這一方面做出了有目的性的改革,限制了許多大型捕魚設備的使用,如此一來,鑒于我國慣用的大型拖網捕魚方式被禁止,在公海漁業方面所獲取的經濟效益必將大幅降低。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進步,國際漁業法律制度的不斷優化是必然的,是更加符合公平公正、自由管理原則的。對于我國的海洋漁業發展來說,也受到了其中先進理念的影響,在執法手段、針對性法律制度的優化、先進技術的應用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從而使得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前景能夠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黃碩琳,唐議.漁業法規與漁政管理[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
[2]唐克.我國漁業行政執法[D].吉林大學,2015.
[3]農業部漁業局.2013年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4]陳毅德,馬為軍,楊昌健.新形勢下做好呼吁維權維穩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中國水產,2012(03).
[5]陳文河.我國漁政管理的探討[J].河北漁業,2017(11).
[6]水柏年.浙江海洋漁政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單位:三亞學院法學與社會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