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娉 浦純鈺
摘要:我國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但對老年人監護的法律規定卻存在很大的空白,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尊重老年人自主意識已成為當務之急。結合我國老齡化的發展情況,順應私法自治的理論的發展,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決定權。借鑒西方國家有關監護制度的立法,設立完善意定監護制度,完善監護制度體系。
關鍵詞:老齡化;意定監護;自主決定權
人口老齡化迅速推進,養老問題亟待解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中國人口數據顯示,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我國首部發行的養老金融藍皮書《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中指出的:中國正在經歷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過程,老齡化也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聯合國預計到2035年中國人口老齡化將超美國,在2040年將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在人口老齡化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養老問題的嚴重性和必要性浮出水面,而解決老年人監護問題成為解決養老問題的關鍵。
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對社會養老提出了重大的挑戰,傳統的養老模式以及監護制度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大眾呼吁順應私法自治理念的發展,在遵守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老年任監護制度。2015年4月24日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6條以及2017年的出臺的《民法總則》第33條對意定監護制度提出了初步的規定。其中《民法總則》還把原屬于60歲以上老年人的意定監護擴展到18歲以上所有成年人,中國成人監護制度有了重大進展。
意定監護制度又稱任意監護制度的是指年滿18周歲的人在具備完全民能力的時候按照其自主意識事先與其屬意的人簽訂委托協議,委托該人在他失去民事行為能力的時候對其人身和財產進行照護和監督。意定監護制度很好的保護了老年人的意愿,彌補了法定監護制度的不足之處,能夠最大程度的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決定權。
一、意定監護制度價值的意義
(一)有利于體現“以人為本”的社會主流觀點
自然規律讓老年人的行為和生活能力下降,他們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他們的意思需要得到尊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尊重老人的自由選擇權。意定監護制度的構建能夠充分保證老年人的自主意識,體現國際社會提出的“尊重自我決定權”、“充分發揮本人殘余能力”的成年監護理念,構建意定監護制度是從法律層面規定了對老年人尊重。
(二)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尊重老人的自我決定權
通過調研筆者發現大部分老年人覺得如果意定監護制度可行的話,他們基本會選擇意定監護,選擇他們信任的人來照料他們的生活。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的退化成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但是他們的思想和想法依舊應當得到平等的對待和尊重,意定監護制度的核心在于尊重老年人的內心真實意識,由他們之間協商選擇他認可的人在照顧他們。充分尊重他們的自我決定權。
二、國外意定監護制度模式
(一)美國的意定監護制度模式
美國是步入老齡化較早的國家,為了應對在老齡化趨勢下老年人的監護問題,早在1969年就通過了《統一代理權法案》,從而確立了持續性代理權制度,也就是意定監護制度。持續性代理權是被監護人在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選擇自己信賴的人作為代理人。持續性代理權制度主要有三個步驟,一是由本人書面選定代理人并簽訂代理契約;二是將代理契約在保護法院登記備案;三是在本人喪失行為能力時,委托代理人向法院提交申請,通知本人的近親屬行使監督該委托代理權,以防代理權濫用。
(二)德國的意定監護制度模式
德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照管制度即意定監護制度,其從1991年起開始施行“法律上的照管制度”,有關監護的規定主要體現在《德國民法典》的1896條到1908條,其中也規定了意定監護制度。它是一種類似合同的關系,由監護人和被監護人雙方協商書面確定監護的內容以及有關的條件。德國還確立了照管監督制度,對監護人的監護行為進行監督,以保證其切實履行監護的義務,這一規定有效的防止了被照顧的老年的人身權益以及財產權益等合法權益不受監護人的侵害,以加強對被照管人的保護。
(三)日本的意定監護制度模式
日本確立了法定監護和意定監護并存的監護制度,并且原則上意定監護制度優先適用。日本監護制度的一個特色就是根據監護對象的意思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欠缺程度規定了不同的監護制度。同時規定對于監護人的確定一方面要考慮被監護人的精神狀態、家庭狀態和自身經歷等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考慮本人的意見和看法,以尊重自我決定權為基點,充分發揮本人尚存的能力。
三、我國意定監護制度的不足之處
(一)欠缺與意定監護制度配套的法律法規
我國關于老年人意定監護制度的內容非常的籠統,對于在實踐中如何具體運用意定監護制度并無具體的條文規定,也未規定意定監護協議是否應當經過公證才具有法律效力。再者,意定監護制度是監護人和被監護人合意訂立的契約關系,在被監護人缺乏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生效,但是若監護人在監護過程中失去的監護能力,這時候又該如何確定下一個監護人呢?什么情況下訂立的監護合同可以被撤銷呢?這些事項都沒有法律的具體的規定,給予法官極大的自由裁量權,長此以往將不利于該制度發展。
