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微博、微信為主體的網絡微平臺極大拓展了高校學生的教育空間,也給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開辟了新路徑,提出了新挑戰。新時代背景下,在搭建和運行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過程中,以黨建工作的發展為第一要義,以學生為根本,以黨建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運用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不斷提高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微平臺;創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為我國發展明確了新的歷史方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同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也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利用信息科學技術,使得黨建工作有了新的活動方式,那就是采用“互聯網+”多樣形式來創新黨建的工作載體。“互聯網+”的出現,為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黨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對提升黨員素質、順利開展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互聯網技術的更新升級,除了生活的便利提高,特別是各類平臺如微信微博,他們所帶來的力量掀起了信息傳播和思想互動的新一輪變革。通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可以看出,學生群體一直是中國網民的主體。學生網民始終是走在各種新事物的前沿,他們善于運用微博、微信等新興社交平臺。作為學生黨建工作者對于我們的教育服務主體,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對應的措施。然而,根據有關研究對全國四百多所民辦高校網站的分析,開通學院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的均不足40家,比例不足1/10,專門開通黨建微博的僅有l家,專門開通黨建微信的為零。這些數據標明了在應對微時代的發展變化趨勢中,民辦高校黨建工作者還不夠主動的適應變化,也表明了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微平臺亟待拓展。如何搭建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微博、微信平臺,并實現這些微平臺的科學發展,是擺在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面前的重點課題。通過調查研究,探究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微平臺的創新發展,探尋這一指導思想的豐富內涵與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微平臺開展的契合點,推動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微平臺的有效發展。
一、實現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創新發展的第一要義是黨建工作的發展
盡管民辦高校的辦學管理體制與公辦高校有很多不同,但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大任務是一致的。所以大部分民辦高校均成立了黨組織,具體負責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就民辦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而言,民辦高校黨建工作也逐步受到重視,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比較規范的黨員教育管理制度,黨員發展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著黨員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等問題,不能滿足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需要,不能滿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此外,面對新時代互聯網+的到來,隨著世情、國情、黨情、輿情的諸多變化,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碰到很多新的情況和問題,特別是學生和學生黨員隊伍,具體表現在入黨動機不純、信仰動搖、功利意識較強、利己主義和集體意識淡薄等。探究現狀這些表現與部分學生自身政治理論素養不夠、學習主動性不強等原因有關,但也與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黨建教育工作自身的原因有關。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各種社會思潮在各種平臺上的直觀展現,對于處于三觀發展還不夠成熟,還在接受三觀教育的大學生來說,如果不做好積極的引導和教育,讓學生長期處于網絡不良價值觀的沖擊和滲透,這將可能會導致大學生出現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和錯誤。同時如果作為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在面對新時代的新變化,依然處于被動迎戰狀態,尚不能做到主動出擊,對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用微博、微信等開創黨建陣地的能力不足。這導致了現有學生黨建工作的模式過于固定,手段過于單一,內容過于呆板,不利于將馬克思主義信仰根植于學生們的內心,不利于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特色的大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提高黨的基層組織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在新修訂的《民辦教育法》中特別強調民辦學校中黨的基層組織要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對于同樣在飛速發展的民辦高校,只要始終堅持以黨建工作發展為第一要義,積極主動融入微時代,善于搭建和運用微平臺,通過平臺的“組織力、創造力”提高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吸引力,才能幫助解決大學生的諸多思想認識問題。
二、實現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創新發展的核心是以學生為根本
以學生為根本就是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這是民辦高校包括學生黨建在內的一切工作的核心。在學生黨建中搶占微陣地,搭建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微平臺,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選擇,是應對新時代自媒體特征信息傳播的必然要求,是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這一群體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的必然選擇,是完成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路徑。
在全面發揮新媒體的效能上,傳播正能量,需要接地氣,與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銜接,對于學生關注的問題,要主動去了解,提前去預測,要定期研究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要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深入一線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在微博微信等微平臺上,要用學生愿意打開的方式和話語系來吸引學生。同時利用新媒體的優勢,讓學生黨員融入到黨建工作中去,讓學生黨員能夠感受到黨建工作就在身邊,提高黨建工作的吸引力。要研究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特點存在差異性,要善于從這些差異出發來提升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三、實現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創新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現在的微平臺如微博、微信,甚至抖音等各種短視頻平臺,因為便捷、互動、自主等特點收到網民的追捧,依賴手機的學生群體越來越龐大。對于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將學生黨建也搬進微平臺并不是為了討好吸引學生的一時之舉,而應該是貫穿至學生黨員發展工作的全過程,涉及從入黨積極分子到發展對象最終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的全方面。就過程而言,微平臺的欄目設置更具有學生黨建的特點,從連貫性上是大一到大四的全過程黨建工作,包括新生的入黨啟發教育、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查教育、預備黨員和正式黨員的教育管理等。同時微平臺在設置不同的微博社區和微信群,還可以根據入黨的不同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黨建知識教育。微平臺在思想政治建設方面還具備優勢,利用多彩的畫面、豐富的視頻材料設置黨史教育、黨員事跡等欄目,注重學生黨員精神家園的建設,堅定黨員的共產主義信仰。此外,還可以運用各種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知情權和話語權,以公開、透明的原則促進基層黨組織的健康發展。
四、實現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創新發展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民辦高校的特殊性,黨員干部和專職人員身兼數職,無法專注做好黨建發展工作。網絡微平臺的建設需要具備新程序的開發能力、學習能力,還有具備專業的文字編輯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等,這些現實問題都可能阻礙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的發展。這些都要求民辦高校的學生黨建工作者既善于把握大局,做好統籌謀劃,又兼顧多個方面,抓住牽動全局的主要工作和突出問題進行重點突破,黨建工作的合力才能形成。這就需要一支思想覺悟高、綜合素質高的民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
同時,民辦高校運用微平臺開展學生黨建工作,必須要打造較為合理和完善的運作管理體系。要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協調配合管理,相應組成形成多方合作管理的工作機制。以學校黨委宣傳部為主牽頭,合理調配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力量,高度重視網絡微平臺的現實使用,并在黨委組織部的作用下,積極宣傳和引導學校的黨建教育工作者開通微信、微博等,教師作為群主管理日常事務,群以發布黨建工作相關的日常信息、交流思想、解答學生疑惑,鼓勵教師分享自己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的體會,宣傳學生中的好人好事,宣傳黨的政策為主,宣傳學校黨建工作成績,樹立榜樣,強化黨性教育。
參考文獻
[1] 武曉霞.略論民辦高校學生黨建網絡微平臺的科學發展[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5(17):17-19.
[2] 曾曉江.民辦高校輔導員運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研究[J].時代教育,2016.
[3] 廖繼肖.民辦高校運用微信開展學生黨建工作的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年.
[4] 李樹民.民辦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載體創新探索[J].黑龍江科學,2017(8):84-85.
作者簡介:劉婷婷(1982.08- ),女,助理研究員,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生黨建。