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衍 顧瑩
摘要:教育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因素。扶貧不僅要“扶真貧”,更要“真扶貧”,只有在“輸血式”幫扶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貧困地區人口“自我造血”的能力,才能形成扶貧脫困長效機制。當前,我國的教育扶貧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扶貧對象不夠明確、幫扶措施與脫貧需求錯位、扶貧政策有待完善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教育扶貧工作質量的提升,還會制約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實現。應創建科學的教育扶貧識別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扶貧模式,借助教育扶貧工作的認真落實,從而全面提升教育扶貧工作質量,助力農村貧困人口早日脫貧。
關鍵詞:教育扶貧;困境;對策
一、試析教育精準扶貧的自身價值
教育精準扶貧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扶貧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通過提升教育水平來實現脫貧,對扶貧對象、相關項目以及相關扶貧方案的要求都較高。在眾多的扶貧工作中,教育精準扶貧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能夠進一步響應國家的扶貧號召。教育扶貧的對象主要是貧困地區的人口,加大其教育投資力度,讓貧困地區的人口逐漸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提升其勞動能力,最終實現經濟文化的長遠發展,從根本上實現脫貧。基于此,我們應該深入了解教育扶貧工作的自身價值,這樣才能更好的落實各項扶貧工作,并讓貧困人口早日脫貧。
二、試析教育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扶貧對象沒有得到進一步明確
困擾教育扶貧工作人員的一大問題就是當前的教育扶貧對象沒有得到進一步明確,大部分的教育扶貧項目都沒有落實到個人,扶貧過程中并沒有認真落實扶貧方針。首先,創建的扶貧系統內相關信息不夠明確。現在的扶貧對象選擇標準主要是前幾年創建的扶貧系統中找到的,然而由于以前的系統不夠完善,且系統創建時間較短、工作量較大,因此扶貧工作落實情況并不理想,一些扶貧對象準則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三年前開始,扶貧對象的檔案創建要求越來越高,扶貧對象的審核制度也越來越嚴格,針對已經納入扶貧對象的好轉家庭進行脫貧處理,但是依然能夠享受國家的一些扶貧優惠政策。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扶貧系統檔案的創建不夠準則,相關信息需要進一步優化。其次,區域推進政策影響扶貧工作的順利落實。到目前為止,不同地區都加快了扶貧工作進度,區域推進扶貧模式雖然是按照區域落實扶貧工作,但是依然有一些需要幫助的貧困人口被排除在外,沒有得到扶貧幫助。再次,扶貧資源被少數人占據的問題。扶貧資源本該是大多數人的扶貧資源,但是被少部分人占據了,這樣就會影響一些弱勢群體的自身利益,這種資源分配方式有待進一步改善。
(二)幫扶工作并沒有滿足扶貧對象的脫貧要求
因為導致貧困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扶貧工作要求也各有差異。盡管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扶貧工作的落實,并要求結合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采取科學的扶貧對策,但是在扶貧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扶貧方案的不合理現象。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部分扶貧對象并沒有感激之情,反而認為扶貧資金是理所應當給他們的,思想較為落后,甚至一些貧困人員是由于懶惰才無法脫貧,拿著扶貧資金肆意揮霍。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扶貧工作的落實過程中,應該區別對待懶惰導致貧困及努力改變現狀的貧困人員,結合其現狀制定不同的扶貧方案,否則就會為懶惰的貧困人口增加不上進的借口,無法順利落實各項扶貧工作。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一些地區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標準不合理,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貧困原因及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不能一味地采取一個扶貧資助準則,應該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扶貧資助金額,否則就會造成一些應該受到資助卻沒有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的抱怨,也會引發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合理問題,從而降低了人們對扶貧工作的信任。
(三)扶貧政策的落實現狀并不理想