(二)監護制度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
監護人的選任不合理,《民法總則》第二十八條規定了監護人的順序,配偶是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是老人的配偶年齡較大,精神狀況也衰退了,無法承擔起監護人的職責。現在這一輩的老年人一般具有多個子女,而在多個子女之間如何確定具體監護人無法落實。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大量的年輕人進程務工,出現了眾多的留守老人,如果讓其子女成為其監護人,無疑也是不現實的。
《民法總則》中第三十二條規定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這一條文在實際運用中存在很大的弊端,可操作性不強,通過調查發現對于那些無親人無家屬的“雙無老人”街道會負責將他們送入敬老院,并繳納有關費用,但是街道始終不承擔監護人的責任,在實際中也大部分村委會,居委會也未曾安排專職人員來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雖然有養老院照顧,但其人身財產并未得到有效監護。
(三)監護手段單一
我國對所有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精神病人一視同仁,單一的監護手段不能因人而異,但是很多情況下雖然老人行動和認知能力有所下降,但這并不妨礙老年人的老年人自我意識的表達,對這些老年人的監護應當盡量在不損害他們利益的情況下尊重被監護人的意愿,因為老年人需要的不僅是生活上的照料,更多時候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料和慰藉,若能選擇他們之間喜歡的人當他的監護人,他們會更加愉悅。
四、完善我國監護制度的建議
(一)完善監護手段,豐富監護形式
改變我國監護形式單一的局面,在我國,被監護人僅限于未成年人及患有精神病的成年人,范圍十分有限,許多年老但精神正常的人卻無法得到有效監護,因而擴大被監護人的范圍顯得尤為重要。老年人不同于完全或部分喪失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精神病人,他們只是意志力和判斷力下降,并伴有體力下降。因此應當作為獨立的一類監護對象。對此我們可以通過評估老年人的意識以及行為能力劃分老年人的等級,參考日本等有關國家的立法規定,根據老年人的情況建立多種的監護手段。
(二)規范意定監護的公證程序
意定監護制度是一項新事項,對于意定監護協議的內容和效力爭論不止,筆者認為意定監護協議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并有協議雙方的親筆簽字,其次意定監護協議應當到公證處進行公證,未行公證的協議存在許多的漏洞,在作為證據提交給法庭時,其證明力較小,進行公證后的協議具有較強的證明力。再者,在意定監護協議上應當明確監護的具體的內容和具體事項、監護的范圍,監護的起始時間、監護人的權利義務以及監護人違背監護職責應當承擔的后果。筆者認為意定監護公證應當與其他事項的公證有所區別,意定監護制度的目的是為了管理與老人有關的人身和財產事務,這必然涉及到許多的只能由老人自己決定的事項,比如離婚事項、逝世后財產分配不能由監護人自行決定,因此在進行公證時除了要求協議雙方親自到場簽字,還需要仔細審視協議的內容,對于不宜進行公證的事項應當提醒當事人修改。
(三)設立意定監護的監督機構
監護過程中,由于監督機制的欠缺,老年人的權益根本無法得到有效保護,根據《民法總則》第32條的規定可知只有在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和侵害被監護人的利益的情況下,其他的監護人才能向法院起訴要求變更監護人。這樣的規定其實是一種事后監督,這種監督方式往往會使被監護人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再者法院兼有監護權力機關和監護監督機關的雙重身份,十分不利于保護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意定監護中約定的監護人的監護行為也應當受到監督,對于監護人的不良行為或者不作為可以對其進行懲處、撤銷其監護資格。同時為防止監護人權利濫用,法律應當明確規定并規范公權力介入的方式。具體做法可在法院設置專門法庭和專職負責老年人監護的監督人,明確監督職責,并設置定期匯報監護人監護情況制度,使法院及時了解監護狀況,并能做出準確判斷,保障每一個老年人得到很好的照料。
五、結語
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設立和完善意定監護制度,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尊重老年人的意思自治,尊重其自我決定權。意定監護設立的首要目的就是在尊重老年人的意思基礎之上更好地照料他們的生活,這一制度的出現是對我國現行監護的完善,是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產物。人口老齡化加劇、家庭養老功能弱化、人權意識張揚的社會現實下,構建科學合理的老年人監護制度,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關懷,使老有養,老有所依,是老人之所需, 家庭之所需, 也是國家社會之所需。
參考文獻:
[1]李霞.成年后見制度的日本法觀察——兼及我國的制度反思[J].法學論壇,2003(05).
[2]吳國平.我國老年監護制度的立法構建[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3]雅克·蓋斯旦,吉勒·古博.法國民法總論[M].陳鵬,等,譯.法律出版社,2004.
[4]莊雪莉.《美國統一代理權法案 》-對我國老年人監護制度的啟示[J].鄂州大學學報,2014(07).
[5]李霞.意定監護制度論[J].法學,2007(04).
[6]張麗娟.論我國老年人監護制度的立法完善[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09(05).
*基金項目:無錫老齡科學研究中心課題項目(項目編號:WXL201708)。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