雖然當前的扶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總體來看,農村貧困人口的教育扶貧現狀依然不理想。通過相關調查研究可以發現,貧困家庭的孩子教育現狀并不理想,輟學問題日益加重,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山區或者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受教育現狀較差,這就增加了教育扶貧工作的難度。從側面看出,教育扶貧工作的落實不到位,不僅難以明確扶貧對象,還缺乏科學的扶貧方案。要想提升教育扶貧工作質量,我們應該實時監控扶貧對象的現狀,并觀察毒品工作落實情況,如果出現扶貧問題,就要及時解決,并不斷轉變扶貧方向;如果已經完成扶貧工作,滿足脫貧標準,就應該及時讓其完成脫貧。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可以看出,一些地區的教育扶貧信息并沒有及時更新,特別是扶貧效果沒有及時跟進,已經脫貧的人員沒有及時更新。
三、新局勢下教育精準扶貧對策的相關研究
(一)不斷革新教育精準扶貧觀念
通過不斷研究以往的扶貧經驗不難看出,原有的扶貧工作過于重視經濟效果,也就是過于重視貧困地區與幫扶對象所在區域的經濟水平提升,并沒有重視人們綜合素質的提升。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這種扶貧方式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新局勢下的扶貧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應該重視幫扶對象的教育水平提升,結合實際需求調整幫扶方案。教育精準扶貧就是在響應國家的號召,在原有扶貧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的教育扶貧需求制定的扶貧方案,是扶貧觀念不斷革新的結果。在教育扶貧工作的落實過程中,我們需要認真落實好“精準”需求,明確教育扶貧對象,積極了解扶貧對象的教育需求,然后采取科學的對策精準幫扶貧困對象,認真落實好各項扶貧工作,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扶貧工作,才能讓貧困人口徹底實現脫貧。此外,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人員還應該重視扶貧工作的根本目的,不僅要提升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要提升貧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實現貧困地區經濟、文化的共同發展。
(二)提升教育扶貧對象的自身綜合素養
結合實踐不難發現,為了徹底實現貧困人口的脫貧,我們應該結合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扶貧方案,提升貧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提升扶貧對象的自身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完成脫貧。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提升受教育水平,才能提升人們的觀念,才能推動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才能實現脫貧。造成貧困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不暢、信息交流較緩慢,人們的受教育水平較低,思想觀念較為落后,上進心不強。因此,教育扶貧工作人員應該重視學校教育工作的落實,提升人們的受教育水平,讓人們接受繼續教育,否則就會影響教育根基的穩定,進而影響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總的來說,教育扶貧工作應該授人以漁,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激發人們的上進心,自己尋找脫貧方法,這樣才能長遠。
(三)進一步明確教育精準扶貧對象
為了進一步落實好教育扶貧工作,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教育精準扶貧對象,嚴格按照要求找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基于此,要想明確教育精準扶貧對象,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首先,我們應該創建教育扶貧對象檔案系統。指派一隊調查人員實地考察被扶貧人群的家庭情況,真實了解貧困人口的生活現狀。然后利用信息技術的自身作用,采用互聯網技術創建教育貧困人口相關信息系統,把調查得知的情況如實錄入到系統中,并及時調查更新相關數據。其次,制定合理的教育扶貧對象確定流程。貧困人員應結合家庭經濟情況及受教育情況如實填寫相關的申請表,并及時上交給當地的村委或社區。再次,由相關人員組建成調查評估小隊,結合國家教育貧困幫扶標準評估申請者是否滿足相關要求。最后,結合教育扶貧對象的納入準則,評估貧困對象的納入情況,最終明確被幫扶人員的名單,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從根本上落實好各項教育精準扶貧工作。
參考文獻:
[1]蔡其勇,趙慶來.精準扶貧的教育學解讀[N].中國教育報,2017-08-31.
[2]張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機制探究[J].教育導刊,2016(06).
[3]代蕊華,于璇.教育精準扶貧:困境與治理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7(07).
[4]陳恩倫,陳亮.教育信息化觀照下的貧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模式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03).
[5]索利巧.共享發展理念引領教育精準扶貧[J].學理論,2016(11).
[6]張翔.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教育精準扶貧機制探究[J].教育導刊,2016(06).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